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衡诸社会发展史,黄帝生活的年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即"母权制"时代,无怪乎自闻一多先生而下,学术界已论证黄帝为女性矣.进一步考索,黄帝的本来面目不仅仅是女性,乃女阴的人格化或神化而已.黄帝产生于原始社会女性生殖器崇拜的时代,所以如此.1987年,我发表了《女娲本来面目探源》,说人类伟大的母亲女娲的原貌是女性生殖器,现在又阐发黄帝原型是女阴的观点.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闻一多先生著《五帝为女性说》,时人非之.原文未见,杨宽先  相似文献   

2.
通过传世文献和考古学材料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进程进行的舆论视角的探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以氏族舆论习俗力量为约束的原始社会的民主生活在黄帝时代和尧舜禹时代发生了阶段性的重大变化。虞夏正当与舆论习俗力量相对抗的其他意志力量和物质力量得到确立的时代,王权的根本确立使得舆论习俗力量蜕变为王权统治的补充形式,即原始民主的孑遗。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中华大地上出现了“黄帝文化热”,一批学者投身于黄帝文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何炳武研究员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何炳武的黄帝文化研究起步较早,全面系统,成果丰硕,具有把黄帝文化研究与中华文化研究相结合;把黄帝文化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把黄帝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等显著特征。一、黄帝文化研究与中华文化研究相结合何炳武对黄帝文化的研究没有停留在对黄帝生平、事功的考证上,而是把黄帝置于黄帝时代的大背景中,把黄帝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和观察,使得黄帝文化的研究更有广…  相似文献   

4.
上古时期,黄河中游的蒲阪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美,宜于农富业的发展,是最适人居的风水宝地。中华文明与华夏文化发祥于此。西候渡和黄帝王朝的先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改革过程。这种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建立。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朝名称不同,国家元首的称谓也不一样。 “帝”是中国国家元首产生前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公职人员的称谓。在中国上古史中,黄帝、炎帝以前没有称帝的。黄帝的“帝”与炎帝、帝尧、帝舜、帝禹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国家元首的称谓是伴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的。做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体现者——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都把尧舜禹时代的社会组织称作部落联盟。近年来,早期国家问题逐步成为热门话题,一些学者又称之为部族国家,还有的学者借鉴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称之为部落联合体或酋邦。其实,部落联合体(酋邦)与部落联盟这两个概念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而部族国家这一概念又混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尧舜禹时代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的发展早已超越了部落联盟。我认为这个时期的社会组织既不是部落联盟,也不是部族国家,而是部族联合体。氏族社会后期的部族是由若干部落联盟聚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国村民自治的缘起与发展王富有一、关于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治”的探源我国乡邑之治,相传始于黄帝,“黄帝画野分州⒅…分田亩为井田之制,定经界以杜争端”①.据《尚书·通典·乡党》记载:黄帝时代曾以“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  相似文献   

8.
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始祖"、"人文始祖".黄帝时代所开创的业绩几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在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物理学、地学、医药卫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创造发明.黄帝时代的中原科学技术具有中心性、融合性、辐射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三月阳春,黄帝文化暨黄山旅游国际化论坛在黄山区举行。我市专家张脉贤发表了“黄帝葬黄山的猜想”,市社科联主席汪炜到会并就黄帝文化与徽州文化关系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舟船暨水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连续不断地近四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如从长江巫峡猿人算起.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我国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揖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这就为我国古代制造舟船和发展航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国造船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时代,就已发明舟船,“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周易·系辞了》),就是当时造船的明证。看来那时是挖削树干为舟和桨的。从种类看,有独木舟、木筏。当时用此来进行运输,并且开…  相似文献   

11.
三位中青年学者付永聚、任怀国、岳宗敏撰写的《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35万字的卷帙,将上起原始社会,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00年之久的我国政治制度作了系统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论述。是一部时间跨度长,内容含量大,体例较为新...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省伦理学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四川省伦理学会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日-19日在西华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委党校省级机关分校、西南交通大会、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川北医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佘正松、校长陈宁、副校长王安平出席会议:与会学者提交论文近30篇.并以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的形式.围绕“信仰与道德”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繁荣学术、交流信息,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妯娌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典型聚落遗址,其年代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黄帝时代年代相当。该遗址位于古人所言黄帝居地之一,其考古遗存与史载黄帝史事相合,当是黄帝部族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李炳海 《齐鲁学刊》2004,(5):110-114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入五行观念。黄帝孕育神话生成于汉代,同时出现的类似神话还涉及到太昊伏羲氏、汉高祖刘邦。这类神话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孕育神话是奇异的,同时也与先前生成的黄帝神话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迹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迹钩沉胡远鹏中国人一向被称为“炎黄子孙”,“炎黄”即指炎帝和黄帝.他们代表了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在古籍中颇具神秘色彩。古代帝王世系,不论虞夏商周,莫不以他为上古始祖.所以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著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是华夏族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位有杰出贡献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然而,自古迄今,却鲜有人对他进行系统的研究而写出具有科学性的著作,遂使黄帝的历史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之中。柏明、李颖科同志合著《黄帝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一书的问世,是学术界和所有炎黄子孙值得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礼记·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描述,对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有极大的影响。有的学者往往把这一记述与自己对上古社会形态的认识结合起来,认为“大同”、小康”两个时代的划分,与我们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关于经济形态的划分,基本上是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一向以炎黄子孙自称,历史上的炎黄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萌芽开创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黄帝,作为传说英雄,在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而且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关于黄帝的文物古迹。而浙江缙云则是南方长江流域有关黄帝传说最悠久、最丰富、最有影响的地区,是我国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注:“黄帝,姬姓之祖也。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缙云氏盖其一官也。”《…  相似文献   

19.
略论黄河流域东西部落集团融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古代文献考稽古史传说,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东西文化交流和开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黄帝时的历史是非常模糊的。司马迁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可见,对于黄帝时期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最早政论资料的《尚书》没有记载,黄帝是诸子百家和民间广泛流传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将其与尧舜的传说和史载资料并“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写成《五帝本纪》。我们认为中国漫长的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不但有一个自《尚书》以来的史籍流传系统,而且还有一个更为遥远的古代传说系统,黄帝的历史即是这个古史传说系统中的重要方面,其中有些传说是可信的,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史前历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4年 5月 2 7日~ 2 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国内高校、研究所、法制办、法院、检察院、律师所等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台湾学者以及日本、德国的知名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物权法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与会学者以专题论坛、评议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探讨了物权法的基本理论、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效力、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问题。本文就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