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因素,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和散户投资者的情绪结合起来,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建立模型,对IPO破发或抑价产生的微观机制给出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模型结论表明:IPO是否破发主要取决于散户投资者的情绪,而不是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散户投资者情绪越乐观,IPO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发现IPO首日回报率与散户投资者情绪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负相关。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7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IPO发行效率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运用行为博弈理论,研究了潜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发行人、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三个参与IPO主体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并对投资者性行为进行抑价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不存在分歧时,只存在有意抑价,IPO抑价相对较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对新股及价值评估存在分歧时,既存在有意抑价,也存在无意抑价,IPO抑价较高,且投资者的分歧越大,IPO也抑价越高。最后,论文通过实例模拟为文本的结论提供了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R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发行机制下IPO定、抑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固定价格和询价发行都不能消除IPO抑价;在两种发行方式下,投资者异质预期越大,IPO抑价也越高;当两种发行机制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相同时,与固定价格发行相比,询价发行机制下IPO抑价更低,从而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若询价下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更大时,异质预期引起的抑价增大,IPO抑价可能比固定价格发行更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论证了本文结论,并从投资者异质的角度解释了询价发行下也可能导致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询价下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和追求更高的回报,都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5.
新股询价发行中的配售规则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机构投资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求解出了他们在两种不同询价规则,即询价前和询价后确定机构投资者IPO配售比例下的最优报价策略,进而建立了IPO定价和抑价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为规避IPO申购中的“赢者诅咒”问题和追求更高的期望抑价,机构投资者有隐藏真实需求的激励.而引入供给不确定性可以阻止投资者采用极端的需求隐藏策略,从而消除确定供给情形下可能存在的部分高抑价区间,因此具有更高的询价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沪深IPO公司为样本,系统地研究了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对于IPO一级市场定价和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在提高IPO发行价的同时,降低了IPO抑价水平,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公司在上市造势期内的媒体新闻报道每增加1篇,其IPO抑价率平均会降低0.3%左右。进一步,我们发现,媒体关注度对首日换手率无显著影响,表明媒体提高IPO定价效率主要依赖其信息传播作用,而非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来实现。本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能有效借助媒体这一信息传导渠道,适时主动地释放公司定价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地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成熟证券市场IPO抑价。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202家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有市场短期投资、跟风投资的投机氛围浓厚以及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IPO首日抑价可以产生信息动量效应,进而增加二级市场对新股需求的假设,建立了锁定期与IPO抑价关系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当抑价所产生的边际信息动量足够高时,IPO抑价为锁定比例和锁定期的增函数。应用1998至2004年137只实施了锁定规则的IPO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支持模型的假设和结论,表明锁定期并未起到传递公司质量信息的作用,抑制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股的狂热情绪,或者延长锁定期有可能使其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定价,并以2006年—2011年间917家IPO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显著影响IPO溢价.具体而言,市场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36%(63%vs 27%),个股具体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24%(56% vs 32%);2)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公司投机风险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小;3)IPO溢价较高的公司,其股价在上市后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定价,并以2006 年—2011 年间917 家IPO 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 1) 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显著影响IPO 溢价. 具体而言,市场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 溢价高36% (63% vs 27%) ,个股具体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 溢价高24% (56% vs 32%) ; 2) 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高,市场情绪对IPO 溢价的影响越大,公司投机风险越高,市场情绪对IPO 溢价的影响越小; 3) IPO 溢价较高的公司,其股价在上市后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我国核准制询价下的IPO高抑价进行了研究,使用该模型对样本期间为2001年4月23日——2005年5月24日发行IPO股票的抑价进行了分解,把数据使用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时,发现了该样本期间的IPO股票存在故意抑价的现象,但是却不是很显著,故此使用该模型,无法实证该样本期间内我国的IPO股票抑价是否与大量中小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交易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IPO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年不同制度下的IPO市场特征.研究发现: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方匡南  何纯  王郁 《管理科学》2015,18(4):98-110
针对“中国IPO 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 年不同制度下的IPO 市场特征. 研究发现: 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 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5.
噪声申购者、市盈率管制与投资者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认为一级市场因定价偏低而给投资者带来了正向超额收益,但近年来基于噪声交易者参与的行为金融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从套利的角度将新股中购者分为套利投资者和噪声申购者,采用供需分析方法,以新股上市首日的基础价值为基准,重点探讨中国现金配售制度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定价和申购过程中的收益问题,并分析市盈率管制对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金配售制度下,新股投资者收益与中签率有关,在新股申购过程中,套利投资者可以通过申购数量的调整进行套利活动,但此套利受噪声申购者影响而存在约束.当噪声申购量小于发行量时,数量套利有效,新股抑价发行,但投资者只能获得合理收益,此时市盈率管制对投资者收益没有影响;当噪声中购量大于发行量时,数量套利受限,新股存在定价偏高的可能,且当定价高于某一特定值(小于基础价值)时,投资者即获得负向异常收益,此时适当的市盈率管制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IPO询价中的最优报价策略与净抑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IPO净抑价的概念.利用统一价格份额拍卖的分析方法,在机构投资者同质且风险中性假设的前提下,以其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机构投资者在IPO事前申购总量确定情况下的最优报价策略,并推导出均衡时的IPO发行价格和IPO净抑价的表达式.最后得到了线性均衡报价策略要严格占优于非线性均衡报价策略,且机构投资者需求隐藏程度与IPO净抑价正相关以及净抑价必然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IPO首日收益异象的形成一直有争议,而发行价偏低的抑价观点也受到某些实证研究的挑战。本文在一级市场中引入噪声申购者影响,并综合信息不对称和噪声交易两类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发现,IPO首日收益与新股的一、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均有关,前者由信息不对称和噪声申购者共同决定,后者由上市首日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决定,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8.
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新股发行市场。到目前为止,IPO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2009年10月23日深圳创业板开市,本文选取了首日换手率,流通股比率,每股收益,资产负债比率,总资产对数,每股摊薄市盈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坳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利润总客,网上定价中签率和发行总值13个指标对创业板98只股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并总结出影响IPO折价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承销商值得信任吗——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剩余收益评估模型控制IPO公司的内在价值,对我国创业板IPO过程中承销商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背景下,不完善的声誉机制无法约束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承销商第三方认证功能弱化,发行价格偏离内在价值,不能有效降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利益趋同.在发行价格与抑价程度不存在显著关系的情况下,配合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采取高报价策略争取配售份额是询价投资者的占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即新股发行定价低于新股市场价值,表现为新股发行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大量的研究发现:成熟市场的发行抑价程度低于新兴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这表明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更接近市场价格。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股票市场,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