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根本上是一种活动。不是活动的结果 ,也不仅仅是人的抽象的活动能力。离开了对一定艺术媒介的具体的、创造性的操作过程 ,艺术的想像将不可能实现。由于舞蹈活动直接通过人体动作来完成 ,不需要外在媒介 ,我们有理由认为 ,舞蹈是这种艺术精神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人类的其他艺术形式不仅是从舞蹈中诞生 ,而且无论这些艺术如何发展 ,都未能全然脱离自己的母体。所有种类的艺术的躯体中将永远流淌着舞蹈的血液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乐是心之本体",将地位本属于情的"乐"提升到了本体的层面。这既是王阳明的特殊之处,也是其思想的特色之一。从王阳明心学思想内部特点来看,"乐"能获得本体的地位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乐"作为心之本体的一种规定,亦具有了心体的种种特征,为心的本然状态,是真正的心中之乐。在这种状态之中,天理流行、良知呈现即和畅,和畅处即为心体本然之"乐"。本体之乐作为一种本然已存在于主体之中,人人皆有皆同,为成就"乐"提供了内在根据,也赋予人能够体验"乐"的能力。但它不是现实的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的发用流行须通过七情之乐来呈现。本体之"乐"不同于亦不外于七情之"乐",二者体用不离。  相似文献   

3.
在康德哲学里,先验与后验的区分对应于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康德认为,只有形式的东西才是先验的东西,而质料则一定是经验的东西.但是,在舍勒看来,这种对应性的区分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错误.因为先验与后验的区分是绝对的,而形式与质料的区分则是相对的.真正先验的东西是不借助于包括形式在内的一切在先条件而直接被给予的东西,也只有这种没有在先条件而直接被给予的东西才是先验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质料作为直接被给予的东西,就是先验的东西.作为直接的被给予物,先验质料物也就是被给予的自身物.相对于各种普遍定理而言,这种质料反而是构成它们之规定与前提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审美反映活动所获得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它本身就是有形式的。但这种形式是对象的自然形态与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经验所积累而形成、对作家创作来说是一种“预成的”规范形态的有机结合。忽视对象的自然形态就会导致艺术表现的僵化,忽视艺术的规范形态则会使艺术感知永远停留在自然主义的水平而上升不到艺术的境界;惟有把这种“预成的”形式与对象的自然形态有机结合而化为“生成的”,才能使审美意象找到它自己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而得以真切、生动地表现之。同时表明与形式主义不同,真正的艺术形式不是游离于内容而独立的,正是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才使得它具有生命和活力。惟有把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看作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我们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才会走上科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考察艺术本体,应从艺术本体与其他意识形式本体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两方面来进行.从相同点而言,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必然具有这一系统整体的一般特性.这个一般特性就是艺术和其他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本体.可以说这是一个为任何时代、任何主义和任何流派的艺术所证实了的普遍真理.现在有的同志以艺术本体和其他意识形式本体的相异点来否认相同点,这是否认不了的.翻开文学艺术史,哪一个作家的作品不是现实生活这一本体的显现呢?巴尔扎克的作品中,纽沁根的发迹、欧也妮的扭曲、高老头的哀号,都无不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而安娜的毁灭,卡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论表现出强烈的重伦理教化的实用主义工具色彩,对形式主义一直采取蔑视和压制的态度.但就是在这种极不利于艺术生长的文化氛围里,中国古代作家在诗歌创作中却表现出鲜明突出和普遍的以形式为本体的倾向,对重伦理教化的儒家诗教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抗衡作用,实现了诗歌创作向艺术王国的回归,从而创作出了举世难以匹敌的真正的诗歌艺术.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本体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汉语文字的本体性特征是汉语诗歌形式的本体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走向和结构格局决定了诗歌创作以形式为本体的特征;三,工具主义的形式观客观上推动了形式的本体性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广告创意是近年颇为流行的概念,但对其解释多歧,本认为创意就是找寻不同于其他广告的独特的“这一个”,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经济活动中的广告创意既要借助灵感思维而飞翔,又不能脱离基本真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历史哲学用实践界定"历史事实"。历史本体不是实在论的"神秘东西",也不是非实在论的语言虚无,而是"现实的人"在实践活动中的生成。排斥或强化"历史事实"的知性或价值属性,都可能使得对于历史本质的理解走向神秘主义或虚无主义。对于"历史事实"属人实践意谓的开启,使得历史敞开了对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科学吗--兼论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不是科学,把哲学科学化或实证化、实用化实际上是用科学来消解哲学,而哲学作为人类自觉的理性是不可能"终结"的.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是人类追问意义世界的思想,是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心信念或信仰,是真正的精神支柱.科学不可能取代哲学正如哲学不可能取代科学一样.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艳丽花朵.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良莠混合学说,主要是指其中既包含了合理的因素,又包含了不合理因素的学说。其中,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所引用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斯亦不足畏也已"等,就是这种具有良莠混合形态的学说。鲁迅在小说中以敏锐的思想之力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说给予了否定,其否定所采用的基本艺术形式就是反讽修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