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所谓西部地带,就是指传统说法的大西北和大西南,包括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九个省区,有23,202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11%。这个地带,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占4/5,相当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少数民族人口3.543万,占西部人口的15.2%,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52.7%。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从现有经济实力、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指标看,由东到西可明显地分为三级梯度、三大地带。但就矿藏、水力、土地等自然资源看,大休是西富东贫,由东而西依次递增。我国是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主,与地理位置相结合来划分三大地带的,以便正确处理三大地带在建设中发挥各自优势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东部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分布在东部地带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有10个自治县),广东一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辽宁5个自治县,河北两个自治县,浙江一个自治县。东部地带的主要特点是:现有工业企业22万多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陆地边疆两万公里,有2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民族跨境而居。加快开发西部的步伐,不仅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稳定局势,巩固边防。不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考虑,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不能再扩大了 80年代,国家以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地理位置,作梯度发展的战略考虑,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包括京、津、沪三市和辽、鲁、江、浙、闽、粤和海南七省。这一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在资金和政策上实行双倾斜。加工工业有长足发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东渐"浪潮中,大批穆斯林向东部地区迁徙、流动。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别,在东部地区,穆斯林是产生矛盾、纠纷、摩擦较多的民族群体。东部地区要有大的担当,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发展上承担重要责任。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社会义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民族团结上作出应有贡献。没有东部的帮助,就没有西部的发展。没有东部的支持,西部进入小康社会几无可能。东部地区在经济先发展、人民生活先富起来的时候,要与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参与国标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际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在向外转移,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二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已经具备参与的条件: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八五”期间,西部民族地区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只有广西和新疆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差距拉大的原因除西部自然条件差、基础弱、投资不足之外,关键是西部思想观念滞后和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九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强化东西部经济技术合作,加大扶贫力度。在加快西部发展过程中,大批汉族干部和知识分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个离不开”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对东部和整个国家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如青海的钾肥、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煤电等等,有力地支援了东部和全国的四化建设。“九五”期间,东西部发展速度相差的百分点可能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将扩大,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论是对西部地区还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香港将怎样面对这一机遇呢 ?香港《紫荆》杂志 (网络版 )第 9期刊登题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模式》的文章,本刊予以编发,让我们听听来 自香江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并且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够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使全国经济振兴,人民共同富裕,这应当成为地区经济布局的基本指导思想。”本文根据这一布局思想,结合我国西部(主要指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十一个省、区) 的实际情况,对西部开发的工业布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之间开展的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发展繁荣、迅速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已进入本世纪最后十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开族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纵向比较确有了历史性的前进;横向比较,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诸项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显著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15年我国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00亿美元,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的260个市县,随着东部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东部引进大批的境外资金和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实现了高速度的起飞。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9022亿元,扩大开放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就占总产值的65%,而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西部地区仅占3.8%。1993年全国农民平均纯收入为921元,而内陆民族地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40%—  相似文献   

11.
所谓“地方文献”,从图书馆学的角度讲,其涵盖面广泛,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宗教等等。换言之,所谓“地方文献”,其实也就是一个地域概念上的“大文化”。本文只从狭义的角度,谈谈对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浅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西部社会带来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东部发达地区乃至国外的现代文明逐步步入西部社会,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不同文化冲撞和融合现。代文明取代传统文明几乎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文化的消…  相似文献   

12.
苍铭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46-149
本文简述了20世纪末期中国南方喀斯特山地及高寒山区的生态变迁历史、原因和生态移民的过程,探讨了各类移民模式的利弊得失,认为生态移民是解决南方喀斯特山地和高寒山区贫困人口生存问题的有效方法,农业型的近距离迁移,潜在着新的生态危机。生态移民需要走城市化的道路,应考虑从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移民,使西部地区的生态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代纳西族居住在祖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一百度四分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的纳西族约三十万,称谓复杂,一般说来,东部称为“么些”,西部称为“纳西”;见于史籍记录,则通称“么些”,现已确定“纳西”为共同的族名。从本族自称来说,西部自称nai┤,东部自称na或na┤zz┤。按:i┤和zz┤之意为“人”或“族”,而以na为专名,na的取意为“大”,名从其主,称为nai┤“纳西”是正确的。至于么些为他称,见于记录无定字,同音异写,且含有侮蔑,应当废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 ,调整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开发力度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没有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不能持久 ;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 ,经济的增长也难以为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 ,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 3/4是靠人力资源 ,只有 1/4是靠资本设备。如今我国加入WTO在即 ,不仅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着人才的压力 ,就是东部发达地区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 5 0年间 ,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加之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人才支援政策 (尤其是 5 0…  相似文献   

15.
“三个地带”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如何加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能否早日实现的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15日,笔者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对藏族习惯法及“赔命价”进行田野调查。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宝兴、天全、泸定、石棉县交界,南接九龙、木里县,西邻雅江县,北靠小金、丹巴、道孚县;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如何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中部向西部过渡的广大地区在我国整体发展格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88%,属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由于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自然条件与西部相近,经济发展落后,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达…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竞争力囿于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战略的导向要求,与东部发达地区面临不同的外部约束条件和限定的政府策略空间的选择集。科学地理解中央政府改革的逻辑体系,准确判断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改革策略空间,继续在改革的历史逻辑区位上充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有更大的能力和空间从中央政府那里不断承接到更多的责任,不失为明智有效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从古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古代氏羌族群自北向南的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属于藏缅语族,至今仍大多居住在与西藏、四1收p近的西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藏彝民族走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条马古道,我在《滇藏茶马古道论略》…  相似文献   

2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位于湖北西部、重庆东部交界处,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它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多样.多年来,土家族、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共同实践着"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绿色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