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上"可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宏观管理不便和微观管理缺失等问题,内在地实现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乡土秩序的有机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上"的主要路径包括: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党小组的覆盖力;通过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小组的统筹力;通过"双组共建",提升党小组的政治引领;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党小组的思想感召力;通过厚植社会资本,提升党小组的社会凝聚力;通过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党小组的改革发展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第一,改善农村党建工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村委会的工作由原来的统筹型改变为管理型,工作量减少了,但村干部并未减少,并且村干部们的报酬是农民负担的,所以农民对此是有看法的。对此,笔者认为,在一些村级经济不发达的村:是否可以合并两至三个村委会为一个大村公所,村公所下设若干个范围比现村委去小的村民小组。村公所设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本村党务工作,副书记和支委由各村民小组的党小组长兼任,党小组的若干党员则每人包干若干户农民。采取这种办法,建立一种连环式的党的组织机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农民群众,也有利于自下而上的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农民的意愿和要求,从而密切党员之间、党群、干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我国宏观上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在微观上则是人口"进城"和"返乡"两个过程综合的结果.因此,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城乡结构的重新构造,也需要从流动人口行为模式中进行深度的考察.本文讨论了四方面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进城"和"返乡"的综合过程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二是城市部门如何引导流动人口的"进城",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三是城市部门如何适应流动人口的"返乡",通过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进入农村带动农村发展;四是为建设城乡间人口自由流动的通道和机制,努力探索和推进相关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从云南省保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来看,农村公共设施薄弱、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等"三个公共"问题困扰着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新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步伐;加快构建农村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健全村民自治;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体系.为此,在宏观决策层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事务也日益增多,给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从对汝南县农村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调查看,存在着村民小组长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数量不足、如何配备、误工补贴标准确定等问题。其原因是村民小组长社会政治地位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和农村社会精英的外流。因此,政府部门不仅要从理论上对村民小组长给予关照,而且还要从实践上引起重视;建立健全村民小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民小组长职责;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村民小组长的待遇;提高村民小组长的综合素质;建立切实可行的村民小组长选聘制度;实施"人才回归工程"。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税的取消,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而取消.农村的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怎么办?"一事一议"向村民筹资筹劳的办法应运而生.但由于政策、管理、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一事一议"制度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我们认为,凡属于群众不愿办、无力办、可缓办的事情都不应该纳入"一事一议","一事一议"制度并不一定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目前农村传播图景正发生着裂变,城乡之间依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传播容器.因此,解决"三农"的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8.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要以党支部为核心,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就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就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反差造成农村文化贫困,现代新潮生活信息非常容易让村民陷入一种精神失落状态,农耕社会许多传统观念面临颠覆或瓦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出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文化变迁.针对现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通过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和开发,提高乡村"文化适应"程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4+2"工作法是河南省邓州市探索构筑的一种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即所有村级重大事务都必须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和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党支部、村委会"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4+2"工作法的推行,有利于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南陈北李"为何不出席党的"一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一大"召开,而"南陈北李"却未参加,对此,目前学术界流行观点都不能给以圆满解释.陈独秀和李大钊缺席"一大"的根本原因是对"一大"不重视.许多早期党员承认,当时认识不到"一大"的意义,认为此前党已有全国性组织.同时,党的"一大"的内容、参加者会议期间的表现、广东党小组的代表数,以及代表们都忘记开幕闭幕日期等种种方面的情况都证明在建党早期,人们对"一大"的认识远没有今天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城乡文化差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社会现象。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分别成为乡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现代文化的代表,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外在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语言和内化的观念,生产方式则是差异的根本。随着农村人大量迁入城市,人们面临着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变迁,城市中的农村人和城市人都存在着双重文化适应问题,对原有文化和新文化都具有学习的过程。这种双重文化适应程度对农村人和城市人的心理适应具有不同的影响,对农村人而言"双重性"更为明显;双重文化适应的内容对心理适应的不同方面影响不均衡;而这种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都受到经济和教育的影响,当城乡经济差异发生变化,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心理适应问题可能也就不再凸显。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塞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尝试,各地纷纷发挥村民的才智,不断创新基层民主建设.白城市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大胆创新村级治理机制,探索出了以"三项制度"为框架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了农村预防腐败的新机制.这对于完善村民自治,保证基层民主有效运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挑战的手段,同时又是这种适应的结果.作为一种适应的过程,空间、时间和人的因素构成了文化的三个维度.不同的族群对不同时空的适应,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模式.生存文化是一种以"生存"为旨归的文化模式,因自然空间狭小或自然资源短缺而导致族群生存危机,不得不通过流动来拓展生存空闻完成生存空间再造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具有鲜明的"草根性".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经济社会史的观点和方法,对生存文化在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所呈现出的"草根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调研发现,在针对"老板村官"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一些缺陷削弱了其对"老板村官"的监督制约效果;普遍存在的程序犯错降低了各类监督制约机制的应有制度绩效;农村党组织的党内民主监督明显弱于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对"老板村官"思想道德状况的监督明显弱于对其有形发展业绩的监督;对"老板村官"非法间接获利的监督,总体弱于对他们在农村社区内部直接获利的民主监督。必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健全和改进对"老板村官"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亟待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解决村委会服务功能弱化问题 ;理顺乡村关系 ,解决“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 ;理顺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解决基层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组织动摇党的领导权威问题 ;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解决村民自治缺少经验和各地工作不平衡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 ,解决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问题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解决村民自治的社会法治环境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宜春地区有2507个村委会,26124个村民小组。农村改革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区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区农业和粮食没有出现徘徊局面,实现连年增产,1989年农产品商品值达24.9亿元,商品率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总产值19.8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出现恶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村民自治的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干群关系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弱化现象;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要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社会发展;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历史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大多相对集中,构成一个个自然屋场。湖南临湘市贺畈乡学垅村民小组就是这样一个屋场。全组19户,86人,聚山脚一小块平地而居,房连房,户挨户,世代相沿,已有100多年历史。最近我在农村调查中,发现这个屋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很有特色,效果也十分明显,所见所闻,深受启发。可喜的屋场现象学垅村民小组所在的贺畈乡,是临湘市的一个边远山区乡。这里山多地少,土地脊薄,自然条件较差,经济门路也不宽。然而,就是处于这样一种普遍环境中,学垅组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营造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目前三农问题突出的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引入对农业的负面冲击;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这三个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新瓶颈.文章认为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主要思路有切实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重视女童失学问题,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加大对农村文化科技事业的投入,通过办好义务教育和普及文化科技事业这两个方面来塑造农村新型的农民.在农业科技方面,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指导,尽可能减少农业科技引入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走生态农业道路,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控制好农村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