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供应链协调是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改善供应链各方利益的根本手段.旨在探讨生产商具有生产规模不经济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给出了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市场价格与整体利润,以及分散决策下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即契约使供应链协调的程度.证明了批发价契约的协调度小于1,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但相对于批发价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导致收益共享契约不可实施.为找到双渠道供应链可实施的协调策略,提出了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方法和用纳什讨价还价协商模型确定固定补偿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契约的协调度等于1,并且相对于批发价契约能同时改善零售商和生产商的利润.另外,研究还表明:生产不经济的弹性系数与销售价格成正比、与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成反比,并且不同渠道间的竞争越激烈,双渠道供应链的销售价格和需求反而越高,双渠道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越高,并且,带固定补偿的收益共享契约同样可以协调线性成本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最后用算例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其中制造商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两个零售商作为博弈的跟随者,研究政府再制造补贴下供应链的决策及合同选择问题。以集中决策为基准,分别建立零售商内部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零售商的不同竞争行为、竞争强度及政府补贴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同时对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员间签订成本分担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后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及利润进行了对比,并设计出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新契约。结果表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行为会使其最优零售价格增大,最优废旧产品回收率及供应链最大利润降低,当零售商内部采用Stackelberg博弈时闭环供应链所获得的利润最低;竞争越激烈,三种模型下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回收率及利润都越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激励集中决策下的回收行为及促进该模式下供应链利润的增长;当零售商采用古诺双寡头博弈时,成本分担契约的签订可以提高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率,而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使得供应链及制造商的最大利润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3.
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径,已成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核心解决方案。本文考虑包括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平台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构建了完全垄断的两期动态博弈双边平台,分析和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回收定价和利润,并利用收益共享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帕累托改进,最后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再制造比例、用户对平台利润贡献率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验证了契约协调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与平台向两边征收的价格、各主体利润和总体利润存在相关关系。第三方回收平台通过补贴消费者可有效增加回收效用,提高了回收率与消费者回收意识。实施收益共享契约的互利性使各主体积极主动实施契约,提高了各方与总体利润。  相似文献   

4.
在新产品需求为随机需求,再制造产品需求受销售价格影响的混合需求条件下,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研究了受专利保护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问题,分析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的新产品最优订购量、废旧产品最优回收价格、最优专利许可费用、再制造品最优零售价格以及供应链的最优利润,并通过收益分享一费用分担契约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协调,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再制造成本节约对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收益分享.费用分担契约对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效果。研究表明再制造受专利保护的情况下,原制造商能通过专利许可费来影响第三方再制造商回收的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量,进而去影响原制造商和第三方再制造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原材料,制造商制造的产品(其中部分含有缺陷),通过零售商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同时考虑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品经由回收中心处理再到制造商处进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和互补理论,分别刻画了供应市场、制造市场、零售市场、消费市场以及回收中心的最优行为,进而建立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的对数二次型预测与校正 (LQP-PC)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分析了双渠道、再制造率和产品缺陷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当制造商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时,对传统渠道会造成一定影响;制造商的再制造率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显著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有所增加;制造商的产品缺陷率降低时,其自身利润有所增加,而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类回收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但回收渠道会受分类回收费用承担模式的影响。为了厘清其内在关系以更好地开展分类回收活动,基于分类回收费用不同承担模式,构建由一个回收商和一个处理商参与的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回收可以同时增加回收商和处理商收益,但是,只有当消费者对废旧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小于某一阈值时,处理商和回收商才愿意进行分类回收。(2)分散决策模式下,处理商和回收商共同承担分类回收费用模式优于只有其中一方承担分类回收费用模式;集中决策模式下,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废旧产品回收数量和回收渠道收益均优于分散决策情形。(3)基于纳什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设计协调机制,有利于增加处理商和整个回收渠道整体收益,但该契约中回收商收益受损。(4)两部收费制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通过对纳什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模型下回收渠道均衡利润进行重新分配,使得当处理商承诺支付给回收商的固定费用和分享利润的比例处于一定范围时,处理商和回收商利润均增加,也即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改善,但是回收渠道整体利润未达到集中决策水平;(5)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不仅可以增加处理商和回收商利润,还使得回收渠道整...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和非线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对双渠道供应链中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建模,讨论了各种质量研发模式对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并利用二部定价契约协调供应链。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为:制造商不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制造商独立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和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进行产品质量研发。研究表明:(1)当进行产品质量研发时,批发价、零售价,直销价和产品质量研发水平均提高,并在合作研发下达到最大值,且上述决策变量均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产品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线上销售渠道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效用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产品质量研发能够提高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且在合作研发模式下达到最大值;对零售商而言,采用制造商独立研发模式时利润最高,合作研发模式时利润最低;(4)为激励零售商参与研发,制造商利用二部定价契约来协调供应链,协调后产品的研发水平能够达到合作研发时的水平,同时消费者效用增加。数值仿真结果有效地证明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差异及消费者低碳偏好,分别构建了在碳配额交易政策下制造商进行减排技术投入、回收再制造、同时进行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三种模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减排成本系数、再制造减排系数、低碳价值系数等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和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配额交易价格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与制造商的减排技术投入呈正相关;当再制造减排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碳配额交易政策会激励制造商进行回收再制造;制造商同时采用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模式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但是不能保证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最小。  相似文献   

