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语言生活现状调查,我们发现,畲话在畲族学生群体的使用中表现出了衰弱现象,从畲族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系列对比数据中,看到了畲族学生的语言生活在逐渐地变迁,但畲话并没有濒危,仍具有一定的语言活力。一方面,畲话在母语习得领域仍处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畲话在家庭生活语言使用领域仍处于优势地位。88.1%的受调查者熟练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完全属于多(双)语人,构建出了“和谐的语言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
畲族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语言研究起步较晚 ,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探索过程中 ,畲族语言的系属问题曾一度是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核心问题。近一二十年来 ,随着畲汉文化交融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以及社会语言学理论方法在我国语言研究界的普及推广 ,畲语研究也在转向关注语言变体及其社会文化成因的社会语言学方向。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传播和畲语研究的发展轨迹说明 ,畲语研究有必要而且也正在朝着社会语言学的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黎语杞方言区的语言生态环境是一个多语并存的环境。杞方言区人们具有正确的语言态度,他们忠诚自己的母语,积极学习汉语普通话,接纳其他语言。杞方言区具有单语现象个别性,双语和多语现象普遍性、层次性的特点。杞方言区人们在不同年龄段,黎语水平有差异,一般地说,中老年黎语水平高于青少年。在语言运用上,黎语杞方言区人们会根据族内族外、同辈不同辈、家庭学校、集市劳作等不同场合,适当地选择使用黎语或双语等进行交流。黎语杞方言在黎族聚居区能够长期使用、和谐发展,跟聚居的使用者群体、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稳定的语言社区以及语言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闽东畲语濒危现状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闽东畲族语言使用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畲族语言危机现象进行了重点探讨;指出随着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畲语使用功能衰退的趋势越发明显,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并采取特别的保护性和发展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闽东的畲族占全国畲族的四分之一,相对闭塞的居住环境和长期固守的“内婚”习俗使畲语得以内部留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畲汉交流越发频繁,闽东畲语正逐步走向衰落。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畲语和畲文化,走出过去“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建立“村寨依托”模式下的畲语保护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隐性不地道现象的提出是近两年来国内不地道现象研究的新成果,该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使用中存在的一种虽带有母语痕迹但却符合二语表达规范的倾向。本文从频率、二语语言水平和母语语言体系的干涉这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指出二语和本族语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接触的词汇频率的差异造成了词汇在心理表征中联结权重的差异,引起词汇产出的选择不同,导致了二语和本族语者表达上的差异;而二语语言系统的不成熟和母语成熟语言系统的干涉共同造成了二语学习者在表达上的受母语影响、带母语痕迹。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长期居住于闽东片区的畲族所使用的语言当是畲族的原生态语言。指出,随着闽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相对闭塞的畲族人民与周边汉族的生产习俗日趋融合,随之而来的却是畲语的日渐衰弱。认为在海西发展的新形势、新背景下,探讨闽东畲族母语传承的途径与手段,对于推进闽东畲族文化传播,振兴畲族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是典型的以侗族为主且保留侗语的多民族村寨,社区内的语言使用呈"三分天下"的格局,不同语言和方言和谐共处,各有分工:侗语是村内优势语,也是侗族内部的主要交际语;长安营话、儒林话则是特定场合以及族际通婚家庭的主要交际语.在语言态度方面,村民对普通话的认同程度最高,其次是侗语和儒林话,而对长安营话和苗语的认同程度偏低.  相似文献   

9.
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围.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主观态度在其社会生活中具有调节行为的作用.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态度这种社会心理因素必然会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从主观评价、民族意识、价值取向与行为倾向、语言忠诚等方面分析土家人的语言态度,从而透视土家语濒危现象,剖析土家语衰退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语言游戏论的“家族相似性”和“意义即使用”为理据,阐释了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语言正、负迁移现象。研究表明,语言正迁移是由于语言游戏之间存在家族相似性,而语言负迁移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所有的语言游戏之间虽存在家族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下仍有差异存在;语言的意义按照规则在使用中得以体现,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的产生是由于母语与二语所处的生活形式发生变化引起语言游戏规则的改变,进而导致语言规则和使用的变化,亦即语言意义的不同。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对词汇迁移现象进行分类总结,理解其本质,提倡利用语境进行二语词汇教学,使学生形成自然的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自上古开始,中国人自家庭由近及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乡里制度,由乡里制度产生出了乡土情怀,家庭、乡里都可以看作是程度不同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互助的利益联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是乡土情怀扩展了的较大共同体,由家国情怀再扩展到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观念。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并不是对立的。这是我们今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重要价值资源。而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重视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而中日韩三国共同信奉的“忠恕”原则可以作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坡帽村是该县最典型的仡佬族聚居村。贞丰仡佬族目前的语言使用状况是:绝大部分人通汉语,大部分人同时使用汉语和母语(仡佬语),部分人除母语和汉语外兼通当地的布依语。历史上,贞丰仡佬族的双语类型经历了从仡佬—汉到仡佬—布依又返回到现在的仡佬—汉双语这样一个"V"字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潭溪社区,语言是族群认同与区分的重要标志,与族群的历史紧密联系,附带了族群的情感与尊严。同时,语言之间的界限与语言学分类并不一致,有时只是语言习惯的细微差异,甚至是语言边界的主观建构。通过放大差异或者建构语言边界,民众达到自我归属和区分他者的目的。随着社会情景的变迁,土家语已基本退出潭溪土家族的日常生活,其认同与凝聚功能也趋于消解。  相似文献   

14.
土家语南部方言社区已是汉语土家语双语社区,且呈"孤岛"态势。在双语社区里,母语使用人口日益稀少,且使用人口年龄越来越大,使用程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使用场合和时机越来越倾向不重要的、私下的、本寨、家庭内等狭窄范围内,不能作为族际语言工具,母语传承出现断代。  相似文献   

15.
富宁布央语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央语是新发现的一种侗台语族语言 ,与仡佬语等关系较密切 ,由于较早从侗台语族母体分离出来 ,有许多重要特点 ,深受学界关注。富宁县是仍在保留母语的布央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富宁布央语有 3个分支 ,其语法特点相似 ,但语音、词汇各具特点 ,语言面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阿克苏地区一中维吾尔族师生员工语言态度的考察,发现他们既保持着对母语及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忠诚,也对汉语及汉文化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文化认知与语言态度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在强化文化认知和语言态度中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但家庭教育、广播电视、社区等渠道也有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