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回族婚姻及"女子不嫁外"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经典规定穆斯林不得嫁娶非穆斯林(或不信仰伊斯兰教者)的规则是回族婚姻通则,回族婚姻规则中没有所谓的“族外婚制”;回族“女子不嫁外”的婚姻规则自回族形成时期早已有之,是社会生活多种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乜贴”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 ,广泛存在于回族社会 ,是回族穆斯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它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族群凝聚、社会整合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在甘宁青形成南北、东西两条带状分布带,即“银平穆斯林民族走廊”“河湟穆斯林民族走廊”。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穆斯林各民族,在中国西北民族居住地理分布格局和经济地理格局中,均处于中间或交界地带,在各民族之间、各种文化之间发挥某种特殊的桥梁纽带作用。两条“穆斯林民族走廊”中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由于相对集中聚居的缘故,其文化保持较为完整,民族性、宗教性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4.
大厂回族自治县位于京三角交通要地,是距离北京较近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回族在此聚居有着多方面的历史因素,回族形成之前的域外穆斯林及其他民族融入、回族形成后的军事移民、政治移民、经商回族流入、外国穆斯林后裔等是大厂回族先民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马仲英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他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是在中国西北地区范围内巩固和发展伊斯兰实体力量并营建适合穆斯林生存的环境。马仲英的回族穆斯林身份与伊斯兰教信仰的关系应该是我们分析他为什么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举措、行为和复杂个性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海南回族长期以来一直与国内外穆斯林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往来。论题从海南回族到内地回族聚居区的游学、内地穆斯林来海南以及海南回族与国外的往来三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海南回族与国内外穆斯林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海瑞具有穆斯林血统,是回族。其海南始祖海答儿,来自曾有“海獠杂居”的番禺。“海答儿”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名字,阿拉伯文写为,读为Kitom,本是阿拉伯古贤人名,按穆斯林习惯取名法,为后代不断采用。海瑞是海答儿的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8.
回族人“教名”概述凡回族男女。无论他出身于何种阶层、家庭。除要使用传统的姓:赛、纳、哈、羽、底、虎、丁、洪等姓和名外,还要使用另外的一种名字,这位是“教名”,也叫“经名”。“经名”从孩子一生下来不久,便要请阿訇为出生婴儿取名,这名便伴随每个穆斯林一生...  相似文献   

9.
回族和伊斯兰教血肉相连,特别是饮食习俗,大都继承了伊斯兰教“以清净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的规定,而又稍有差异。 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在教派上都属逊尼派,在教法、教律上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虽然回族穆斯林按照各自对道乘所持的不同态度和主张又分为格迪目、虎夫耶、哲合忍耶、尕迪林耶、伊合瓦尼等派别和门宦,但对伊斯兰教的饮食律例的遵循和实践却同出一,几百年来严守着教律经典。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俗,使回族人民长寿、健康、清洁。 本文试从回族的饮食习俗追溯它的伊斯兰教渊源。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天课制度被中国穆斯林视为"天命功课",现今依旧存在于西北回族聚居区,继续发挥着其效力,深刻影响着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本文试图通过甘青地区穆斯林社区个案研究,阐释西北回族天课制度的内涵及特点,并努力反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回族宴席曲有散曲、叙事曲与说唱曲之分。文章在论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基础上,将回族宴席曲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海南省三亚市和陵水县境内分布着6处古代穆斯林墓葬,当中大量墓葬的头尾两端各竖一块墓碑,呈现奇特的“双墓碑”现象。这种奇特的葬俗在当地的现代回族墓葬以及中国各地其他穆斯林的葬俗中都未曾发现过,学界亦缺乏相关的研究,论题首次就海南回族古墓群独特双墓碑现象的来源和含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今天云南回族穆斯林使用的语言中,搀杂着为数不少的波斯语词汇,这种含有外来语词汇的语言体现了历史上中国和伊朗的文化交往。本文通过深入到云南回族穆斯林居住的村寨,搜集当地回族穆斯林脱口而出的语言词汇,以此追溯其历史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社区的变迁 ,认为伴随城市社会的变革 ,回族注定要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散居的考验和经受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传统的衍续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传统的断流或传统的缺位 ,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然而 ,自在的传统如果没有主体的文化自觉 ,又必定是死水一潭。因此 ,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实现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城市社会中的回族穆斯林族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的"五功"与回族妇女的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好,除了他们在饮食上的禁忌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还与伊斯兰教对所有信众要求的五项基本功课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昆明城区、厂矿、农村的近百名老年回族妇女进行了调查,证实了"五功"对回族老年妇女健康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回族文化由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交织、融合而成。回族在文化认同上表现了极强的两种文化结合的特点。与回族相比,东干人在中亚发展的文化带有更显著的“多元”色彩,但它保留的最基本内涵仍然是回族文化的核心———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结合形成的传统,只不过由于周围环境不同,在选择认同符号方面更趋向于汉文化的特色以区别于周围穆斯林民族。从东干人反观回族的“文化认同”,可以对回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回族研究更趋思考上的多角度和方法上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全面侵华后,由于兵力所限,虽未对西北地区进行地面武装侵扰,但通过军机轰炸、策划"回回国"阴谋等行径,对西北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民族存亡之际,西北回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反侵略斗争,其中以回族、撒拉族、保安族等为主要成员的骑兵第一师、第81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较量,战绩辉煌。此外,回族民众还利用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开展民间外交奔赴中东地区传播抗日救亡思想并寻求国际支持与理解,宗教人士则通过自身声望影响穆斯林参军抗日,回族社团与报刊也充分发挥社会职责,揭露日本离间回汉关系、肢解中国的阴谋,鼓励回胞奔赴前线杀敌卫国,文艺工作者更是以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经过战争的洗礼,回族社会空前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认同感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回回民族能不能产生神话,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在回族穆斯林中宣讲的《古兰经》里喻讲的阿丹一类故事(以下简称阿丹一类故事),是不是“我国回族人民按照自已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对这些神话加以创造,成为自己的神话故事”,这些都关系着神话学、回回民族史、回族民俗学、回族心理学乃至整体回族文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故将几点看法,胪陈如下,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真正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在明清时期。海南三亚回族穆斯林作为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一员,其中国化进程既有明清王朝对穆斯林严厉管束的外在压力,也有穆斯林内部为改变其衰微而主动进行变通革新的内在要求,其中国化的途径及表现形式,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穆斯林中国化的一般进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回族妇女与回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妇女与回族文化丁宏在回族学研究中,对女性问题鲜有触及。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中国大文化背景中社会科学研究的“男性化”倾向;另一方面,也与回族研究中缺乏对女性的应有重视及女性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的实际密切相关。如若只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角度谈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