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政治上的全盘西化、经济上的"休克疗法"和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不仅没能拯救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反而使其国内危机加剧。俄罗斯历史似乎回到了一个世纪以前,知识分子再度陷入了对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思索。此时,俄罗斯国内各种思想意识逐渐活跃起来,对于美国的制度、甚至美国本身产生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观点——美国是一个受犹太共济会操控的邪恶帝国。俄罗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普拉东诺夫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时代之划分,即划分在其变上。如果没有变,便无时代可分……无时代之变,便无历史可写。"本栏目的七篇论文,初看似乎彼此间毫无关联:在时间上跨越了古代史到当代史,在内容上涉及古罗马史、法兰克史、德国史和苏联史等,在专题上则涵盖了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和史学史等。但如果细心观察,可发现各篇论文恰好关涉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早期史、现当代史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所谓"秘密报告",虽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方面,但也存在诸多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对苏共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党内斗争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产生的根源缺乏科学分析;未能找到根除个人崇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从产生至今,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文拟就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屹峰 《学术探索》2004,(11):101-105
苏联党和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公开性”原则 ,成为苏联改革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公开性”原则的指导下 ,苏联社会出现了空前的“公开化”运动。“公开性”原则及“公开化”运动 ,对苏联改革乃至苏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沙煜博 《理论界》2012,(8):12-13
自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掀起了对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理论的研究以来,这一研究热潮经久不衰。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跨越的,此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跨越"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分析,得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实践证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郭华 《理论界》2013,(6):99-101
学术界将阿尔都塞看作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晚期阿尔都塞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对结构主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以阿尔都塞中、晚期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的不同解读为切入点,全面呈现他与结构主义的复杂关系。阿尔都塞中期对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是静态的、同时性的结构性分析,强调结构对要素的支配地位,是名符其实的结构主义者。晚期阿尔都塞从偶然唯物论的视角解读生产方式,称之为"历史偶然论"的生产方式,关注要素的偶然发展及生产方式结构形成的偶然性,强调要素对结构的优先性。晚期阿尔都塞的研究虽然在术语上具有结构主义色彩,但在理论本质上已经与结构主义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11):155-161
1949年的鲁迅纪念已经具有了"国家纪念"的性质,以毛泽东的"鲁迅论"为核心的鲁迅纪念"国家话语"开始形成,个体纪念话语开始逐渐隐匿在"国家话语"与集体话语之中,呈现出跟此前纪念显著的差异。本年度欢快明朗的鲁迅纪念话语的出现,被重塑或被强调的"苏联的真挚友人""为人民服务的作家"等"鲁迅"形象以及被倡导的"学习苏联""自我改造"等鲁迅精神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连,所有这些都标志着鲁迅纪念已经开始步入"当代"。  相似文献   

9.
"一五"计划是新中国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的经济计划,编制前后的经济速度指标呈现出"先高后缓"的趋势。本文拟通过对已刊布的档案资料的梳理,勾勒出苏联对于"一五"计划经济指标设定的影响路径,经济速度指标的"高"是受到苏联的高速发展的建设经验和驻苏大使张闻天的意见的间接影响的;而后经济速度指标的"缓"是受到苏联"放缓速度"意见对中国决策者们"观念"的直接影响的。苏联要求中国降低经济速度指标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经济政策领域内的经验和知识是不足的;二是在经济建设中要留有后备力量,才能应付意外的困难和事变;三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如果指标定的过高会不稳妥,对国内外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有关"文革文学"研究史,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1、"一笔抹杀"阶段("空白论"废墟说");2、"替代叙述"阶段;3、"等级划分"阶段;4、"真正面对"(即"学术化")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革文学"叙述的变化,隐含了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界观念解放和学术研究的全部可能性与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1.
1"年代记"是西欧中世纪早期记述历史事件的主要形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具有当代史的特点。《法兰克国王年代记》(以下简称《年代记》)是一部记载从741年到829年加洛林王朝早期历史的最重要的年代记。兰克认为它是由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士在国王的宫廷中写成的,具有官修史书的特点[1]2,并根据手稿中语言风格的差异将此《年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伟大实践已经走过了近一半旅程。放眼"大历史"的长时段,在政治发展领域,一些具有整体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阶段性特征及历史经验已经相对明晰地呈现出来。一方面,以"双普选"为目标导向和主要内容的政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进展艰难,充分反映了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另一方面,在中央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经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香港"一国两制"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卓有成效地显示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互联网+"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很多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工作出发尝试"互联网+党建"和"智慧党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广这种党建新创造,既要从认知上弄清其缘起,又要在党建实际工作者和学术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弄清其内涵、目的、性质、特征和建设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相似文献   

15.
有西方学者曾说过:"如何说明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如何说明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历史上两个最重要的问题。"[1]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都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而且也确实做了许多探索。本文仅就罗马崛起过程中的政治和军事体制等因素作一阐述和评析,以求教于学者同仁。  相似文献   

16.
浙江模式劳动关系——自行协调、走向两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个私"大省,但劳资关系却相对协调、和谐,其秘密是什么?从劳资关系运行参与者、劳资关系运行规则角度分析,浙江模式劳资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本土化"的资方;"商业化"原子状的劳方;少(适度)介入、"无为而治"的政府;"自然生成的"劳资关系运行规则;企业一体化的劳资关系;以效率为核心的劳资关系运行。浙江模式劳资关系运行的特点是在以上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自行协调、合作,走向两利、共赢"的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以降,学术界对王国维"境界"说核心内容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关"境界"说的研究依然存在不少语焉不详之处,特别是对其精神向度的思考还有待深入剖析。从存在主义视角来探讨"境界"说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理路。基于《人间词话》中对"此在"孤独境遇的高度推崇,以及重在审验"存在"真理的美学立场,"境界"说内含着"本真性"、"忧"、"自由"等三大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8.
通常一说到历史唯物主义,人们自然想到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阶级斗争等概念相关理论内容。但这些概念在历史主义原则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和在自然主义原则的框架下叙述的理论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历史的解读,后者是科学的解读。本文认为把握马克思哲学本质,是在历史主义框架下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则隐藏在"历史"概念后面的历史观念里,本文就是发现这一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穆宝清 《江海学刊》2015,(2):195-200,239
在贡布里希看来,黑格尔的艺术史观是一种"大写的艺术史观"。西方艺术研究领域长期受其影响,助长了艺术研究中的体系崇拜,阻碍了人们对各种艺术现象和作品的具体理解,不仅从根本上阻碍了艺术本身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纳粹主义思潮的滥觞。贡布里希深受德国"教化"传统熏陶,对"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极度厌恶,因此他倡导从个人主义的角度,通过发现和解释艺术中的"技艺"及形式问题,取代"大写的艺术",从而消弭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影响力和潜在危害。探讨贡布里希与黑格尔的艺术史观对目前学术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革"初期山东的文化批判分为两个阶段。1965年11月《大众日报》转载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1966年4月为学术批判阶段。1966年4月到6月为政治批判阶段。第一阶段的批判严格控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学术讨论的特征。第二阶段由学术批判转向政治批判,由学术界、教育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并开始对本省人物进行点名批判。山东省级领导人对"文革"的态度与自身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整个"文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