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诺莱·德·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当过律师、投机商人、军粮供应主任和杜尔市的副市长。1819年,巴尔扎克毕业于法科学校,但是他对法律不感兴趣,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他离开父母,独居小楼,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从事创作。从1820年起,他关起门来,化了几年时间,先后写了四十多部情节离奇怪诞的小说,这些小说脫离现实,写海盗、仙女、鬼怪以及凭空想出来的凶杀案等。巴尔扎克自己也不滿意这些作品,写信给妹妹罗拉·休尔斐勒说:这些作品都是“地地道道的文艺拉圾堆”,“我希望靠这些小说致富,多么堕落!”由于为发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我以为有三个方面: 一、坚持写自己所看到的,不为观念而牺牲现实赵树理说他有一条创作原则:“有多少写多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写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亲自感受到的。因为坚持从生活出发,写出的作品不能“完整”地符合某种理论、观念,他为此受到过某些评论的指责。本来一种理论如果是正确的,它一定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种理论与实生活总是统一的。然而,抽象化的东西并不等于实生活。例如社会主义时期的级阶矛盾,归纳成为理论,可能只有几十个字,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十分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绝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作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创作生命永不枯萎,那就绝不可脱离生活,而躺在书本上。坚持“有多少写多少”的原则,恰恰是赵树理在  相似文献   

3.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謇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探讨福楼拜的作品和文论在文学转型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美术是绘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现实主义”成为目前中国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的主流创作指导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现实主义”美术及其时代语境的解读,尝试寻找在当前时代语境下,作为艺术家应如何坚持与把握“现实主义”原则,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文系师生召开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对邵荃麟同志提出的“现实主义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批判。会上首先剖析的是: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是什么性质的创作方法,它与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有什么关系?发言的同志认为邵荃麟同志在“现实主义深化”理论中,提倡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写“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写“阴暗心理”’这完全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翻版。邵荃麟同志提倡写“阴暗心理”,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实际就是提倡写“精神猥琐”、“內心分裂”的人物,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贯特点、一贯手法。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包括它的一些特点的形成,有看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阶级根源。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早在“五四”前后,叶圣陶就憎恶黑暗的现实,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再加上他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更促使他不断地对现实社会进行观察和解剖,力图通过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与希望,以唤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五卅”运动到“四·一二”政变,随着作者思想的跃进,随着作者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主流的靠拢,极大地增强了创作中的批判力量与革命因素。三十年代以后,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开始有所接触,思想有所前进,他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表现的更加充分和强烈。  相似文献   

7.
王蒙不仅坚持着鲁迅所开拓的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而且还继承了鲁迅的现代文化观念,十分讲究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郁达夫对自己“感情强烈”、“自叙色彩浓郁”的小说怀有激赏之情,但他终于没有在自己身边停留下来。王蒙也没有在“八千里”、“三十年”中止步,他追求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描绘出不少贴近现实人生的美好图画。写小说“很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的废名,他与众不同的小说风格,经过时间的淘洗和过滤,在王蒙身上终于扎下了根并得到独特的发展。如果说废名与王蒙的创作主要是小同中有大异的话,那么沈从文与王蒙的创作便主要是小异中有大同了  相似文献   

