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评价《水浒传》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金圣叹.自金圣叹死后三百余年来,对他的评价一直是有分歧的.1975年,“四人帮”借评论《水浒》大搞政治阴谋之际,《学习与批判》刊登了罗思鼎的一篇文章,题为,《三百年来一桩公案》.该文挥舞“定案唯我”的棍子,彻底否定了金圣叹和他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并且对一切不同意见冠之以“刮起为金圣叹翻案的妖风”的罪名,混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以实行“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现在,关于金圣叹的这桩“公案”还没有了结.我们认为,金圣叹及其七十回本《水浒传》不应全盘否定.金圣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既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评价,给金圣叹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开展,贯彻“双百”方针,提倡不同观点和不同流派的自由争鸣,我院学报编辑部应一些读者的要求,将张国光同志先后发表在国内报刊上有关金圣叹和金批《水浒》的文章汇集成册,编辑出版,以供大家研究和讨论的参考。该论文集题为《金圣叹与七十回本〈水浒〉研究》,列入“武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丛书”。 张国光同志多年来从事史学和文学的研究,对于金圣叹和金批《水浒》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文化大革命前,张国光同志就多次著文评论金圣叹和金批《水浒》,曾引起学术界的注目。“四人帮”粉碎后,带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张国光同志在国内报刊上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于金圣叹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张国光同志对于金圣叹问题发表了几篇文章,认为历来强加给金圣叹“反动文人”的帽子,应该摘去,强加给金圣叹的不实之词,应该推倒。这个意见,我认为是正确的。“四人帮”曾经借评《水浒》之机,对金圣叹的历史遗产又做了一个横蛮的裁决,硬说金圣叹是一个“反动文人”,把金圣叹研究这个学术问题,变成一个“政治禁区”。张国光同志在十年动乱之后,敢于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提出不少可贵的看法。我认为,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对于金圣叹是否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是否是一个歌颂农民革命和革命政权的思想家,我同张国光同志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与张国光同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借用《大般涅槃经》“月爱三昧”来论述佛学上的呈露清凉本体和文学上的忽隐忽现、翻苦为乐之境,极尽变幻和超脱之美。金氏《唱经堂圣人千案·独超案第十三》和《怀感诗序》等篇还模仿《大般涅槃经》的文体来阐述“月爱三昧”。钱谦益、金圣叹等人皆通过佛经古注疏这一中介而关注“月爱三昧”,折射了明清之际江南佛学的征实风尚与文学的互动。以“大般涅槃经体”建构“月爱三昧”之境,体现了金圣叹化实为虚的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我曾写过两篇文章(见拙作《金圣叹小说理论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5期;《论“动心说”—金圣叹小说理论再探》,《争鸣》1983年第2期)主要探讨了这一理论的核心——典型与典型创造的有关问题,这里再就他对小说结构的论述作点评价,提供给今天的小说理论界和创作界参考。需要说明的是,金  相似文献   

6.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原作是一百回本,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写成。在其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版本。到了明末,封建反动文人金圣叹将《水浒》腰斩,成为七十回本。这个金批本流传最广,一直受到反动派的吹捧。清代封建文人称赞金圣叹腰斩《水浒》“深得剪裁之妙”。买办文人胡适,更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直到解放以后,有些人也仍然把金批本赞为《水浒》的“最佳版本”,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继续吹捧。因此,深入剖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是《水浒》评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水浒》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它的前七十一回,主要内容是梁山起义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宋江篡夺梁山泊领导权,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推行只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写的《谈金圣叹》一文中,对金圣叹“截去《水浒》的后小半”,非常不满,尖锐地指出了他腰斩《水浒》的反动阶级立场和恶劣作风,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咒骂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是“流寇”“盗贼”、对其疯狂围剿屠杀的反动本质及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榨人民的滔天罪行,号召人民起来革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对于研究《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很有益处。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指出了金圣叹的反动立场和恶劣文风。金圣叹,原名若采,后更名人瑞,字圣叹。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死于清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世居苏州憩桥巷。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从  相似文献   

8.
《水浒》写了宋江搞投降活动的全过程,并致力歌颂宋江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它从反而教育了人民.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然而,反动封建文人金圣叹砍去了百回本《水浒》的后二十多回,搞成了一个“断尾巴蜻蜒”。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见《南腔北调集》)。  相似文献   

9.
三百多年前,反动文人金圣叹曾经腰斩了《水浒》,并对腰斩后的《水浒》作了评注,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反对农民起义的逆流。一九七五年八月至一九七六年九月,王张江姚反党集国又在评论《水浒》上大做文章,吹吹打打,一直闹腾到他们垮台。把“四人帮”和金圣叹在评论《水浒》中的鬼蜮伎俩加以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从中看出“四人帮”的极右本质。  相似文献   

