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三虎 《探求》2004,(1):4-10
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在技术创新对现代化建设影响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不断探索的重要理论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在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丰富和发展基础上,针对新世纪头2年战略机遇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它向我国未来技术创新作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提供了一种更高的任务定位。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求,我国应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向做出了新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思想,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从中央对"四个全面"思想的文字表述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放在"四个全面"思想的首要位置,充分表现出本届政府对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视程度。由此看出,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小康社会建设,并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在于城市,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关系到边疆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不在于城市 ,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关系到边疆的稳定 ,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雷声 《唐都学刊》2003,19(4):42-47
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紧密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基础.它从提升产业结构、发展结构,协调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等方面,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军 《学术交流》2003,(9):121-12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浙江省将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着重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民生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福彩事业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些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达到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宁的基础性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反邪教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邪教的存在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邪教斗争的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中夺取反邪教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0.
邓坤金  张道发 《探求》2001,(Z1):38-39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新世纪的主题。以发展为主题,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3,(1):14-15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21,(1):13-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围绕"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支撑。从整体上看,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创贡献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科学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系统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精准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创贡献既内在延伸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原创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丁建伟 《社科纵横》2003,18(6):22-23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地区 ,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就是巩固和扩大现代化建设第二个战略阶段取得的巨大成果 ,着力解决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的发展差距问题 ,其实质就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杨平 《社科纵横》2004,19(6):26-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而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因此 ,实行宪政是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将为实行宪政创造基本条件 ,而宪政的发展又为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方来 《学术交流》2003,(11):114-1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是人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对人的人文关怀过程。小康社会应具有的人文特征是:消灭贫困,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实现政治文明,切实保障人的权利和地位;铸就民族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8.
刘卓红  林俊风 《探求》2003,(5):54-58
社会发展决定人们观念的变迁。本文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反思几种传统女性观念,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其之间发生的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对传统女性观念提出的新的思考。实现女性观念更新的关键,是树立平等、自主、个性彰显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9.
汤恺 《社科纵横》2007,22(11):9-10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实际。本文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从新世纪变化了的历史环境和小康社会的现实特点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1 000美元,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分析把握我国在人均GDP 1 000到3 000美元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