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德庆 《回族研究》2015,(2):105-111
本文以传统回族聚居区"围坊而商""围坊而工"的经济结构特征为基础,根据产业类型划分方法,对纳古镇回族民营企业的产业构成进行了分类,并以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企业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利税总额、总产值、资产总额等方面描述了这些企业的行业门类和大类构成特征及其发展状况,进而对回族民营企业发展的伊斯兰文化动因进行了分析。"围坊而工"的经济结构模式是回族聚居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形态,对回族聚居区经济结构的认识,宜从民营企业的产业类型和工商人类学视角进行分析,以便于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并揭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回族民营企业发展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浅淡回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宁夏吴忠市"回族文化与区域和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加工补充而成。包括回族文化系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合,回族传统文化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回族文化的当务之急之一是弘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回族伊斯兰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历史上,回族大分散的分布特点和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不仅诞生了回族自身的经堂教育体系,也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高度依赖经堂教育,故步于民族内部。近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依托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主要是依靠现代新式教育的创办和新式大众传播媒介——回族报刊,不仅使伊斯兰文化在本民族内部的传播得以延续,也开始向外族介绍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当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体现出多样性,在保有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各种新式民办学校、网站、新媒体都在参与其中,使得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不同民族之间展开,也开始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族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强烈的经商意识和善于经商的精神个性是回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回族伊斯兰伦理文化所倡导的善行和所反对的恶行,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不仅是人口迁移、经济转型的过程,它还是一个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地处宁夏平原南部的吴忠市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吴忠的城市化进程对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宁夏吴忠伊斯兰教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考察吴忠回族伊斯兰教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去向,探讨吴忠回族伊斯兰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调适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华 《中国民族》2012,(6):144-147
为展示回族文化的源头,文化园的创立者复制了泰姬陵在内的多座经典伊斯兰建筑,最终建起中国最大的伊斯兰建筑群和最大的回族博物馆。这个位于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北侧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是游客了解伊斯兰文化、回族文化的最佳窗口  相似文献   

9.
"游坟"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事项表现了回族特殊的社会经历,这种经历与伊斯兰教、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立足于对"游坟"习俗文化意义的解析,改变以往学界仅从丧葬仪式层面描述"游坟"习俗的事实,并从宗教观、自然观等多角度对"游坟"进行诠释,以此展示回族文化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