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新之 《中外书摘》2009,(10):72-74
郎咸平的激情生活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根据论文发表和受关注程度,在国际上,真正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是普林斯顿大学杰出教授的邹至庄,金融方面的厉害人物是AndrewLo,此人为MIT金融工程实验室主任,论文引用次数之多和其他国际同行相比毫不逊色,而财务方面的就数LarryHP.Lang,也就是在国内屡次掀起无限波澜的郎咸平了。  相似文献   

2.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0,(12):72-72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9月版。定价:32.00元 这是过往出版过的所有《郎成平说》中最精彩的一本,一说民生、二说三改、三说企业、四说环境、五说政府,说得中国人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命运是什么?一位前辈说:记者的命运就是记录时代发展的坐标。而何谓时代发展的坐标?不是漫长历史过程中许多一般化的时日、岁月和人物,而是被埋没在一般化中的代表了历史发生转折的事情以及做出那些事情的人。记者发现并报道了这些人和事,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在历史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作为个体的记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使命并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一群记者的集团,一本严肃的新闻期刊也需要了解自己的使命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她除了“记录”,还需要“参与”。我们“记录与参与”的理念是:声音中最尖锐的声音。何谓“最尖锐的声音”?那就是:直面和审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和不尽完善之处,进而以足够的胆识和目光加以监督并大声呼吁加快改进的步伐。一句话:批评就是力量。批评,是遏制公共权利滥用“必要的痛”;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必要的嘴”。批评就是坚定地做社会转型时期的“良心”,坚定地为社会脆弱群体代言。这样的立场、这样的批评有没有力量,请听回声——  相似文献   

4.
学者风格的简单生活 在香港,郎咸平的生活很简单。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外出,那就是早上到办公室,中午还是办公室,晚上七八点钟才离开办公室回家。  相似文献   

5.
2004年8月,由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博士搅起的一场旋风不仅震荡了中国的经济学界,更重要的是,其深层还波及到理论层面。这场旋风缘起于国企产权改革。郎博士的基本看法是:“中国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所有者缺位,而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他的立论依据是,国企产权的私有化进程正在被大多数企业所利用,并成为那些企业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的捷径。郎博士揭示了有人正在利用私有化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行径.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郎咸平走入公众视线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是一个话题人物,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个或许永远不能以主流或者非主流来界定的经济学家。尽管他一度自嘲是一个非主流的经济学家,但如今,他已经不在意加在头衔之前的那些定语。  相似文献   

7.
郎咸平对几家国内著名企业的质疑,已演变成一场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全社会反思。在经济学家们激烈的争辩中,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秦晖的名字被屡屡提及,因为早在十几年前,这位从研究农民史转而研究经济史的学者,就已在呼吁人们警惕国企产权改革中的不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不会?不懂?不被人理解?这都是新手爸妈常会遇到的难题。别怕,新手上路,本来就是既有新鲜,也有惆怅,更有成长。育儿即育己,我们一起慢慢来。“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家有睡渣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误区     
信用卡好用吗?好!刷信用卡爽吗?爽!郎咸平先生说资本危机就是信用危机。信用是近几年银行系统给我们每个人身上安装的一个指数,而信用卡是影响这个指数的最直接工具。信用卡有哪些功能,我想大家比我还清楚,这里说说信用卡使用的一些误区,记住:使用信用卡,请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0.
捋枣     
扒瓜捋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的事。捋枣就是偷枣,之所以不叫偷枣,是因为“偷”这个字眼太难听,用在孩子身上不合适;之所以也不叫摘枣,是因为毕竟不是正大光明、大大方方地在树上摘,而是慌乱地抓住一把就往下捋,所以才有了这么个“雅称”。  相似文献   

11.
言论     
《金色年华》2014,(5):10-11
郎咸平:诸葛亮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又是空城计,简直聪明极了!然而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恰恰是我们文化的一个致命伤——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12.
随意翻网页,发现了一个经济学名词:“snob effect”,不知怎么翻译,反正就是指消费领域里的一种现象,有些商品价格太高买得起的人极少,而就因为得到它的人少,这个商品对某些人就越有吸引力。这“某些人”,就是有“snob情结”的人。他们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考虑最多的不是它实用不实用,当然更不是价格实惠不实惠,而是这个东西別人有没有。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点“snob情结”吧,尤其是不够自信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有些什么独特的东西,就只好靠拥  相似文献   

13.
男欢女爱,随便点没啥。八卦记者老戴张口爱说的一句老话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王朔不是也主张“痞子行径”么?这里的“坏”与“痞子行径”不见得是“不择手段”,甚至根本与“连蒙带骗”不搭界,“坏”与“痞子行径”就是有自己追求异性的办法,爱何必说清楚随意与不随意,只要两人愿意就行了。老戴是北京男人,他第一次在一个茶馆向一女孩求爱,就遇到了一个“门槛”,对方小妞与他约会把时间限制在三个小时。只见第一个小时里,他很随意地聊了聊国际形势,行为比较文雅;在第二个小时里,他聊的是国内形势,就有点不着边际了,甚至地铁拥挤成了他…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读书无用”之说又沉渣泛起,成为社会上到处可闻的论调,“读了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勉强供得起也找不着工作”,反映了多少家庭的辛酸与无奈,而这可能才是家长“读书无用”观念的真正意思。与此相应的现象是贫困家庭适龄学生的辍学,这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尤为严重,初三和高三学生大批辍学回家,那些好学上进的贫困家庭学生从此走不进学校的大门更是令人扼腕叹息。曾几何时的“读书无用论”曾几何时,“读书无用”之说在辽阔神州亦是甚嚣尘上。第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读书无用论”,那时的论调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不读书一样干革命…  相似文献   

15.
非常声音     
“香港和台湾就像香蕉和苹果,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台湾“总统”陈水扁。他推出新书为选举造势,认为“一国两制”不可行。“任何想推翻基本法、搞乱香港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他批评美国参议员布朗巴克干预香港事务。  相似文献   

16.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8,(11):59-59
“拼客”,不是拚命三郎,也不是血拼的拼,此拼乃拼凑的拼,是指几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目的是分摊成本、共享优惠、分享快乐并可以从中结识朋友。  相似文献   

17.
数字     
99% ——经济学家郎咸平称,在未来2~10年,作为高房价的恶果,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将面临破产。  相似文献   

18.
上学时,我有一位同学,为人很实在,就是有个小毛病:即使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的事,也非要别人帮他。我在他下铺,因而成了他的“小支使”,不是让我拿这个,就是让我拿那个。心里不乐意吧,又碍于兄弟情面,不好意思驳他,反正也是举手之劳。可其他同学看不过去了,就商量着改改他这个毛病。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情,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人每天“支使”他一次,但又不露痕迹。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他再也不让我们拿这拿那了,而我们也不再“支使”他了。可见,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事让你碍于情面难以拒绝。尤其对朋友、同事,往往因…  相似文献   

19.
药名联就是 把中药材的名称 巧妙地组合成对 联,它新颖别致, 饶有趣味。 一、“愿郎独享千 年健,祝女真能四季青。”联中把“郎(狼)独”、“千年健”、“女真(贞)”、“四季青”等药名借谐音赋予了新意。  相似文献   

20.
小组 《现代妇女》2010,(8):48-48
在各种关于减肥的论调里.脂肪已经被妖魔化为肥胖的源泉。实际上脂肪不是魑魅魍魉.有这样一种脂肪叫“微量脂肪”,多多摄食不仅有益减肥,而且还能“以小欺大”分解大脂肪。微量脂肪食疗法,让肥胖的危机在脂肪内战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