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2.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晚清著名的私家 藏书楼,以藏书宏富而驰名中外。 在海源阁藏书中,杨氏视宋版“四经四史”为镇阁之宝,别辟书室以珍藏,额其室名为“四 经四史之斋”。本文对海源阁所藏“四经四史”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钩稽,考述了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聚散始末,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的“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澹生堂主人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着所感动。  相似文献   

4.
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但其主人不惟收藏,对藏书亦勤于整理研究,编目著录,尤其是在目录学方面,颇有创获。杨氏在编目时于各个环节上突出版本特点;通过类目设置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编年目录的重要性。杨氏在目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结一庐藏书崛起于清中期,经过朱学勤、朱澄父子的悉心经营,藏书规模不断扩大,其数量巨大,价值极高。朱氏父子通过编制目录、刊刻丛书的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结一庐藏书,彰显其价值。结一庐之藏虽历尽波折,最终转归上海图书馆,亦实现了典籍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6.
论“海源阁”藏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源阁”是清晚期山东聊城杨氏的私人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名中外,与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并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和瞿氏藏书特点是多藏有宋元刻木和名人手抄本,更有“南瞿北杨”的美称。“海源阁”经过了聚散无常的痛苦历程,已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简称《题跋记》)是吴寿砀依据其父吴骞所撰拜经楼大量藏书题跋编纂而成,具有鲜明的特点。此书以吴骞的题跋、众学者方家的题跋、吴寿吻的按语舍而为一,具有独特的编撰体例;将“地志目录”从史部中分离出来而与经史子集并列,分类与传统四分法不同,显出吴氏父子对地方志与目录书的重视;并且较多收入宋元善本与近人著作,凸现夫氏父子精于版本校勘的学术研究以及不厚古薄今的思想。故此。《题跋记》是探究拜经楼藏书及吴氏父子学术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古代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素、杨玄感父子为隋代关陇勋贵之代表。隋灭陈后,南士北徙,杨氏父子相继招引、交结南人,对南北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杨素如此,主要出于对江左文化的钦羡,其文风显然受到了南人的影响。杨玄感与南人交往,但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故为隋炀帝嫉恨。诸多南士依违杨素父子,本想寻找新的政治靠山,但最终遭受炀帝的严惩。  相似文献   

9.
1907年,陆心源藏书被日本静嘉堂收购,其中有方志403种.这批藏书见证了清代私家藏书的流动性,保存了宋元珍稀古籍,可补国内图书馆藏书之缺,也为日本现藏汉籍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了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私家藏书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涌现出很多著名藏书家,甚至是藏书世家。宋代是一个藏书名家辈出的时代,王氏藏书(王洙、王钦臣父子)在当时非常有名,时人多有好评,王洙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亦多见于史料、目录书,但对于王钦臣的关注,远不及其父。本文结合《宋史.王洙传》所附王钦臣之传记,从各种史书、目录书、文集中钩沉出相关资料,梳理出王钦臣的生平、藏书及著述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开国者杨坚在实现和初步巩固统一上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继承者杨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统一,并把隋朝推向了极盛。杨氏父子晚年的失误,不能简单地以腐朽、淫暴来看待,更不能以此抹煞两位帝王的伟大功绩、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源阁以藏书宏富精善,而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然杨氏不惟收藏,对其藏书亦精心研究,尤其是在版本学研究上,颇有创获。杨绍和对二百余种宋元校抄进行了鉴定评估;对版本的递刻与递藏源流进行了考证与梳理;通过实践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善本观。这对后人进行版本研究,完善善本观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收藏的《音韵部略》四卷是晚清经史大家黄式三的遗稿。该稿本颇有收藏价值,历史上曾先后被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收藏。其主要研究古韵分部问题,是黄式三音韵学方面的代表性著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古弘农杨氏为北方大族,但却并非汉魏以来杨氏之旧门。此支杨氏因与文明太后之特殊关系而兴起,为了使其家族跻身一流高门之行列,除过伪冒高门之外,建立优美之门风也是其重要举措。此外,在发展道路上,杨氏选择了“文武兼重”的策略并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相似文献   

16.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今,对于杨以增父祖几代,以及海源阁藏书楼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对于海源阁藏书楼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为何命名为陶南山馆?弘农丙舍的意义何在?以及宋存书室的有无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书家的珍本古籍流散日本最多,原因是藏书家后代无能保管终将出卖海外。陆树藩与宋楼藏书、叶启倬与观古堂藏书、盛氏后裔与愚斋藏书、李氏后代与敦煌文献等,无论如何他们将祖辈的心血变成"泊去品",让民族文化载体被捆绑东瀛,造成了国宝外流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8.
《周易订疑》十五卷,题“乐陵董养性迈公辑著”,半页九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下刻“正谊堂”,封面刻“正谊堂授梓”。钤有“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藏书”印记。南京图书馆藏。按《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有《周易订疑》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  相似文献   

19.
莫友芝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其一生藏书无数。寓居江南期间,莫友芝大力搜寻江淮及吴越等地的遗书,因此莫氏的藏书在当时是富甲一方的。但是莫友芝去世后莫氏家族开始衰落,莫友芝的旧藏书籍大量流散,不少善本甚至流散到海外地区。本文试图通过藏书印及相关途径,查找莫友芝散落在海外的旧藏书,以期为研究莫友芝提供些许方便。  相似文献   

20.
明山阴祁氏澹生堂藏书楼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曾创造辉煌的业绩 ,可惜世变势移 ,楼毁书散。文章勾勒了当时重建澹生堂的风貌、史迹以及藏书家之品格 ,以补史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