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明东 《殷都学刊》2007,(3):155-156
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殷墟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需要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近出版的有关青铜器研究的著作中,岳洪彬博士的《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献华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40-160+205-207
三星堆祭祀坑埋藏之前的几个世纪,即公元前两千纪的中后期,是亚欧大陆青铜文明互动频繁的时代。这个时代亚欧大陆的主要青铜文明有一个突出特征,那就是它们都分布在自然形成的主要文化交通线或文明大动脉附近,呈现出一种动态格局。其中,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包括从东北亚直到东欧的欧亚草原带、从中亚通向西南亚的“内亚山地走廊”,也包括童恩正先生提出的,贯穿我国境内,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海上通道则主要是从红海和非洲之角辗转到东南亚的季风带海岸线。三星堆文明和商文明一样,处于作为文明大动脉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彼此联通也相互竞争,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青铜时代中华文明。由“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两侧的江海陆地共同构成的力量场是中华文明的舞台。这种对中华文明空间结构的认识是理解三星堆文明的关键,对三星堆文明的研究也因此具有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渊薮 ,是世界古代文化格局中自始至终繁衍不息、影响至今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体现了这种与时俱进的古老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 ,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一次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陈淳 《文史哲》2008,2(3):5-23
安阳小屯殷墟发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之肇始。这一领域研究的传统途径主要从甲骨、墓葬和城址入手,侧重于同文献学和编年学密切相关的年代学以及史实考证,并根据苏联的五阶段社会进化模式将殷商时期厘定为奴隶社会。新进展则从考古学材料和文字记载中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提炼,内容涉及环境与经济、聚落形态、甲骨学、宗教信仰、手工业专门化、青铜器研究、国家特点、社会性质和理论阐释等方面。就中国上古史重建的现状来说,将考古发现比附文献记载或简单对号入座的做法,已经无法胜任重建上古史的任务,甚至最终会将这项研究引入一条聚讼纷纭、毫无结果的死胡同。在21世纪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形势下,中国考古学和古史研究需要放眼世界,破除"天下国"的心态,了解和吸收国际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努力重建21世纪水准的中国上古史。  相似文献   

5.
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04-123+205-207
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长江上游的一类区域文明,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中叶至前8世纪。该文化最重要的遗存是三星堆遗址的8个祭祀器物坑,它们大体同时并相当于殷墟晚期,埋藏物为象征性器物、表现祭祀场景器物、祭祀用器三大类,表达了太阳崇拜和王权两个主题。三星堆和金沙两个区域中心汇聚了域外四方的贵重物、资源、技术、观念、人员。这一区域文明之所以兴起并显现出独特样貌、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汇聚各方文化因素,原因除成都平原位于文化交流通道的十字路口外,更重要的是三星堆一带可能存在一个观象授时、沟通自然、获取神秘力量的知识中心和神性中心。  相似文献   

6.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7.
喻遂生 《兰州学刊》2009,(10):158-160
文章对《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疾”字的字形、词义和语法进行详尽研究,认为“疾”共有4种字形,“疾”在甲骨文中除常用义“生病”外,还有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8.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9,30(4):149-150
殷杰、殷诚凯合著<中国殷墟骨文化>一书,凭着他们对殷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思考、补充与修改,三易其稿的刻苦努力,终于完成并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殷墟近80年的发掘总了阶段划分,对每一阶段的收获作了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殷墟以后的发掘提出自已的看法,认为随着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将得到更加完善地保护,殷墟的发掘也随之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13,34(3):118-120
1986年与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队刘一曼先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中甲骨,缀合后291片(293个编号);2002年,岳洪彬、岳占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南甲骨,缀合后207片(221个编号);小屯村北地、花园庄东地、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出土的共15片零散甲骨,经过科学著录成《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一书,分上下两册,2012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自1950年以来中国甲学史上第三次科学发掘材料的刊布.  相似文献   

11.
9月初,重庆还困在百年不遇的高温大旱之中,顷接钱兄大群先生电话,得悉其力作《唐律疏义新注》(以下简称《新注》)杀青付梓,将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心身为之一爽,当即就情不自禁地对着话筒高声祝贺起来。不寻常的声气惊动了还在厨房操劳的老伴,跑出来问我高兴什么。我确实高兴,为年届七旬而学术青春不衰的老朋友又取得唐律研究新进展!为中国法律史学界和唐史学界添了新成果!“咬定青山不放松”。大群教授就属于这种性格的学者。20多年了,他全身心扑在自己选准的领域里,孜孜不倦地精耕细作,不论寒去暑来,任凭世风变幻,他依然那…  相似文献   

12.
日前,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致函我校,传达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对我校副校长徐绪卿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成果的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行将灭亡的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蓬勃发展的北方工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年代里,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垂死挣扎,为挽住大势已去的南部文明与锐不可挡的北方工业文明作殊死抗争,并由此上演了一幕感人肺腑的文明已逝的悲剧。福克纳正是借助爱米丽,表达了对消逝文明的哀思,对南方文明的思念和缅怀,由此为南方文明献上了一曲悲怆的挽歌。  相似文献   

14.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6,(2):107-108
史昌友先生《灿烂的殷商文化》一书成,通过安阳甲骨学会会长党相魁兄介绍,嘱我为之写序,我坚辞不允。蒙史昌友先生美意,冒着严寒把大稿专程送至我家中,我成为第一批读者,而且读后收获颇多。可以说,此书不仅是系统而全面展示殷商文化研究成果的新著,而且把殷商文化放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文明本质的特定哲学理解,是他们界定文明标志的基础、依据和出发点。从逻辑上说,人们只有首先对文明本质形成了特定的哲学理解,才能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对文明标志做出恰当的界定。事实上,文明本质和文明标志绝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所指的对象是同一的。既然一个严格客观意义上的、非此不可、确定不移的文明本质是不存在的,那么,与此相对应,一个非此不可、确定不移的所谓文明标志也是不存在的。人们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从不同层次或角度来理解和界定文明时代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来确定他们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界定文明时代内涵的特定标准,具体地判定文明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最近,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伟大的世界文明”展览,展出了中国之外的世界上六种古老文明——埃及、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美洲、希腊、罗马——的珍贵遗存。我有幸参观了展览。正如人们在世纪坛的甬道用百十步便穿越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甬道上以公元纪年镌刻着中国历史每年的大事记),在世纪坛二楼的圆形展厅几分钟便能走过六种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7.
王玉樑 《天府新论》2009,(2):160-160,F0003
罗浩波同志的新著<社会文明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下文简称<导论>),对全球化时代社会文明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哲学反思,并初步建构了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可谓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拓荒之作,值得学术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本身便是人类文明活的裁体和存在方式,对任何一种城市文化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史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文化和其他任何一国的城市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体现,是在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在各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整合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显示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成就,并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宋代法制文明研究>是一部结集出版的法史专著,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比较突出.该书对宋代职官与管理、行政与监察、权力与运作、法制与思想等宋代法制文明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索性、开拓性研究,反映出作者求实、求真的学术理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于波  王员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204-2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指向,涉及民族文明、世界文明、社会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等不同领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总体性反思,是对东西方文明基础上的旧有文明形态的一种扬弃与超越,能为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提供积极启示和路径参考。中华民族文明复兴、亚洲文明高地再创、社会主义文明复合和世界文明秩序重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四重蕴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一种文明论意义上的综合性创造,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种公共主义的文明观指引,具有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厚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