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读者最初读到美籍华商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作品,是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万历十五年》。尽管专业研究人员对书中某些史实处理及描述有过批评,但知识界和文化界还是对此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人们称颂的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观察历史的视角及引人入腾的叙述方式。10年以后,生活·读书·新知二联书店于1992年出版了黄仁宇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这部可以轻松阅读的历史小品已经表达了作者的“大历史”视角。今年5月三联书店推出了“黄仁宇”作品系列”,除了上述两种作品外,又收入了《中国大历史》和《资本主义与二…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悲剧     
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重笔写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1547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明史·张居正传》称其“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仕世宗、穆宗两朝。神宗时为首辅。是明代一位有影响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改革家。 万历9岁即位,完全是在他辅佐下,行使皇帝权力。从万历初年出任首辅,总共10年。在这期间,《陈六事疏》,涉及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帮本、饬武  相似文献   

3.
Merrman教授认为,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舞台上的主角是法学家,而法典编纂的动向也取决于当时占压倒性地位的法学派。本文拟采用美籍华人黄仁宇先生在其《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出的"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意图选取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发展史上三部最重要法典的编纂来管窥法学派在民法典制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税负之痛     
暗税是官吏在征税时自行加征的税收,比如,明清两代,八个省份向北京输运漕粮,国家正式规定的漕粮数额是400万石,而民间则为之付出了1400万石。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国家的正式税率不高,但老百姓为税负而痛苦。比如明代,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的自序中就说道:"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税重民穷,是研究者根  相似文献   

5.
清风 《社区》2008,(17):58-59
记得若干年前曾购得黄仁宇先生的大作《万历十五年》,当时因旁事干扰而只草草读之,并未能细细品味之。前不久又拿出来翻阅,方始有了一种解渴的感觉。这本书既非断代史,亦非专门的学术论文.但出版后受到极大欢迎,除了英文、法文版外,中文版亦一再再版.印数之多为同类书所少见,其后更有德文版、日文版问世。  相似文献   

6.
从《万历十五年》说学风哈夫十多年前我在逛书店时,看到了一本名为《万历十五年》的书。起初并不在意(因为我不治史学),可在不经意的翻阅下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当时惊异于学问竟然可以这样做,学术著作也竟然可以这样写——历史不再是冰冷隔膜的史料堆积,而是经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评点萌兴于明万历年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年结束,“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出版的小说评本约20种,占嘉靖以来出版小说的三分之一强。”[1]万历时期在整个中国小说评点史上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直接影响了之后小说评点的特征形态与发展轨迹,小说评点自万历萌兴,历三百多年而不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中国小说评点在这个时期的发端,必然与这个时代特殊的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清人赵翼指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2]黄仁宇也把万历…  相似文献   

8.
算计中国     
朱雨晨 《市民》2006,(3):102-105
吴思,一本杂志的主编,超级畅销书《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作者。和当年的黄仁宇一样,他成为出版界中历史类书藉的王牌。不过,吴思几乎没爱过史学训练,这点和黄仁宇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字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可知是活动于万历年间的作家。他与焦竑、杨慎、陈耀文齐名,是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又《续稿》十五卷。另有笔记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流传于世。传记附《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词学的建立是在宋元之际,其中张炎的《词源》达到此时的最高水平。张炎是宋词的光辉结束者,又是宋词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在清代初年浙西词派推动词学复兴时曾被作为学习的典范,他的词学理论在现代词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词源》成书于元代延四年(1317年),但流传不广,元明藏书家未见著录。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0年)陈继儒编《宝颜堂秘笈》续集时,取《词源》下卷和陆辅之《词旨》合为《乐府指迷》,而书名遂与沈义父《乐府指迷》混淆,因被视为伪书。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秦恩复得元人旧钞完帙刊于《词学丛书》,道光十二年(1832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因存世量少、记载欠详,万历版一直是众多藏文《甘珠尔》版本中存疑最多的版本,其刻板究竟是否为重新刊刻、42函的续藏是否为《丹珠尔》等情况,一直因缺少实物证据或原始文献记载而众说纷纭。从对波兰藏万历版孤本、万历版《大明皇帝御制勅谕》等一手文献的重新梳理中,可以清晰得知,万历版《甘珠尔》并非重新刊刻,而是奉万历皇帝之命,以永乐版的木刻版印造而成,印刷时以黑墨代替朱墨。新刻的万历版42函续藏,补充的是一些经常念诵的经品,包括《甘珠尔》中的《吉祥真实明经》《延寿无量佛经》等部分经品,以及许多藏族高僧大德著作,如八思巴的《长寿佛赞》、宗喀巴的《释迦牟尼佛赞》《缘起赞》,而并无万历版《丹珠尔》。故万历版可称为永乐版之增补重印版。万历版及其续藏是明代朝廷和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增补后的藏汉大藏经合璧并行,形成了汉藏显密经典的大圆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开始喜欢历史,并开始关注那些有关历史谜团的时候,意味着他已经在慢慢变老。比如我,上高中时最讨厌的课程就是历史课,那时,教我们历史课的老师是一个刚从北师大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没有任何的授课经验,每次上课,不是秀他的牛仔裤就是秀他的朗诵技巧,他总是照本宣科,把教科书朗诵得声情并茂,以至于让我在课堂上神情恍惚,产生严重错觉,以为这是一堂语文课。总之那时的历史成绩可想而知。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却开始对以前厌恶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苏东坡游转》、《旧宫殿》、《守宫砂》和《嘉宝传》统统成为我的枕边书,而那些乱七八糟的时尚杂志却被我无情地当废纸卖掉。另外,我还喜欢上了《百家讲坛》,历史在方寸之间鲜活的凸现,厚重的历史故事在谈笑间灰飞烟灭,如蛛丝般被后人轻轻抹去。  相似文献   