10.
封建文人金圣叹腰斩《水浒》,把一部全面宣扬投降主义的反而教材,砍掉了二十多回。鲁迅对此非常不满意,特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谈金圣叹》。鲁迅对金圣叹砍剩下来的七十一回本《水浒》,嘲笑为“断尾巴蜻蜒”。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金圣叹砍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的情节,是不真实的。砍掉了,不真实,首先是《水浒》宣扬的一条投降主义路线变得有头无尾、残缺不全了。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和李渔虽同属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且都精于小说戏曲理论批评,但两人的性格为人、生活态度、人生道路等许多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金圣叹与李渔的文学思想也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各自独有的特点。金圣叹服膺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理念,推崇悲剧,肯定《水浒传》与《西厢记》都是以悲剧结尾的杰作。李渔则表明并不认同“发愤著书”,宣扬“唯我填词不卖愁”,极力肯定喜剧创作,甚至认为自己的诗文“皆属笑资”。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1607—1661)。原名喟。明亡后更名人瑞,字圣叹。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他无意于科举仕进,毕生以著述为务,致力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贡献卓著的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金圣叹的哲学著作很多,篇目见《唱经常才子书汇稿》和《沉吟楼诗选》所附的金圣叹著目的“内书”部分。其哲学论著已大部散佚,篇幅多少已不可知。据现存资料看,他单是讲《周易》乾坤的论稿即有十余万字,故其全部文字可能至少在一百万言以上。今仅存数文,十几万字,除《西城风俗记》外,皆收入《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一书中。  相似文献   

13.
过去胡适攻击金圣叹是为反对农民起义而批改《水浒》。其实,金圣叹评《水浒》首先是为了宣传它的进步内容。 原本《水浒》对任何一个英雄人物都没有写好,而且还歪曲了他们,如鲁达、武松的出家圆寂,就不是英雄人物合乎逻辑的归宿。经过金圣叹的删改,对这些英雄形象进行净化与加工美化,《水浒》才真正成了“旨在反抗政府”的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明中叶以后,《水浒》、《三国》等几部长篇小说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到了成熟阶段,这才给成熟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可能.尽管小说的批评被不少人视为无足轻重的闲文,但李卓吾、叶昼及金圣叹等人,却致力于古典小说批评,发表了许多珍贵的意见,并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评点式小说理论,其中集大成者当推金圣叹.金圣叹的《水浒》批注确实是我国批评史上珍贵的理论遗产,从主体上看,金的小说史观是唯物的,他的评论属于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的一部份,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5.
一、为金圣叹翻案,海峡两岸,人同此心,心同此感 近十年来,在我国大陆,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繁茂期,大文学家金圣叹也由反面人物一跃而成为正面人物,而且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最近我又高兴地读到了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增订出版的、著述等身的钱宾四(穆)先生的论文集《中国文学论丛》,深为钱先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执着的爱的精神所感动,也接触了生长于江南太湖流域的钱先生“总抹不去的”“一番恋旧思乡之情绪”(原书第213页),特别是在详细阅读其中《中国文化与文艺天地——论评施耐庵水浒传及金圣叹批评》一文后,欣然有感:真没想到在六七十年前被胡适之打入“反动文人”行列,迄今在台湾仍未脱离“华盖运”的金圣叹,却得到了在港、台讲学多年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这样高度的评赞。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出于他的反动立场,砍掉了《水浒》描写宋江受招安以后的二十多回,并添了卢俊义一个“惊噩梦”,把梁山一百零八人全部杀掉的情节作为结尾,竭力宣扬对农民起义不能招安只能杀绝的反动思想。鲁迅对金圣叹砍《水浒》非常不满,专门写了一篇《谈金圣叹》的文章,批判金圣叹:“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说金圣叹“昏庸”,是因为他不懂得革命人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批评家 ,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堪称古典小说批评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 ,一是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基本看法 ,二是金圣叹对《水浒传》叙事艺术的评价。此两方面的探讨 ,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金圣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尤其是通俗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批本《西厢记》流行甚广,这部被他称为“第六才子书”的戏剧名著,历来为研究者们所重视。笔者近读此书,以为金圣叹批改《西厢》,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戏剧理论,可分为剧学系统、叙事理论系统和曲学系统。金批本《西厢记》注重的是曲辞的文学欣赏性,也就是说,它属于曲学系统。对于曲辞的删改,金圣叹主要是从阅读欣赏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公元一六○八——一六六一年)腰斩《水浒》,是当时社会激烈的阶级斗争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一种反映。在评论《水浒》中,很有必要对金圣叹腰斩《水浒》一事进行剖析,从而更好地揭露宋江这个投降派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是张国光同志多年来研究《水浒》与金圣叹的论文汇集.本书出版后,引起了有志于研究《水浒》者的兴趣,受到了国内外《水浒》研究专家的关注.我们认为,这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至少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本书通过对《水浒》版本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阐述了“由简到繁论”和“删繁成简论”的源流及其基本论据,提出了“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见解,从而突破了“一种《水浒》,一个宋江”的模式,把《水浒》研究引向深入、推向前进.张国光同志认为,考证《水浒》作者的时代、祖本成于何时以及繁简两本的先后问题,是《水浒》研究的基础.对于这个关键问题,他运用比较研究法,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探索、早在五十年代初,他就搜辑了有关金圣叹的论著资料,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与诸本比勘,做了艰苦的研究工作.在他所写的有关文章里,或追踪溯源,或参照比较,条综缕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