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又一次成为人们跨越世纪门槛的热门话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揭示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依存关系。它告诉人们:在这个时代,没有知识的经济和脱离经济的知识同样是难以理解的。由此出发,科教兴国之兴,是经济的振兴,而经济的振兴,首先要有科教的强盛。于是,必须着眼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时代,对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作新的审视。一、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视野其一,要确立新的科技观。北大方正集团是我国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它的快速发展与其扎实…  相似文献   

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九条指导方针中重要的一条。这是实践邓小平的科教观,贯彻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就此谈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精髓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牟本理郭荣华马天彩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知识分子问题占有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收集的218篇文章中,专门论述知识分子的就有48篇,涉及知识分子的也有60余篇。这些论...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1978年的科技大会算起,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即使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算起,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也有10年了。朱基总理讲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是科教兴国。但我国学界对社会主义科教兴国战略所论不多。安维复教授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科教兴国、兴省、兴市、兴一切事业的问题,正式提上了全社会的议事日程。因而,如何运用创优规律发挥科教优势,以加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成了当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贯穿世纪之交中国发展的两大国家战略是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邓小平的有关思想为指导,对深入理解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及两大战略的相互关系作了论述。文章强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理性发展、三位一体、以人为本、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的思想观点,强调要从物质功能、精神功能、生态功能的结合上全面理解科教兴国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两大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是要建立两个互相促进的发展系统(发展水平系统和能力支撑系统),从而在新的高度上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面临着一个以知识为价值本位的新时代,即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的高等医学院校,只有凭借“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的东风,以深化高校整体改革为契机,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新特点,更加理性地确定自己的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新的作用,创造新的价值。一、素质教育功能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任。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其教育状况决定着我国今后整个卫生事业的水平,极其重要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因此…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进步理论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作用的产物。本文以科学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史为线索,着重论述有关理论代表人物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和“制度结构改革论”。并通过分析和借鉴其中的科学成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利用  相似文献   

9.
李芳清 《探求》2001,(5):65-67
本文概论了“五四时期”在“科教兴国”方面的思想成果,并揭示了这些思想成果的历史启示。“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是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把“科教兴国”伟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0.
胡峰笙  李欣  荆博 《社科纵横》2011,26(1):162-164
衔接不仅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是语篇分析应用于翻译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在概述语篇衔接理论的基本要义、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实例着重探析了每一种衔接手段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提出衔接理论运用是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述表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切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而同时我国民族工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要在国际竞争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首先要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1995年的18年中,有12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12.
论五六十年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丁晓原中国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滥觞于30年代。40年代是报告文学理论的奠基与发展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从总体而言,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当活跃的。此间发表有百余篇的研究文字,大大超过了已有的累计。活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凤贤同志四十年来,坚持读书、写作、做学问,坚持实事求是地学、实事求是地写、实事求是地做学问。新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求是集》,就体现了这种可贵的精神。他在《后记》中写道:“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探讨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故自定为《求是集》”。《求是集》,是作者从四十年来已发表的文章中选编的,共四十篇。分为:《评论篇》,《理论篇》、《学术篇》。《评论篇》十三篇,写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作者早期的文章。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十分关注现实。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多方面的分析,论述实事求是和群众观点。对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是有启发、有帮助的。在现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社会学学会于1998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了“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邬梦兆、常务副会长范英、副会长欧阳波、鲁阳以及会员50多人,提交的论文有20多篇。与会同志围绕新时期用人机制的内容以及用人机制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案。邬梦兆会长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并对1998年广东社会学学会的工作作了总结。广东社会学学会召开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雨微  相似文献   

15.
计志宏 《创新》2009,3(4):72-75
“科教兴国”战略是新时期我党的治国方略,它的形成是建国后党的三代领导人艰苦探索的结果。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奠定了新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构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践与创新,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化作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教兴国的几点思考●张永成再过几年,人类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大批优秀人才。这不仅关系到...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郭振主编、作方义等副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的尝度性、创造性的探索。纵览全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结构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全书共分5大篇即理论与改革篇;组织与实施篇;市场与调控篇;方法与手段篇;市场组织与实施;市场与调控篇;比较与借鉴篇。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总论、经济增迁与发展战略、宏观计划理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手段体系、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章节,系统地论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并阐述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该书坚持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会如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这是近几年来日益为同行所关注的新课题。教育工会是广大教职工依法成立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工会应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  相似文献   

19.
郑孟煊是中共广东省清远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学研究所教授。他的新著《改革之理论探求》汇集了作者关于改革的理论研究文章30多篇。纵鉴全书,有如下特点:一是韦——专于“改革的理论探求”。全书30多篇论文,20多万字,都是研究改革的,研究改革的时代特征、改革的政策纲领、改革的领导决策……改革,是贯串全书的主题。二是实——买事来是,理记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庆改员中的实际间题。书中研究了改至中的“生产资粮所自制理论”‘“需来主导型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叨…  相似文献   

20.
刘韶晖 《探求》2006,(6):61-62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对于荔湾区的经济建设来讲,应全面贯彻“四新”的要求。即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走出一条“商贸升级、旅游带动、科教兴区、环境优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