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自然语言的处理成为了信息处理的关键任务。因此,语言的科学与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对语言认识的不断的深入,语言的科学与技术也正在经历与其他科学领域的广泛交叉。但就其本质而言,语言科学与技术和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滋养。文章首先阐明了语言的社会与自然二重属性,接着阐述了语言研究的科学性与工程性,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哲学研究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与语言科技发展的互动,并进而提出了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总的来说,英美语言哲学是大同小异,同中有异.从哲学渊源上看,英国哲学的传统是理想主义,而美国是实用主义;从哲学范式上看,英国哲学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美国更注重实验、实效;从哲学方法上看,英国哲学讲究基础的建构,而美国更强调怀疑和解构.二者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共同促进语言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萌芽于古希腊哲学,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是浑然一体的,二者一样具有生活的指向与道德意蕴.但近代科学脱离哲学以后,科学理性的狂妄导致了科学主义的产生,这是由于科学缺乏哲学所具备的整体视域与崇高境界所致.故要克服科学主义的弊病,保证科学文化健康发展,就应尽快使"失位"的哲学重新"归位".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是由施指和所指在任意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代码符,其意指功能只有通过使用者的认知活动才可能得以实现。语言符号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更适当地以化合物隐喻来建构。无论从物理的还是从生物本能的角度看,施指和所指都不存在对应关系。任意性原则将语言从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揭示了语言自治的系统性、创造性,从而确定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语言研究的共时性,使语言研究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哲学语言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既相联系,又相对立。对于哲学语言的研究应以日常语言的研究为起点。通过考察,确立日常语言的特性和地位,从而揭示出哲学语言的特性和地位,为哲学语言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没有语言的生成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都各具特性,哲学所运用的是超越经验的"纯概念",哲学概念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哲学概念的建构引导着哲学思维的前行.哲学这样一种"纯思"的思维形式受到了哲学语言的充分规范和导向.  相似文献   

7.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与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有着显著不同的性质。本文从非确定性、主观性、非功利性(非实用性)三个方面的性质出发探讨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并就二者相通于理性阐述了哲学和科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研究科学哲学领域里后现代思想的起源及其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指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所固有的现代性本质,同时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在科学与历史、科学与其他文化关系上对现代科学哲学的精致扩展,其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科学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10.
科学构造和形成知识,而哲学反思和澄清知识;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假定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而哲学研究正是对这一前提假设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科学成为权威之后,哲学因其无法提供科学性质的知识而被迫按照科学的标准改造自己,哲学科学化的趋势随之出现。然而,科学哲学中范式理论的出现与流行最终促生了另一个相反的趋势,即科学哲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哲学辩证思维具有辩证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特征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哲学辩证方法其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它的辩证性特征激活科学创新方法;实践性特征奠定科学创新的立场;批判性特征指引科学创新的过程;问题意识培养科学创新理念;人文精神引领科学创新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哲学思维的发展史是哲学语言不断创新的历史,是哲学概念、语词的内容与表达方 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提升,标志了哲学思 维的不断深化。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原理;“统筹兼顾”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科学问题的科学解和哲学解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从其内涵角度来看 ,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时代所提供的解答科学问题的科技知识条件 ,对科学问题进行解答的层面和方法 ,以及由此决定的二者的实质等方面 ;从其特点角度来看 ,二者主要表现出准确性与思辨性、可证性与待证性、应时性和超前性等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化科学研究、正确认识现代科学、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在本质上是主体以知觉的形式对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主体与世界的深刻的对话关系。语言的“工具论”割裂了主体、语言、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语言之根远离了大地并因此异化,而语言的异化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萎缩或丧失。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论创新必须借助哲学思维.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史与哲学思维的联系,对于回答和解决我国科学理论创新的思想“焦虑”,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科学发展史上,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发生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理论创新是理论和实践矛盾的真正解决.科学理论创新除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还要受到主观条件的严重制约,科学理论创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8.
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哲学立场。维索尔伦(Vers-chueren)把语言当作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并从这一动态视角去观察分析语言,以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为中心构建语用学的整个框架,进而探讨了语言、人类和现实之间的相互顺应关系,其中包含了维氏对意义、语境、心智等概念的哲学理解,因而其语用顺应论从跨学科的角度开辟了研究语言意义奥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语法、韵律、意象等三个层面对诗歌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差异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