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西文化视野中的中亚艺术──读三部中亚古代艺术译著仲高手头的三部中亚古代艺术的译著均系在东西文化交流视野中观照中亚古代艺术遗存的最新译著。一部是普加琴科娃、列穆佩著,陈继周、李玫译的《中亚古代艺术》;另一部是根据意大利学者马里奥·布萨格里和印度学者查...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是要把握非同一的东西,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就是这个非同一的东西。但是把握这个非同一的东西就如同康德的认识论要把握“自在之物”一样会陷入幻相之中。艺术的真理内容表现在这种幻相之中。艺术作品中的唯物论是以幻相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艺术中的客体优先性与认识中的客体优先性是相反的,艺术中的客体优先性表现为摆脱客体的自由。如果艺术中的客体优先性表现为摆脱客体的自由,那么艺术中的客体优先性恰恰变成了观念论。这种观念论表现在艺术中的唯我论上。艺术中的唯我论是必然的,但也是社会确立起来的,艺术中的自律性其实也是它的社会性。因此,艺术中的唯我论也能够走向唯物论。阿多诺过分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强调内在的超越性,这也显示了他的唯物论所体现出来的观念论向度。  相似文献   

3.
解构迪斯尼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把迪斯尼世界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标本来加以解剖,就会发现四个方面的构成因素:幻想的、冒险的、未来主义的和民族文化的。但这四个方面,还只是其明言的内容,在其背后,则潜含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规定:1.计划性:一切因素都为高科技所操纵,表现出对工具理性的盲目推崇;2.消费性:一切因素都指向消费功能,人在审美和娱乐活动中成了消费的奴隶,3.综合性:一切自然的、本原的东西都被打碎、分割并重新组装,因而具有了人为的虚假性和历史的模糊性;4.颠覆性:一切因素都力图完成一种不可呈现的呈现,从而显示了后现代主义既崇高又反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和威廉斯均是美国诗坛上的泰斗。他们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二人均倡导自由诗体;主张运用美国本土语言,表现美国自己的东西;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音乐美感以及色彩的运用。惠特曼在多方面影响了威廉斯,威廉斯在深受其益的同时,多方面发展了惠特曼的优良传统,从而成就了自己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诗,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表达之一,它的旨趣在于用语言表现那些语言无法直接表现的东西。感情与抽象哲理都是难以言传的,这使语言陷入无能,而诗却偏要去表现这种暗示意蕴。于是显露出语言代码与诗歌所要传递的内在信息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  相似文献   

6.
阴山岩画的美学审视班澜在审美的眼睛里,阴山岩画不啻是原始的美术杰作。岩画产生之始,先民们是没有艺术意识的,岩画制作乃是他们生产中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论断:"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艺术接受的背景。在文化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中西方民族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接受等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特征;思维方式上,西方人重逻辑分析,中国人重体味;艺术接受上,西方人追求形似,中国人追求神似;审美情感表现上,西方人喜则大笑,厌则大怒,中国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相似文献   

8.
<正> 徐志摩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这首先是因为他有诗人的气质:情真。那反帝、反封建之情,无疑是属于民主主义革命那个时代的。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表现;在于他能够艺术地处理那感情。只有在表现上艺术家才存在;艺术家才有用武之地。初期的新诗人们,很少认真在表现上下功夫。那时的新诗,艺术上大都有些粗。新诗该怎样写,无所依循。从外国学来的,不过是分节、分行而已。我们古典诗歌中本来有可以借鉴的东西,但一古脑儿泼掉了。从徐志摩写诗的实践看,我们有充分理由断定他是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9.
恽格(1633—1690),字寿平,一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人。恽格是清初重要的山水花鸟画家,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写了大量的画跋和作画心得等,主要收录在《南田论画》中。这是一部在清代很有影响的绘画理论著作,它的问世稍早于《石涛画语录》,对后者有明显的影响。清人对这部著作评价甚高,说它“妙绝古今,更不能替一辞矣。”这里将重点讨论恽南田的绘画美学思想。一以自然为中心的艺术构思中国画长期以来走着一条尚意的路,画家作画不在于摹写物的具象形式,而重在发抒性灵、表现个性,但这种主体的东西又必须通过客体的形式来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学园萃思     
由批判而来的作品的历史展开和作品真实内容的哲学展开是处于相互影响之中的。艺术理论不应成为远离艺术的东西 ,而应专注于艺术的运动法则 ,而艺术作品则是封闭性地与这种法则的意识相分离的。艺术作品作为某种客观精神的相面术是捉摸不定的 ,而客观精神在其外观显现的瞬间是从没有被看出的。属荒谬范畴的事物 ,即最讨厌地敌视解释的东西 ,就存在于必须由其得到解释的精神中。作品对现出其真实内容之解释的需求 ,同时就是其本质上不完满的表现。作品并没有达到要客观地存在于解释中的东西 ,未实现事物和实现事物之间的不确定区域便构成了作…  相似文献   

