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与实践,包含着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体现了“历史的方法”与“实验的方法”的有机结合。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期,接受了杜威的实验主义思想,开始用发生学方法来理解“历史的方法”,而发生学方法又与“实验的方法”相贯通,这就为胡适将文学革命中“历史”与“实验”两个面向整合起来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通过发生学的方法的运用,文学革命就成为对历史上白话文学的自然趋势之有意识的控制、引导与实验。发生学方法不只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贯通了文学革命的“历史/过去”与“实验/未来”这两个面向,从而保证了胡适文学革命主张逻辑上的自洽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让胡适得以在传统中发现和体认现代性的因素,为其“中国的文艺复兴”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1918年是中国新旧文学转换的一年。尽管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最初关于“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几篇文字发表于1917年,但在创作上出现真正的新文学作品却是从1918年开始的。这一年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开了中国现代新小说之先河,首次出色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尽管1917年胡适就已发表了白话诗词,但这些正如胡适本人所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文学革命纲领深受其翻译实践和世界文学观的影响,同时,其文学革命宣言也为现代翻译指明了方向.胡适主张翻译"欧西名著"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典范,以白话翻译代替文言翻译以利于向国人进行文学启蒙,主张自由流畅、严谨有度的直译以达到对原文的忠实.胡适的文学革命观、翻译思想与策略,无疑是建构现代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胡适在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传统经典、史书、小说等,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传统经典和史书中,胡适接受了传统的自然主义宇宙观、实用经验理性、怀疑精神,并以之破除鬼神迷信;从阅读小说中,胡适接受了白话文训练,为以白话文批判文言文和文学革命准备了经验基础。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传统是复杂的、多元的,它在胡适身上显现出两重性。胡适既承继传统,但又批判传统,以一种传统批判另一种传统。胡适并不将传统视为走向现代的障碍,而从传统中获取现代性资源,使传统成为步入现代的一座思想桥梁。  相似文献   

5.
胡适国语文学观是在特殊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的必然产物,本文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自古代而发展成熟的白话文学传统势力的影响、胡适在《竞业旬报》的白话文学创作经历、美国意象派的影响几个方面分析胡适国语文学观形成的前景。揭示由胡适首倡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基础上,对文学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他的见解更具理论性和说服力。胡适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阐述问题,而傅斯年更多地从不同时代文学现象的比较中来说明问题。在对封建文学的揭露批判上,傅斯年与文学革命发难者和一些响应者不同,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愤激怒骂之中,而是作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论述。傅斯年有关文学教育作用的认识,是对陈独秀认为文学“除达意状物外”不能“加以他种作用”的观点的明显纠正。在向现实学习语言的问题上,傅斯年的见解,得到胡适的首肯,认为是对他(胡适)的主张的“最中肯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周作人主张文学研究应“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8.
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文学研究方法,周作人主张文学研究应“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9.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篇大事--"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其动因,胡适的认识交织着必然和偶然.其文学革命发生论表现为向着偶然纵深发展的"三部曲"形态,从历史必然到个人偶然再到历史偶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他以实用主义与进化论作为基础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全集·书信>共收录<致胡适>35封,主要涉及教学,新文学运动发展,求助,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爱情婚姻等5个方面的内容.解读梳理这些书信,可以对沈从文和胡适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胡适之于沈从文,是亦师亦友的人物.在沈从文的文学人生中,与胡适相识相知的一番经历,对他影响极大.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的思想,始终为沈从文所心悦诚服.在创作上,沈从文是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文学改良刍议>考--关于文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所迈出的艰辛的第一步,既有其充分的历史必然性,也与许多偶然因素的相叠密切关联.胡适与陈独秀的交往与共识,留美体验与文字论争,文学革命口号的变更与"八事”主张的提出,都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产生和其后文学革命的开端提供了有效的铺垫和动力,而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诞生.  相似文献   

13.
在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过程中,意象派只是作为一个重要背景起作用;在他的文学革命主张形成之后,意象派对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则十分明显,只是这种影响是建立在他对意象派的曲解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因为这种工具论,他并没有把当时他所提倡的白话和传统的白话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语言即思想,语言革命即思想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即后来的“国语”是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一种口语、欧化词汇和部分古汉语词汇的混合物,一种具有强烈西方思想和思维特征的话语方式。胡适关于文言白话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有关五四文学革命资料的梳理,简要回顾了这次文学革新运动的发起经过,并针对胡适的观点,论述了以文学革命为开端和核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运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拜师杜威,全盘接受了实用主义思想,从此之后,实用主义成了他生活和思想的指导,成了他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1917年胡适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写《文学改良刍议》,首揭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大旗,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物。7月,他回国后,进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大任教,开始直接投身到斗争中去。此后,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新青  相似文献   

17.
论胡适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诗派步大唐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较之用白话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为早,因此...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文学改良思潮对胡适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胡适承袭了梁启超等人的以文艺作为新民手段上,还表现 在他们在诗歌革命的宏观问题上,也有大致相似的看法。当然,胡适也有所创新。这首先表 现在具体到如何进行诗界革命时,胡适与梁启超的不同意见。其次 ,胡适发起文学革命时 更多考虑了文学界的不令人满意的现状和文学自身的特性。胡适的独特贡献还在于将文学 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认为要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必须创造出能为大多数民众 所接受的白话文学。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蜕变的开始,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发端.这个运动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反映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变和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纳入到世界现代文化同构发展的整体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再生.因此,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的胡适,把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近来,有些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胡适的论点,他们指出:“五四”文学革命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余响”或“回光反照”,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东方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20.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胡适的翻译观。胡适在翻译选本上提倡翻译西洋名著,在翻译用语上主张使用白话,在翻译方法上强调采用直译。指出胡适的这些翻译观点是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结果,既受到当时国内文学革命、西方强势文化等权力话语的支配,也与他本人的诗学追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