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译者的源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概念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意义关系的视角。互文是人类交往和认知的方式,互文性主要表征为转述语,让不同的声音参与语篇交际,形成“异质话语”,使各种声音交织和互动,体现出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功能。本文探讨了语篇互文性的本质、表征及功能,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考察特定社会的话语实践和话语秩序,以揭示新闻语篇交往互文意义的中介性转换特征以及机构话语秩序重构的特点,对于揭示新闻语篇的相对客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广告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译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行的两种互文翻译策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一是采用蒙太奇式的组合;二是迎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探讨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即译者对原文中互文性现象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译文对原文的正确表达;二即翻译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中外景点介绍语篇各自体现出与自身文化对应的互文性特征。景点介绍语篇利用的文化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文化互文性和客体文化互文性、群体意识文化互文性和个人意识文化互文性以及回顾过去文化互文性和期待未来(Future Expectation)文化互文性。无论中文或者英文的景点介绍语篇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吸引潜在游客购买相应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写作的互文特质,借用互文性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考察互文性语篇生成过程。该过程阐释了语篇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文本、读者文本、互文文本和个性文本的互动,详述了个性文本生成过程中四个文本间发生的四重互文进程。笔者希望通过整合互文语篇生成过程,分析写作中影响语篇生成的因素,将其引入实践,发展写作教与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新闻语篇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这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具有重要启示。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它关注很少。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中两则新闻为语料,尝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解释互文性的运作机制和功能,希望为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是整体性的大语境。互文本不仅指文学文本或文字文本,还可以是前人或后人的文学作品或传统,还泛指社会历史文本。互文性理论给翻译教学带来了许多启示:翻译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和外语水平,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互文本的表义匹配与协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熟稔性,让学生重视两种语言转换中语篇形式互文本的相互适应,培养语境意识,翻译教材要提供足够的互文本,提倡并且培养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实例对翻译中的语篇连贯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备明确的连贯意识的重要性,指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为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语篇翻译与话语分析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对翻译过程和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将语境理论、话语特征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应用于语篇翻译过程中,构建了基于翻译过程的话语分析与语篇翻译接口的模型,并结合实例展示了该模型在语篇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汉诗文化意象的特点,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结合陶潜诗歌译例,讨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认知成因,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对目的语读者的照顾。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心中去,与原作者同思维、共呼吸,与原作者的意旨彻底复合。当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理论为这一现象作了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语境及文化语境的内涵,认为对文化语境的把握和理解是英汉习语翻译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严谨和准确性为特点的法律语言而言,译者在文本认知阶段应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指导,遵循被语言和生活共同体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尊重原作,以追求译文的准确性,此为顺利进行法律英语翻译的第一阶段;而在文本认知阶段完成后,译者应发挥其能动创造性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只有实现了从“尊重、理解原文”到“自我本性的一次理解深化”这一过程的转化,方能体现现代诠释学关于主体间关系的“宽容”和“能动”之观点,亦最终有助于实现法律英语翻译的意旨。  相似文献   

18.
读者接受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视角,值得重视和借鉴。然而,如果全盘接受读者接受理论的观点,把文学翻译仅仅看作一种译者主体行为,势必会导致不准确的翻译。读者对于文化空缺词的接受能力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举例说明英文商标汉译时应注意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从音译、谐音取译法、意译、转译、改译和音意译兼译等方面探讨了英文商标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形合”特征明显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明显突出的语言。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上的差异,往往给翻译中的理解和转换造成了许多障碍,而以主位推进为英-汉翻译的单位,不仅从理论上为英-汉翻译单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实践上有益于译者,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英语语篇,并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生成自然、流畅的汉语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