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国庆 《学术论坛》2005,2(6):132-134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挚友。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他热心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歌颂苏俄,赞扬工农运动,推动孙中山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为促进、巩固和发展国共两党合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邵力子国共合作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力子经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从参加民族民主革命出发,在国民党政权中长期生活和工作,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最终走向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他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战士”,“是中共的真诚朋友”,更是“一位坚持国共合作的和平使者”。〔1〕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国共合作所做的努力。邵力子的国共合作思想与内容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本文就他的国共合作思想与实践作一初步探讨。一早年邵力子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他在《民国日报》专栏《觉悟》中…  相似文献   

3.
读《中国财税商贸史论》黄冕堂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赵梦涵教授主撰的《中国财税商贸史论》,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论著是作者长期悉心从事中国财税、商贸史学教学与科研的结晶,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相当研究深度的力作。该书以充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编辑部: 现对转来为石敬瑭翻案一文的作者郑同志的信,简复如下: 郑同志说,他是以毛主席“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这一论断为指导提出他的看法的,我则认为他是曲解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5.
中美政治学研究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政治学都是一个很大的学科,但是两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作者以<美国政治学评论>为例,首先描述了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在20世纪的重大变化:由定性分析占绝对优势转为定量分析占主导地位.同时,作者简单回顾了定性分析从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复兴以及试验方法逐渐被美国政治学者所接受的过程.接下来,作者以中国政治学的四本学术期刊为例,描述了当今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作者发现,与美国政治学相反,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两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申洁玲 《学术研究》2012,(11):140-145,160
本文以中国现代小说的负面人物叙述为中心,探讨这些由"不可靠叙述者"进行叙述的小说如何实现意义的传达。文章分析认为,这些小说采用了转换人称、设置超叙述和复调双声等叙述策略。而这些叙述策略之所以能够实行,是由于第一人称叙述是人物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复合叙述,并且从根本上依赖隐含作者。因此,"不可靠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相对的、局部的,隐含作者从根本上控制小说意义的传达,并赋予小说总体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不断接到作者电话,反映有人以"《中国社会科学》稿件采用通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用稿通知单"为幌子,谎称作者的文章拟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要求作者在收到用稿通知后汇款至某个银行的某个账号。为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郑重声明: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报刊从不对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所发文章由我社编辑自主摘编,不接收外来投稿,也不向作  相似文献   

8.
汪海霞 《学术探索》2004,3(8):29-32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宪法的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至此中国的人权观完成了由"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的成功转换。而新中国人权思想的酝酿、提出并进而发展成熟,肇始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者从人权的一般原理出发,在梳理邓小平人权思想从"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转换的进程中探视我国人权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道家美学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热门而艰深的课题。作为既通晓西方美学思想 ,又透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家 ,王向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老庄美学新论》一书为他所主撰和主编。作者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底蕴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 ,全面系统地论析了自己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洞见 ,独具只眼地阐释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见解 ,它必将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亮点 ,给当下沉溺于外物追求的人们吹来阵阵警醒的、润泽心灵的清风。  《老庄美学新论》体现了作者关于老庄美学的理论建构之新。…  相似文献   

10.
《欲望的旗帜》是著名作家格非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国高等教育为叙事空间,以精英知识分子为表现客体,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精神生态,以及在这种精神生态中所滋生出来的灰色人生,进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忧患意识与人性良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以往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做一逆转性思考,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作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评.作者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始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认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者以中国古代诗话之“闲谈”性与“零乱”性而鄙薄之。而以《六一诗话》为代表的中国诗话为我们提供的答案却并非如此。所谓“闲谈”并不是指创作态度的随意,而主要是标举一种新的诗文品评方式;而所谓“零乱”,也不是说作者思维混乱,缺乏逻辑,而是作者“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创作境界与人生境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要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王成儒蔡方鹿、黄海德、向世山、黄小石四位合著,并由蔡方鹿先生负责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已于一九九三年四月由成都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为总题目,反思历史,研究现实,通过探讨与阐...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清楚地显露出作者以向往江南为指归的情感过程。这样一种情感过程直与中国历代文士视江南中国为精神故乡的“江南情结”相承续。因有对江南中国山水的前期涵泳与爱赏,因有禀承于中国历代文士“江南情结”的精神影响,由南入北的朱自清写下了“令我到底惦着江南”的名篇《荷塘月色》。而杨朴的文章则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荷塘月色》的内在情路,过度使用了一些不符合文本实际的观念对文本予以了错误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由易炼红教授撰写的专著《通向高效农业之路》,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付梓出版了,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实现农业高效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跨越理论。作者提出“中国农业必须完成一大跨越一即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为此,我国的农业应该选择的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节约土地为主调,以调整结构为手段,以适度规模为方向,以高产优质为目标,在两个转变中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第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作者提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  相似文献   

16.
行龙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中国近代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历史问题的学术专著。它不仅填补了有关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而且将近代人口问题的各个方面勾划出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轮廊。本书有如下一些特点和贡献。对近代中国人口过剩问题,本书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近代中国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过剩人口问题,甚至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质就是人口过剩问题。作者认为,与资本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学胡瑾教授的新著《从列宁到邓小平》一书,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国际共运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史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和思想底蕴。1、独特的体系结构。全书共分十五章,计22万字。该著一改众多著作和教科书均衡用力的模式,而采用了两头重、中间轻的结构,即全书以前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两个重点,所占篇幅最大,体现两头为重;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相映照,体现中间为轻;在两个重点中,对前苏联的研究,以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重点,以斯大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庄子生命观 ,是把人生看作一个大化流行的自然过程 ,由气而成 ,并复归于无形。庄子以这一观点消释人生悲情 ,即以理化情 ,以情从理。庄子这一极高的生命境界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极为深远 ,作者列举了汉代诗赋、东晋王羲之、陶渊明及北宋苏轼的生命观 ,从中仔细分析他们各自对庄子生命观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蒋南平 《天府新论》2006,(6):F0003-F0003
经济学博士后江世银教授所著的新书《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金融经济学探索》最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作为我国经济与金融领域的一项成果,花费了作者15年的努力。该书是作者在世纪之交围绕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力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实践经验中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撰写的。”综观全书,下列特点流动于字里行间。一、研究内容广泛而系统。作者集平生所学,注重经济学及金融学领域中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多视角广泛而系统地研究了基本经济学原理,研究了经济学发展史,既着重阐述了理论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又较全面地探索了应用经…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礼学研究逐渐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部分古代礼学名著得以校点、出版,考古学的成果也为人们了解礼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窗口,不少学人以礼为研究对象的论著也陆续出版问世,研究礼学成了当代人文学科的一个亮点。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梅珍生博士的《晚周礼的文质论》,是礼学研究领域又一部难得的佳作。该著以独特的视角,畅论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礼学思想。与同类研究著作相比,该著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思路新颖。该著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作者既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又试图突破以往研究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