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傅抱石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的绘画以及他的史论,都在中国绘画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早在民国时期,傅抱石就已经是极有声望的大画家。他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1921年以第一名免试的成绩升入省立第一师范。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对中国画与画论的深度研究。1925年,年仅22岁的学生傅抱石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07,(7):64-65
汪稼华,又名六升,号湛上台主、南村画史.1940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47年随父母到青岛.青岛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十五岁开始研习国画并学书、治印、写诗,迄今逾半个世纪.近三十多年,十年画高山,十年画大海,十年画南极,从题材到技法,极力革新,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办过多次画展.六十三岁后,专注于传统笔墨,闭门创作,一边画一边读书,渐渐开出一块独有的天地.2004年至今,创作进入旺盛期,自称为"甲申变法"."变法"后所作,题材多出于崂山.  相似文献   

3.
<正>领袖大师诗画合璧艺术精品传世珍藏宣纸彩印经折装册页1函1册◎本画册是傅抱石根据毛泽东24首诗词意境绘制而成,可谓诗书画的完美结合,且所有作品均为首次面世,堪称稀世精品,辅以传统手工宣纸册页装裱,极具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画册收傅抱石绘毛泽东诗意画40幅,毛泽东诗词24首,手迹22幅。选用特制"汪六吉"手工宣  相似文献   

4.
张生进 《社科纵横》2006,(10):126-127
山水画在历史上的成就雄踞画坛之首,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技法演变上,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上,只有“澄怀”静心研修,一方面对哲学、诗文、画理、画史的研究,不断充实各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认识水平,一方面在研究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使技法不断成熟和图式不断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先临摹、再写生、后创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6月8日下午,北京保利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8天60个专场成功落下帷幕,总成交额27.8亿元,连续第12次在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列成交额榜首。其中成交价(5577.5万元)最高的拍品是齐白石《花鸟四屏》,成交价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拍品有35件,超过500万元的拍品115件。近现代书画推出15个专场,总成交额逾10亿元。市场对大师名家保持着极高的收藏热度,傅抱石画赠好友徐平羽先生的《二湘图》以3507万元成交,第二届"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黄胄代表作《套马图》以3795万元成交,"张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掀起一股赴日留学热潮,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军政名人,以及鲁迅、郭沫若、傅抱石、李叔同等文学巨匠、艺术大师,均取径东洋,后学成归国,影响了整个近代中国。1895年,甲午之战,"蕞尔小国"的日本让自诩"天朝上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受尽屈辱。这给了闭关自守的清王朝以重重的打击。第二年,宁波、苏州等地精心选拔的13名出类拔萃的青年,由清王朝官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术史上,以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湖州历代文人画家群体,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和梳理这一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剖析其文化渊源、发展轨迹及成因,以期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嘉德2018秋季暨25周年庆典拍卖会,40个专场喜讯频传,精彩纷呈,总成交额24.75亿元。"成长·元年"圆满收官,2018全年总成交额逾58亿元。本季中国嘉德秋拍,有3件拍品加入"亿元俱乐部"。其中,中国书画门类独占两席,一时风光无两。潘天寿最大指画《无限风光》、参加1958年大展的傅抱石力作《蝶恋花》两件极为重要的近现代大师力  相似文献   

9.
覃洪萍  王铁飞 《社科纵横》2008,23(5):114-116
线条色彩是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中国画在长期的演变中却发展成注重对线条本身表现力的挖掘.不太重色彩这一状态,"轻色重线"表现形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文人笔下的线条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哲学,凸显了文人的精神风貌.本文拟对中国画中线条的发展轨迹进行回顾、梳理,探寻作为中国画气韵载体的线条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并试图提醒当代国画家继承中国优秀的线造型传统,以气运笔,以墨显韵,创作出更好的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它不是以绘画对象来分门别类,而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文人画——文人所作的画,充满文人气息的画。  相似文献   