8.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中最负有世界声誉的大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他一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戏剧是他创作的最大成就.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1590——1600)正是英国所谓“伊丽莎白盛世”,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处于暂时联盟阶段,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社会现实还未发生严重矛盾,他认为一切矛盾可以按照人文主义思想解决,社会现实是光明而有希望的.这时期的主要创作是历史剧和喜剧,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上,就象巴尔扎克、易卜生、高尔基这样著名的作家所采用的艺术方法,也不是自始至终清一色的;各种艺术方法之间,不仅有互相抵触排斥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溶合的一面。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奠基人,现实主义是他始终遵循的正宗。但同时,他也将象征主义(象征手法自古有之,象征主义大大扩展了文艺创作中所存在的这种手法)等艺术方法有价值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本文试从鲁迅读过的象征艺术理论、评价过的象征主义或运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作品、写过的象征主义或具有象征色彩的作品,具体论述他的创作方法的非单一性,在这位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创作中给象征艺术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赵绍军 《南都学坛》2007,27(4):71-72
鲁迅抱着启蒙主义的态度,坚持“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立场,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手段,一反中国小说传统的写人模式,描写了一群“病态社会”里“病态”的人和罪恶的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具有选择的现实性、形象的复杂性、广泛的社会性和深刻的批判性,这些又最终表现为突出的现代性。他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问题:既写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进步,也写了知识分子的软弱迂腐、苦闷与苦难;既写了农民的忠厚、老实与可爱,又写了农民的愚昧、落后、麻木与可悲,并由此开辟出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从而使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三史”需作为互文本体系来读,他们具有现实主义基础与现代主义技法的融合,并引发对“神奇的现实”命题的重新审视。“三史”的根基首先是现实主义的,“神奇”既是“现实”的一部分,从创作设计来说更是对“现实”本质特征的点睛之笔。罗伟章的“神奇现实”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路径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理解不同,具有拉美作家“神奇现实”本意的回归,也是“神奇现实”在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的再出发。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但他的创作除了现实主义以外,还有浪漫主义的一面,而且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在《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曾经谈到,象巴尔扎克、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样一些古典作家,我们很难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高尔基特别以巴尔扎克为例说:“巴尔扎克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他也写过象远非现实主义的《驴皮记》这样一些长篇小说。”高尔基的这个重要的美学见解,不仅触及了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完全切合巴尔扎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作家老藤的《北地》《北爱》《北障》是以东北为创作背景的三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随着东北文艺复兴的提出,老藤作品愈加引起学界的关注。他的“三北”系列小说将现实映入文本,揭示了个体在时代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藤也为读者再现了东北的发展历史,他的小说是对东北当代社会现实的观照,是东北现实主义创作之典范。老藤的小说通过地缘美学密码为山林文化立传,具有独特的东北地域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4.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物塑造。在他所塑造的成功形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独有的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他两大人物系列的分析,指出在茅盾人物塑造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否定精神与批判态度。在阐述茅盾创作实际的同时又着重分析了这种独特审美心态的成因。这就是以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现实的作用。并根据“心理定式”理论分析茅盾的创作实际,指出茅盾虽然受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背离,在有些方面又高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又是一位浪漫主义巨匠。他一生的创作多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他的“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化的自觉探索者。其突出贡献是他努力构建的政治倾向与文艺创作相统一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以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同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要求相结合为基本理念,以文艺与现实之关系为主要理论支点,以“人民力”和“主观力”的辩证统一与转换为创作力量源泉,以“文艺大众化”为努力方向,涉及到创作心理机制及典型形象的创造原则等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化了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其“鲁迅论”的批评实践得到了理论效力的检验,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体系中的不少缺憾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反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79—1837)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灿若星群中的一颗巨星,俄国伟大的人民诗人,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以自己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歌为俄罗斯民族进步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他的“别尔金小说”又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散文创作开辟了发展的道路。1830年九、十月间他在波尔金诺写了《别尔金小说集》。一“别尔金小说”是普希金假托亡故的年青地主别尔金的名义发表的“射击”、“大风雪”、“棺材商人”、“驿站长”、“小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发生了巨大影响。今年是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我们用这篇文章简要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创作成就及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贡献,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世界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9.
翟秋白同志十分关注文学上的现实主义问题。他翻译了恩格斯致哈克奈斯的信,写了评介哈克奈斯的思想和创作的文章,对恩格斯这封信进行了注解。还写了专题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长篇论文,全面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重视和对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重要评价,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精神和重要原则,批判了浪漫主义者雨果、自然主义者左拉以及第二国际的批评家对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札克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的歪曲。除了这些文章以外,还在论述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一些文章和文学评论中,根据恩格斯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的充分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应当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发表了他对革命文学的创作方法的理解和设想。虽  相似文献   

20.
路翎坚持直面人生、正视黑暗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而独到的心理开掘、强烈的主观热情使他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内倾性 ,这种创作主导倾向就是“内倾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