13.
要说建立“学”,《史记》是最有资格的。张新科 先生的《史记学概论》为我们构架了一个《史记》学的 体系。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史记》这样有历 史的穿透力,以至于两千年之后还不断有人引用它 的结论;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史记》这样 有极大的魅力,以至于两千年之后每年还要出版成 千上万套以应急需;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够像 《史记》这样有如此广阔的覆盖面,以至于文学、历 史、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者都可以从 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研究中国史、中亚史、朝 鲜半岛史,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由明沈德符撰写的《万历野获编》及《补遗》中有为数甚多的历史词语,这些词语现代人已不太能理解,而常用大型工具书及历史类专科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国历代官制词典》等也未能将其完全搜罗进去,或虽有收录但释义有误,或对其所处时代的把握不够准确。通过对“把目”、“部堂”、“对品”、“宫秩”等词语的考释,可以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提高《万历野获编》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贽一生思想转变有多次,较大的一次是大衰欲死,翻阅佛经,于生死之原窥见斑点之时,其时间为李贽在姚安太守任上的万历五年秋至万历八年冬;李贽以佛理释老庄,对老庄的理解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表现为《老子解》与《庄子解》。《老子解》完稿于万历九年冬,并随即刊刻。即非万历二年,也非万历十二年。  相似文献   

16.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有影响的宦官。他从“嘉靖十五年蒙选入内中馆读书”起,到万历十五年被“谪为奉御,安置南京”止,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太监平步青云:从嘉靖时期即为秉笔太监之一到“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直至万历时升任到太监中的最高的最职务一秉笔太监兼司礼监掌印。明人沈德符、刘若愚曾有过记述:“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  相似文献   

17.
3、万历《朔方新志》五卷 杨寿篆修 本书完成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最先发起纂修本书的是宁夏巡抚崔振,时在万历四十二年。第二年书定稿,同时怀远(今陕西横山)人杨应聘接任巡抚,他作序付印,定名为《朔方新志》。本书最初的纂修者杨寿,宁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曾任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  相似文献   

18.
晚明被称为"异端之尤"的思想家李贽,对汤显祖深有影响。他俩是否谋面,学界长期未能搞清。笔者曾翻《临川县志》偶见李贽为城东正觉寺写有《醒泉铭》,文中有"是万历己亥,余与汤西儿正觉寺后作系念"一句,此时汤显祖已弃官在家,"西儿"是他的已夭亡儿子,于是提出李与汤有可能在临川会面。而徐朔方先生据此便断为"汤显祖罢官的第二年,他和李贽曾在临川相会"。查林海权的《李贽年谱考略》对万历二十七年李贽寓居南京永庆寺记载甚详,其没有离开过南京。《醒泉铭》实为假冒李贽之名的伪作。《铭》中所说的"系念"也无从认定是对汤氏夭亡"西儿"的"系念"。  相似文献   

19.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万历起居注》 ,是现存近十种版本的《万历起居注》中版本最好的两种。两者除版式互有区别外 ,其记事涉及的月份、各月份记事内容之多寡、文字的正误等 ,相互间都有区别 ,互补性极大。因而若将它们彼此校勘抄补 ,将得到一部记事最多 (涉及 556个月 )、文字讹误漏衍较少的新版本《万历起居注》 ,使《万历起居注》这一散失严重、而在研究万历一朝近 50年历史上作用重大的史料书 ,基本恢复原貌。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藏家     
有人赞美他是一棵年久的大树,古老而又奇特。其实,他只不过是个唱着《东方红》之歌挺直了腰杆的诚实、厚道、执著的农民。他的名字也很普通———郭十五。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特能为改革开放的花朵增色,不过三秋五夏,已由一个不足三百户人家的山村,变为一个马路宽广、宾馆林立、居民住宅新颖美观的城镇。郭十五的住宅还是土改中分得的老式农家小院,像他的名字一样普通。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获得了不普通的“农民收藏家”的荣称。郭十五收藏了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种纪念物:大小不一的毛泽东瓷雕像近百,形状各异的毛泽东像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