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复亮的抗战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施复亮毅然走出书斋和千千万万的爱国者一道投身抗日救亡事业,并在呼吁民主抗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抗战思想。施复亮的抗战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丰富的内涵,且在广大民主人士中较具代表性。尽管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基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共同要求,因而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1945年至1949年山东解放区对日伪和国民党政权的经济斗争作了历史的回顾与论述。作者认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区所实行的对敌货币斗争与贸易斗争,其整套方针政策都对今天有借鉴作用。在货币政策上,禁伪(币)排法(币)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币市场,实行管理通货制、物价本位制;在贸易政策上,实行统制与自由相结合;经济斗争主要依靠经济力量,掌握物资,限进奖出,争取有利交换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抗币”以物资为本位,更能抵御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3.
成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1944年公开提出,又经过中共七大正式确定的政治方针。在抗战胜利前后的历史转折关头,这一主张曾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拟就中国共产党关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实践及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中国共产党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确定以来,先后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等一系列主张。1937年5月,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山西大学音乐社团异常活跃,文章根据现有资料对此进行系统整理,并就几个主要社团给予介绍。在此基础上,就音乐教育对学生及学校生活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抗战胜利前后苏联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形响,认为在这一时期苏联因素一直是美国对华决策的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前后民主政治思潮的兴起不仅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变化的反映,而且是民主政治运动长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它不是旧式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延续中的跃进和深化。它以西方民主政治为蓝本,以建立民主国家为目标,对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军事和文化民主化的诉求在许多方面“带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它对于促进抗战、更新民族心理素质和改良文化土壤、推进历史进程与深化对民主进程的认识等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又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次民主政治思潮也就失去了实现其主张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介绍陕西著名维新运动领袖刘古愚的经济思想。刘古愚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对传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批判,从仁义与食货、义利关系、理欲关系等方面全面纠正了儒家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经济思想。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刘古愚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经济观内容丰富,见识卓绝,自成一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这些先进的经济理论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产生的土壤和环境,但在当时明显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为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所不相容,故未能在封建社会中成功地付诸实施和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抗战胜利前后党的城市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能否得以长期生存发展以及能否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夺取城市的重要性,并指挥我党在对日反攻和对国民党自卫反击作战中收复了大批城市;毛泽东提出城市解放初期要实行军事管制、执行严格的城市政策、迅速恢复城市社会秩序、及时建立城市人民政权、培养大批城市工作干部等思想,为我党接管城市提供了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要派遣大批干部进入国民党收复的城市中开展秘密工作、援助国民党统治区城市爱国反战运动等主张,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施复亮曾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五四”运动前后,他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本文就其思想转变作一粗略分析。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1899年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叶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7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以“五四”运动为界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抗战形势的不断变化,国民政府重建了青岛市政府,并任命李先良为代理市长。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李先良通过武力威胁迫使部分商会成员对其进行暗中援助。抗战胜利前夕,商会会员为自己前途计,选举出以李先良指定的人员为主的新一届商会委员会。抗战胜利后,按照国民政府的接收计划,青岛市商会被纳入以市长李先良为首的青岛市政府的管理体系之中。为了达到“把握商会,控制商人”的目的,李先良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将商会控制在自己手中,为其长期盘踞青岛积蓄力量。但是面对国民政府的政治压力,以及商会因内部矛盾陷入瓦解的窘况,李先良不得不委派专人组成整理委员会,对商会进行整理。抗战胜利前后李先良与青岛市商会关系的演变,反映出这段时期四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更体现了李先良对商会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十九世纪中、后叶,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3个不平等条约割占、强租而去。收回香港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神圣愿望。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曾就香港问题与英、美进行交涉,本文试予论析。一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以农为经”,全面发展中国的农业,并指明了改良农业的切实方案;其次是。以商为纬”,谋国家之富强,体现出与传统“重本抑末”观的显著不同;再次是民生主义,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同时对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包括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有关学说.他对待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是采取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态度,而不是盲目排斥或承袭.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权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援助下,政治上、军事上跟日伪合流,抢占战略要地,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同样,在经济上也不例外,国民党政府的接收大员穷凶极恶地抢劫敌伪物资,大肆掠夺收复区人民的财产。他们继发“国难财”后,又大发“胜利财”。现根据有关资料,将当时国民党政府经济接收的大致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分配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新中国采用何种分配体制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他一方面提倡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追求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并试图用供给制代替按劳分配,错误地认为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和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资产阶级法权”,必须加以限制。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矛盾状态,致使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根据国际局势不断发生急剧而复杂的变化以及国内内政的变化,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中国抗战实行了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的政策,使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转向处理国共关系,其间经历了一个扶蒋联共到扶蒋限共和扶蒋反共的演变过程,本文拟就之作一考察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始终把廉政思想建设置于高度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加强廉政思想建设:一是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修养;二是努力培养干部的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分散的农业大国。在中国历史上,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曾长期相沿,宗法制的乡村组织历千余年不衰。但时至近代,作为中国社会新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因素缓慢而又畸形地发展起来后,他们便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生了强烈冲突,并希冀按照资本主义的要求改造中国的封建农业。在这个新旧冲突日益加剧的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农业发展之路,中国乡村建设之途,必须重新探索。于是,一大批中国乡村建设新道路的探索者应运而生,孙中山就是这许多探索先驱的佼佼者。他借鉴古今中外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建设中国农村的新思想。 孙中山的农村建设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下面将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