9.
在新零售模式下,本文针对双渠道生鲜供应链,考虑供应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格整合情形,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综合考虑价格和产品新鲜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共同影响,建立整合前后的定价和协调模型,采用线性补偿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进行协调,得到相应的最优协调策略。通过最优决策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程度渠道整合情形下生鲜供应链个体以及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最优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的物流合作会使对线性补偿量具有强势决策权的传统零售商在利润分配中占优;在进行物流整合的基础上,各供应链成员是否应开展价格整合,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时效性要求的高低以及其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对系统来说,渠道整合可以扩大消费者群体,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突发事件下销售努力弹性系数、回收努力弹性系数、制造成本和再制造成本同时扰动,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制造(回收)策略、销售价格(回收价格)策略、销售努力(回收努力)策略与协调机制,给出了不同扰动条件下不同的制造(回收)调整策略、销售价格(回收价格)调整策略与销售努力(回收努力)调整策略,并设计了新的回馈与惩罚契约,使得闭环供应链能够在突发事件前后都能够实现协调应对,最后通过数值实例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闭环供应链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很大,但通过对回馈与惩罚契约的调整及其相对应的制造(回收)策略、销售价格(回收价格)策略和销售努力(回收努力)策略的调整,可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对闭环供应链利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实体店零售渠道。消费者会对购买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退货,由于网上商店购买的产品缺乏现场体验故退货率较高。相比线下实体商店,线上退货流程更为复杂,这往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因此本文设计考虑跨渠道退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结构,并分析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渠道消费偏好对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博弈理论,从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两方面研究不同闭环供应链结构下的定价决策与利润分配,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以及利润分配等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制造商主导的二层双渠道供应链背景下,考察由于实体店促销努力而新进入市场消费者的“搭便车”行为,刻画供应链定价和促销策略发生的变化,并设计一个制造商分担实体店促销努力成本的协调机制来改善供应链运作效率。研究发现:(1)促销成本分担机制的介入将同时提高实体店零售价格和网店直销价格,但无论是否存在促销成本分担机制,网店直销价格均显著低于实体店零售价格;(2)新进入市场消费者的“搭便车”行为将会显著降低实体店促销努力水平和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3)促销成本分担机制可以实现制造商和实体店双方利润水平的Pareto改进。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促销成本分担机制作为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制造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直销,以及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线上零售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分销两种制造商双渠道模式,研究“搭便车”行为下制造商模式选择和供应链最优定价与服务决策。研究发现:制造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与“搭便车”行为程度、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价格敏感系数等有关。尤其当消费者受到的服务且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同时,制造商会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进一步分析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和网络渠道偏好对制造商渠道选择和定价决策影响发现,制造商在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比较低时应选择网络分销双渠道模式,而当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和“搭便车”行为程度都比较高时,制造商应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或“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两种模式下批发价格应设置的更低。网络直销渠道模式下“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的更低,而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得更高。  相似文献   

14.
在集中与分散决策情形下,分别构建不考虑和考虑在线评论的双渠道供应链博弈模型,探讨在线评论背景下供应链的定价和服务投入决策,并分析在线评论对供应链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线评论会激励零售商提高服务投入水平;当评论有效性水平足够高时,其对制造商有利,当评论正向作用较强且精度足够高时,其对零售商有利;与集中决策相比,分散决策下评论精度提高对供应链系统更加不利;此外,当评论有效性水平足够高时,零售商服务投入可有效消除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研究了随机需求下"搭便车"行为和渠道间缺货替代行为对供应链库存竞争与促销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式决策下,网络渠道替代率越高,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越大,同样的零售渠道替代率越高,制造商会为网络渠道提供更多的库存;而"搭便车"行为对零售商与制造商订购量的影响则取决于渠道替代率的变化,但"搭便车"行为会降低零售商促销努力水平。数值分析发现:分散式决策下,零售商最优订购量随"搭便车"行为的增加而减少。然而制造商的最优库存量并非随着"搭便车"行为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是制造商网络渠道最优库存量取决于市场需求对传统零售渠道促销努力水平的弹性系数,即制造商网络渠道最优库存量随"搭便车"行为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通过比较发现在不同的"搭便车"行为程度、传统零售渠道替代率、网络渠道替代率下,集中式决策下供应链期望收益大于分散式决策下供应链期望总收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政府不补贴和政府补贴两种情形下零售商公平关切对供应链最优定价、绿色度决策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不补贴时,零售商公平关切增强会降低产品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和绿色度,减少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随着其公平关切增强既存在增加也存在减少的情况,具体与产品绿色化效率有关。相比之下,政府补贴时,产品绿色度更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更大;零售商公平关切增强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但并不影响产品销售价格、绿色度和社会福利。基于此,政府补贴不仅能够增加供应链利润,还能协调零售商公平关切对产品定价与绿色度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生鲜农产品双渠道营销模式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如何发挥双渠道优势,实现渠道共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新鲜度衰减且扰动需求和供应商保鲜努力,对比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论证构建协调模型的必要性。从渠道合作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两部定价契约、批发价协调契约和由成本分担与补偿策略构成的混合协调契约,三种契约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供应链协调,提高各成员的利润。最后,对比分析所设计协调契约以认识其本质,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补偿激励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合同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零售与网上直销并存的双渠道模式,在促销-价格敏感需求与促销补偿激励等条件下构建了模型,分析、比较了集中式与分散式决策下供应链最优的促销投入、促销补偿投资与定价策略,研究了促使双渠道达成协调的合同设计.研究发现:单独利用两部定价合同不能有效地协调双渠道供应链;而两部定价合同与促销水平补偿合同的组合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和渠道成员双赢,且满足这种条件的组合合同有无穷多个.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explores the impact of quick response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for various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with strategic customer behavior. By investigating pricing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under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and in 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we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four various systems and compare the value of quick response in different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extra cost of quick response is relatively low, the value of quick response would be greater in centralized systems than in decentralized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extra cost is high,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reap more incremental profits from adopting quick response. We also find that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enable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to outperform a 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but only allow limited flexibility of allocating total profits between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