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极为盛行。尽管对其存在的价值众说不一,甚至不少教授毫不掩饰自己对此流派的鄙视态度,但学术界不得不承认它为当今美国主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 一般地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于七十年代。它是国际妇女解放运  相似文献   

2.
朱莉亚-克莉斯蒂娃是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后现代理论可以从符号学理论、互文性、异质性和女权主义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天使与妖妇─—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看海丝特与潘金莲关涛(河南大学外语系)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得到了世界各国女性的强烈响应。以妇女意识为观照,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在“解构男性中心,完善妇女...  相似文献   

4.
<简·爱>作为女权主义的"崇拜文本",在整个20世纪女权主义批评对女性创作的评价中都占据了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试对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新女权主义及当代女权主义对<简·爱>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说明从伍尔芙到当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观点的巨大变化,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简.爱》作为女权主义的“崇拜文本”,在整个20世纪女权主义批评对女性创作的评价中都占据了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试对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新女权主义及当代女权主义对《简.爱》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说明从伍尔芙到当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观点的巨大变化,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有关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在西方学术界方兴未艾的文学理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各方面均呈现一种复杂的样态。那么,是什么使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作为一种流派或方法独立于文论界的呢?答案无疑是:性别因素。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一下这个答案,也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家们自己的也是他们带给人们的一些困惑。困惑之一是政治性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从政治性的女权运动中诞生并随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批评的政治色彩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政治色彩在不同国家不同理论家那儿呈现不同的样态…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权主义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而女权主义运动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社会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发生在不同国度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东西方国家之间在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方面差异都很大,虽然都处在发展之中,也都出现女性觉醒争取解放的潮流,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正是这些同中之异,汇成了当今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运动千姿百态的丰富面貌。也可以认为,女…  相似文献   

8.
尽管曼斯菲尔德不愿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中却呈现出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借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评析曼斯菲尔德的女性写作,指出曼斯菲尔德是在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齐红  林舟 《齐鲁学刊》2004,(2):150-15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丁玲研究领域里,运用女性文学批评方法切入研究客体,十分活跃。这种研究的引入无疑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尤其对于丁玲这样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人生见长的女性作家的深入探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让我们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复杂的思想内涵,也可以促使我们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世界文学批评思想接轨,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拓宽,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丰富性,更接近于研究对象——艺术客体的真正本质。 但是,如果仅囿于引进而不消化吸收,陷于与女性文学批评密切相关的,必得同时引进的女权主义之中,把丁玲限定为一个女权主义者,而把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视为女权主义的礼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政治斗争而诞生、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英美派、法国派、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成果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剖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鲜明的、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哈代既有传统的男性思维,又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而这既是作家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更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学批评意识的日渐自觉,在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批评理论建设中,众多批评家都表现出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努力寻找进行批评的属于自己的理论支点,一些卓有成就的批评家都各自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有关理论或相关命题,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批评疆域,在经年累月的批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批评特色,建构了自己的批评框架,并结成一股合力,共同支撑这些年来文学批评逐步走向发展繁荣的一片绿荫。青年批评家樊星多年来专心和致力于从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一部对西方世界影响甚深的经典著作,阅读和赏析圣经是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了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习俗和语言等特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多元化的文学批评观出发,通过对圣经神圣论、历史学、文学和女权主义批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指出新时代的圣经阅读和赏析应向多元化、开放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聚焦在女性的生存与女性声音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特征的形成有赖于它的生长境遇。90年代的社会转型,个体意识和大众文化为女性叙事文学的生长提供了话语空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催生了它的成长;中国女性自身所经历的启蒙历程和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其成长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研究 ,即在女性文本分析中寻找根基、在整体观照女性文学中构筑全新的女性文学史、在不懈的努力中走向成熟、在“论争”中完善自身 ,使我们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并对它加以丰富和完善 ,从而完善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宇 《学术论坛》2007,(4):175-179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后,形成了诸多传统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主要由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现象学女性主义等构成。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开始对某些传统理论的重新认识,女权主义中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流派,如后现代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与赛伯女权主义等。新兴的女权主义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创新。但在实质上,这种创新是对传统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茂林 《齐鲁学刊》2006,(4):108-11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从自然、环境、性别的多重视角进行文学研究,对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性别压迫进行文化反思和批判,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开放性和交叉性为文学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其文学实践将帮助人们改造自然观和妇女观,最终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权主义与建立在女性个体基础上的西方女权主义在时代国情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异质、理论核心的分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妇女运动是社会革命的一部分,中国女权主义处处体现出男性特色,被称为父系的女权主义。要发展中国女权主义,就必须正视其和西方女权主义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挖掘本土资源养分,找到中西方女权主义的契合点,把握差异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