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了172份抽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处理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主要灾害表现、灾害诱因、高速公路建设灾害管理主体及薄弱环节、灾害征兆指标,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灾害管理现状提出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灾害预警管理及其具体措施,期望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元月,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降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人口稠密的湖南,位于冰雪灾害的中心地区,其状尤为惨烈. 这里,记载的是湖南调查统计人在暴风雪中开展畜禽监测工作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引发的超大城市极端天气灾害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有严重影响。文章以广州为例,利用1952~2010年广州市逐日温度与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天气日数的十年为间隔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广州市年平均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频发的地区之一,文章基于近年来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历史数据,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原理.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主成分得分对样本风暴潮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沿海11省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与粒子群混合算法对投影寻踪动态聚类(PPDC)模型进行优化,将粗糙集理论(RST)与修正的PPDC模型组合运用,对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域等级划分。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和福建两省是中国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风险评估值超过2.5,山东、浙江、海南和广西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中风险区,风险评估值处于[1.8,2.2]之间,江苏、天津、辽宁、河北和上海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低风险区,风险评估值低于1.5。研究结论为国家实施差异化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效、准确评估自然灾害事件的级别,是应急管理中有效控制灾害和制定减灾防灾对策的重要保证。针对洪水灾害等级评估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特征,提出基于模糊多元回归模型的洪水灾害分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可能性均值-标准差距离的模糊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然后,将洪水灾害等级和影响因素看成是模糊因变量和自变量,通过求解模糊回归方法得到模糊回归影响系数,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最后,以45个洪水灾害事件为例,实例结果表明,模糊回归模型应用于自然灾害事件分级是可行且有效的,能够较好地解决灾害事件等级评估中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模型的快速灾情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我国尚无完整的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和地震快速灾情统计指标体系,四川汶川8.0级地震对我国灾害损失统计制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基于因子分析模型,通过模型的不断改进,试图对众多灾损指标进行多步降维处理,在尽量保持信息量丢失最少的前提下,反复比较多个模型间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筛选出稳定的、有效的重要灾损指标,构建了中国地震快速灾情统计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138个受灾县(市、区)的数据对所建地震灾情快速反应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中国地震灾情快速反应指标体系具有简便易行、代表性强、时效性高的优势特征,与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烈度图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在我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1950-2000年所统计的5项气候灾害(干旱,雨涝,台风,冻害,干热风)中,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约占总灾害频次1/3,为各项灾害之首.自2008年10月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正在威胁着河南、安徽等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份.日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已波及12个省份,致使我国的夏粮生产面临着多年少有的严峻挑战.旱灾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而灾害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护网。为了提高灾害救助的效率,完善灾害救助体系势在必行。笔者在此提出了通过提高灾害救助社会化参与程度,规范灾害救助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及法律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等具体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灾害救助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清晰界定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基础上,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为例,对其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达706万元,约占总损失的25%,其中制造业的间接经济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比是最高的。最后,从海洋灾害预警体系建立、防灾减损措施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对提升中国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和把握国际化趋势、并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摆在所有城市建设科技工作者及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世纪性问题。文章选取这个题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城市综合减灾及其城市建设安全度评估 ,并从城市灾害现象、致灾因子诸方面予以分析 ,对 2 1世纪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风暴潮损失的分布拟合入手,判别风暴潮损失的损失特征,分析风暴潮灾害保险建立的可行性,进而依据保险精算理论对风暴潮灾害保险进行了定价研究;针对风暴潮灾害保险的现实可操作性,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重大灾害发生后对经济的危害和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如何根据其经济危害性质实现不完全信息下的科学评价成为关键问题。文章从重大灾害经济损失构成与计量方法出发,综合运用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熵权TOPSIS方法,建立一套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技术,提出基于综合性经济损失指数的重大灾害分类分级模型,构建了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体系;并通过实例计算对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从经济社会角度看,我国约70%的国土、70%的人口和80%的工农业生产地区和城市,每年承受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2008年四川汶川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1989-2013年我国风暴潮灾害的损失数据,采用Fourier级数扩展模型拟合了其时间路径,构建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时间路径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10年;我国风暴潮损失的时间路径是非收敛的,但是会在每个周期中表现出与均衡值相对均匀的偏离,属于均匀波动的时间路径;预计未来5年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将处于波动上扬的半周期中,国家防灾减灾部门需要高度重视,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统计教育》2010,(9):F0002-F0002
7月15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为国家统计局机关作了“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统计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正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3):13-19,46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因素、水资源因素、灾害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保护因素等构成;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进行实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统计综合指数法所得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曾全红  杨晖 《四川省情》2009,(7):43-43,40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统计机制要按照灾害的特征,对不同的重大自然灾害提出不同的统计应急预案,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统计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