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61年改革后,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是俄国近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俄国整个资本主义的进程,特别是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才能准确地揭示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关系性质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以及19世纪下半期俄国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仅就俄国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历史条件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维也纳格局中主要存在四种矛盾:各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四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维也纳格局中主要存在四种矛盾各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四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合作社思想在俄国的传播经历了从空想走向现实的过程,并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紧密相连。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农村公社和合作社作为俄国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基石,由于脱离实际,其想法未能实现。就在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国家发展道路献力献策之时,俄国的现状也令贵族—知识分子深感不安。与前者不同,后者反对革命和社会主义,他们将合作社视为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改革的有效工具,认为合作社可以减轻农奴公民化进程中的赤贫现象,防止农村无产阶级化。在其指导下,俄国的合作社运动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至此,合作社思想在俄国的传播从空想中脱离出来,迈向了一条可以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12,33(7):113-1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整体上仍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应该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列宁在登上社会政治舞台之初曾承认这一点.然而由于受到俄国强大反资本主义传统的影响,他很快又走上了急于在俄国消灭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比如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而只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民主革命须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结起来、主张暴力革命而反对改良、俄国民主革命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互相促动等等,都明显地体现出这样一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确立法律尊严的三大障碍一个没有法律尊严的法治国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从历史上看,法律尊严的确立是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法律尊严的思想打倒了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法治的思想基础,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有力武器。英王詹姆...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在意识形态中,从“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到“在思想意识形态里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在经济领域里,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到“铲除资本主义土壤”;在政治战线上,从“反对资本主义回潮”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等。似乎反对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但是,令人迷惑不解的却是随着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纵深发展,在无产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经济学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正统派。它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 ,它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承袭了一个多世纪庸俗经济学之大成 ,对内掩盖社会经济关系的阶级实质 ,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维护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剥削和统治 ;对外为垄断资产阶级压迫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诋毁和反对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存在明显的庸俗性、辩护性和欺骗性。另一方面 ,它为了研究发达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宏观和微观问题 ,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管理国民经济以及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根据当前资…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轨迹●任灵兰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它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挽救民族危机这一爱国主题而来的,但由于宣传者的阶级特性和思想局限性,西方民主思想引入中国后却表现为“民权”、“民主”两种不同的思想。从资产阶...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发端──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50年代,俄国纺织工业大规模采用机器生产,率先冲破封建农奴制的经济藩篱,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重工业的技术改造初见端倪,逐渐摆脱了配角地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改变了社会力量的配置,左右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工业资产阶级成为革新工业生产的旗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农奴制度的冲突加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农奴制和反封建斗争,迫使专制制度放弃阻碍社会经济进步的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使工业革命得以纳入较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一六四八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进行反对君主制、反对封建贵族阶级以及反封统治的教育会的斗争。[注一]的确,和以‘资产阶级与人民建立同盟’为内容的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是和过渡到以资本主义方式来剥削劳动农民的贵族(亦称新贵族,有别于旧式贵族)建立同盟而领导这次革命的。这便是有别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之黜。正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聊盟,英国革命才有以下两种结果:第一,英国资产階级革命以君主立憲制的建立而完成,换言之,革命的结果,封建残余(如国王、上院及其它),大量地被保存下来;‘政治的脏物——地位、清贵位置、大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自由”的口号一出现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发展到今天已经持续了几百年。新闻自由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僧侣、贵族、国王、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和平演变",就是国际反动势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施加影响,支持、收买"持不同政见者",培养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图改变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向,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这是西方资产阶级以武力手段绞杀共产主义失败后采取的一种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主要方式,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挽救其必然灭亡命运而同无产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这种战略,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敲起了警钟,不断教育全党提高对"和平演变"的警惕性,同时还采取了许多措施防止和反对"和平演变".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变幻的国际风云,提高对西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战略的警惕,寻求反对"和平演变"的对策,有  相似文献   

14.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形象地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演绎了俄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最后完成了对贵族地主阶级的完全征服,乞乞科夫、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梁比宁、洛巴兴……,对这些资产阶级系列形象的塑造,作家们步步为营,既表现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彰显出社会历史深度,又突出其共性与个性,在形象连锁中呈现文学审美价值。一、时代性与阶级属性19世纪上半期,俄国逝代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的撞击与冲突。这种撞击与冲突,主要表现在野蛮、落后的农奴制与西欧社会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志的启蒙思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在就业人口中,传统产业工人和传统小资产阶级人数相对减少,经理阶层崛起,知识分子队伍扩大,“白领工人”在一些国家已超过“兰领工人”的人数。对此,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种种“理论”,企图抹煞阶级与阶级对立。西方马  相似文献   

16.
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政策的性质,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而不利于贵族地主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7.
自从阶级和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产生了“阶级调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阶级调和”的理论与政策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批判这种“理论”,能使我们深入认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本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自由     
一、经济自由:一个不专属于资本主义的重大问题经济自由作为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理论和政策主张,最初是在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后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法制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依法治国原则而产生的,是指如何运用法的形式确定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离的法治原则,实现国家统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意识、观念.中国近代法制思想是在西方近代法制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后西方法制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影响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政局变化,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对立加剧和工人运动高涨的情况,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分析这一矛盾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及其阶级斗争的规律是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