11.
一部文艺作品,它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道德对欣赏者有着主要影响,表达它们的形式是以它们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评判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功主要应看它的内容是否对社会发生了有利的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结构作理论性划分时,在“形式”这个名辞下很难给予一个适当的内涵。“形式”概念本身把一切作为“内容”的东西都放到了对立面的位置,事实上,作家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等在被传达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体现在所谓“形式”之中。我们把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美学情趣、思想、情感等统称为审美体验,它们是艺术家创造的一股艺术信息,传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负载物,我们称之为艺术符号。在一部文艺作品中,艺术符号不但传达了艺术家欲表现的艺术信息,并且体现艺术家怎样表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艺术信息。照“内容”、“形式”的划分,后一种艺术信息就被归入到“形式”的范围中去了,我们认为对文艺作品合理的划分是把它分为艺术信息与艺术符号两部分。本文拟对文艺作品的艺术符号怎样表现艺术信息,有什么特点,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审美对象问题,是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审美对象是引起审美反应的客观对象,是使人产生美感的东西。艺术的审美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在艺术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艺术鉴赏者产生美感?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反应到底是针对什么而发?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艺术必须取得一定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是写在纸上的文字,绘画是涂在画布上的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小孩不用谁教就知道把好吃的东西先留给自己,而不是与别人分享,吃东西时先挑大个的吃,把小的留给别人,别人动他的东西时就哭闹……为什么孩子都这么"小气"?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儿童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一、神秘体验的三维结构一个有趣的精神现象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未能消灭人的神秘感。今天,许多为古人所迷惑不解的现象虽然都被科学阐明了,但是人类仍然有他所不能解的、神秘的东西。人类似乎天性中就有对于终极的、不可知之物的强烈兴趣,而这种兴趣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梅尔文·瑞德和伯特兰姆·杰塞普在其合著的《艺术与人类价值》一书中指出:“那些仍然相信生命神秘性与独特性,相信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与效果的人们趋向于反抗‘科学主义’,从宗教或艺术的想象性的解放中寻求安慰。”的确,杰出的艺术品往往都有神秘性,伟大的艺术家常常对于神秘之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体验。他们倾向于认为:最多的美犹如最高的存在,是神秘的、不可言说的;艺术活动就是要通过超越日常经验的神秘感受去接近与表现这种美。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变异     
近年来,人们在谈审美—艺术的新动向、特别是谈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时,往往把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一笔勾销,似乎生活与艺术完全是同一个东西。其实,艺术不是与生活同一,而是将生活变异,即生活的特异化,这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从原始艺术到后现代艺术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艺术断想     
1前不久,北京传来舞剧《鱼美人》即将拍卖的消息,今艺术界尤其是戏剧界感叹唏嘘了好一阵子。艺术正在与经济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相引,二是相斥。相引出现艺商和商艺,不甘寂寞的艺术家下海经商为艺商,略知艺术价值的商人利用艺术经商为商艺。两种东西都是应运而生的艺术与经济杂交新生代,原是不足为怪的。相斥则使一部分艺术和经济继续保持和拉大彼此的距离,为纯艺术保留一块尽可能少沾染一点铜气味的圣洁空间。对于艺术的分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耐不得寂寞朝三暮四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种人对事业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教学探微秦太明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品味较高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扩大学生艺术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核心是音乐形象,任何音乐作品的内容表现,都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声乐作品有歌词来说明,音乐形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董芳 《阴山学刊》2007,20(1):55-57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19.
艺术在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动的感性显现。感觉解放和感性革命的历史过程是进入现代文明不能超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它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建构和反思都有积极意义。那么,感性如何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呢?无论从文化史角度看,还是从西方艺术高峰角度看,抑或从欧洲文明史角度看,艺术、文化与感性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一次文明的昌盛期都伴随着相应的艺术繁荣。可以说艺术既是文明的感性动力,又是文化的象征物。感性产生艺术,才有了艺术的存在;艺术用它特有的视觉符号和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梦幻和追求,唤起人的生命精神。笔…  相似文献   

20.
经典艺术要能反映同时代的文明、面貌;经典艺术既要继承传统的东西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艺术出现在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只是重复前人的东西不可能产生经典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