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变化,新疆现代化战略也必然作出了适时的调整,同时进行两次现代化,采用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共同推进的创新发展模式,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口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中,把苏南农村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研究对苏南农村未来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具有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功能。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完备、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而且其本身也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所辖的12个县级市)是我国城乡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这次大会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博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烈的拥护。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有许多复杂的工作、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去努力完成。其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推向前进。报告中一系列有关经济战略的思想,正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提出的。十二大的经济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说“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全球化”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因此,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同住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开始,便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序幕。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我们才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全球化进程给世界现代化发展及其战略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尽管,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来临不久,但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全球化早已奏响了宏伟的交…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转变文军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全球化”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因此,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同住一个...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的内容 ,而且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必须首先实现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即由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当今社会发展和现代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当今社会发展和现实实践的特点是 :( 1)现代实践的主体性空前增强 ,主体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 2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 3)世界整体化趋势与个体化趋势在同步发展 ;( 4)世界的变动加剧 ,实践的节奏加快。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现代实践的上述特点 ,人的思维方式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 1)由保守性向创造性的转变 ;( 2 )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 ;( 3)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 ;( 4)由静态性向动态性的转变 ;( 5 )由依附性向独立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蔡娟 《江西社会科学》2002,1(1):148-15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命运问题即执政党的现代化问题。党的领导现代化,包括党的领导的思想和理论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党的活动方式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党的领导现代化,必须以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基础,构建党的领导现代化的新体制;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针,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现代化的指导理论;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建立科学的新型党群关系;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途径,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当然,更有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喻冰 《理论界》2008,(8):8-9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转折点,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变。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抓住根本,不受干扰,我们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这不仅是我们的信心,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的历史启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T.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在其名著《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而由传...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东方大国,如何高效快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来实质性地启动广大农村现代化的伟大战略进程,这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宏图中的题中要义。我们赞赏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观点:发展中国家“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和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的问题”,从而达成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必须符合中国农村的现实。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自然条件和气候等因素依赖性很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民素质低下而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学术界理论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吴云辉 《理论界》2003,(1):23-24
党的现代化,就是指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的思想观念、队伍素质、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改革开放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21,(1):5-19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计划),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慧、传统和优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累了丰富历史经验。推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作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同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开放和自主、发展和安全、战略和战术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旺龙 《理论界》2012,(2):166-168
张君劢主张以农村社会改良达成现代国家建构所需的社会公道;主张以多元混合所有制谋求现代国家建构所需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主张以农业产业升级实现现代国家建构所需的农业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主张积极发展农村国民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民族与民主观念。张君劢对农村现代化的国情思考反映出他对现代国家理想模型的自由本位,反映出他对中西文明的实用主义立场与文化移植的主动选择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王艳芳 《理论界》2003,(1):64-64
开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拓展农村经济发展领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举措。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化过程中,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中一部分在农村人口较集中的小城镇发展小工商业和各种服务业,他们对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部分走进城市,逐步融入了城市建设的洪流中,一些小型工业因势利导地到小城镇去发展,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发展农村小城镇经济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有八亿农民,是一个农民的汪洋大海。农民的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首要问题。有人说“谁把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正是如此,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谈到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这里当然首先必须实现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即由传统的以手工工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南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致力于在推进区域、城乡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内外联动的经济体,实现河南经济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主张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个转移 ,他关于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等观点 ,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提出的以“小康之家”来形容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他进一步提出的分“三步走”到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现代化建设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他强调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 ,不能靠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只有把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经济政治思想是他着眼于经济的政治功能和政治的多种表现形式 ,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及社会主义本质 ,从经济问题的角度来考察政治问题 ,进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邓小平经济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