11.
刘潇 《青岛画报》2014,(2):82-85
《看艺术》杂志曾评选出"中国最具影响力收藏家TOP 50",青岛藏家李力与名声赫赫的包铭山、刘益谦、马未都等人并列其中。李力入收藏圈十余载,主要以近现代书画收藏为方向,藏有康有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郭沫若、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的精品力作,并以精准独到的眼光和审美意趣,成为收藏圈中"低调且权威"的大家。近日,李力接受本刊专访,与大家分享收藏之雅趣,以及他对当下艺术品市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3,(11):10-10
2013年3月15日,雅昌艺术网推出中国最容易被造假的十大近现代国画大师,以及其仿作的聚集产出地板块。其中,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黄胄、李苦禅为作品最多被造假十大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13.
《唐都学刊》2011,27(3):131-F0002,F0003
马伟,字溪石,号逸西,宗法二王,周至人,常年不兼习汉隶,工行草。书风沉着而逸。曾师从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李正峰先生。现为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书失画伟。书马人爱主酷法碑轩幼书北飘画等级考试直属陕西考点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近现代画坛,林风眠是个标志性的人物,不仅因为他本人技艺精湛,对中国本土油画的发展和近代中西绘画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因为他以教育者的身份,为中国美术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画家。从老师到学生,他们每一个人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家喻户晓的中国画家,齐白石绝对算一个。尤其是他画的虾,曾经出现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脸盆里、毛巾上、暖瓶上……以至于很多人都将"虾"作为齐白石的第一联想词。齐白石画的虾之所以那么出名,当然是因为画得好。究竟好在哪里?一般人的感觉就是"像"。而这份"像",  相似文献   

16.
周怡 《学术交流》2001,(2):113-118
石涛试图以哲学的高度,把他对绘画的全部认识贯通起来.他以"一"这个道家特殊的哲学概念替代了以往画论中的"道".这是介于"道"与"万物"之间的一个概念.一方面,它有"道"的生成意义;另一方面,又是物自体."一画"是人类依据于自然的创造,它打破了自然的原始状态,铭刻上人的意志.石涛在继承中国哲学关于宇宙起源、艺术起源学说基础之上,又强调了艺术家主体创造的因素.以此冲破因袭的成法,创造出一个"我法".所以石涛认为,受先于识,要把握一画之法,就要强调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的感受,固守成法必然导致自我感受的丧失,惟有不受任何概念束缚的"一画"才能真实地表现自然,也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7.
陈美珍 《学术交流》2013,(1):173-176
陈师曾是民初画坛上的重要人物,其艺术主张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现代转换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守,同时也是在"采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对中国画现代转换的理性思考。这种坚守中的变革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现代转换的探索,成为中国绘画寻找现代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刘天明,笔名醉石,生于牡丹之乡洛阳古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牡丹斋主人,从事牡丹画研究40余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河洛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杂志美术编辑,紫光阁画院画家。刘天明的画作巧妙结合西方油画三维艺术和中国画独有性及水墨艺术,在牡丹画表现手法上突破传统画法,使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更厚重、更大气,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匡时2014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以7250.9万元圆满收槌。"仲月堂"藏扇、"吾家欢喜"、"百年遗墨"等专题均表现不俗,其中李可染《颐和园玉带桥》经十余轮竞价后以442.75万元成交,摘得本次迎春拍桂冠。扇画小品专场拍得717.3万元。扇画小品,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近年来的行情渐入佳境。任伯年《娇雀幽兰》作为开场的第一件拍品,备受青睐,无底价起拍,价格迅速上升,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仲月堂"  相似文献   

20.
"南北宗论"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充吕  蔡辉 《学术交流》2003,(5):139-141
董其昌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他被称为一代宗师 ,不在于他的书法风行天下 ,也不在于他改变明中期的“吴门画派”画风 ,而在于他旁通禅学 ,以禅论法。把我国唐宋以来千支百派、纷纭万绪的山水画 ,通过笔墨、皴法、构图等综合治理 ,与禅学一样 ,分为南北二宗 ,成为明清以来中国画论的主流 ,向下影响到绘画主流的发展 ,向上影响到对中国画史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