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节点是人类迈向深蓝的重要依托,本文首先探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功能及建设难点,紧紧围绕其关键节点的能源困境,论述海洋新能源在关键节点建设中的优势;详述当前新能源研究的难点:原始海洋数据的获取、岛礁海洋新能源评价体系的建立、资源的短期预报和中长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海洋新能源大数据建设,并提供应对措施,有效保障海浪发电、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新能源工程的选址、业务化运行和中长期规划。为各国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决策人员、科研人员、工程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为我国在海洋新能源评估领域赢得国际话语权,将国家倡议落到实处,切实呼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8月2日,以"放眼东北亚,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为主题的中国太平洋学会第二届专题学术报告会在吉林省珲春市召开,报告会由东北亚图们江分会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宏声出席会议并致辞。张宏声在致辞中表示,吉林省是沿边通海省份,图们江地区又是中俄朝接壤地带,历史渊源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扎实,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国家海洋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图们江出海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并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积极推动共建经北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文昌联合举办第四届"南海《更路簿》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以《更路簿》和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一次盛会,这两个主题契合当下南海理论和南海现实发展的大势,与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是全球人口所依赖的食物、能源和矿产的重要来源,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虽然航运、渔业、海洋油气等传统海洋产业继续创新发展,但海上风电、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开发,超深水域和极端环境下的油气勘探与生产,海洋监测与海洋生物技术研发等新兴海洋产业因其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和应对全球挑战(如能源安全、环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贡献潜力巨大,近些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蓝色海洋文明与多元沿海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海洋文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对当下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意义。5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苏智良教授致开幕词,他阐明海洋给沿海社会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海洋大国,岸线漫长,港湾、岛屿众多。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岛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如何平衡海岛生态完整性与经济发展,已成为21世纪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智慧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是海岛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6月25—26日,以"生态海岛协调发展"为主题的201 6平潭国际海岛论坛在福建平潭举办,旨在共享全球海岛发展经验,形成海岛开发管理先进理念,推进我国海岛经济发展,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5,(4)
"海上丝路"是广州面向世界的窗口。海洋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广州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因海而兴"的千年港市。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和广府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广府文化烙上了深深的海洋性。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做好岭南文化的传播工作,对于广州城市形象而言,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海洋区域合作有其独特的内在机理,"海洋区域主义"是对之的归纳也是分析框架。海洋区域主义涵括全球性海洋法中区域合作的法律基础与具体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两个层面,二者间的互动机理可概括为:全球性法规推动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提出的区域性议题或采取的区域性措施也会推动全球性法规的发展;联合国专门机构则在这组互动关系中起到了枢纽作用。以《"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为线索,结合海洋区域主义的发展机理与趋势,本文为通过海洋区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考虑批准1995年《鱼类种群协定》,发挥其作为区域合作法律基础的作用;二是重视联合国专门机构(特别是国际海事组织)的枢纽作用;三是在半闭海条款基础上构建南海区域合作;四是下沉式地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上的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同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法国近代海权形成过程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世纪初,应法国建设强大海洋国家的时代需要,法国首相黎塞留提出并践行了独具特色的海权思想,其海权思想主要体现为系统的海军战略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内容涵盖对海上力量的认识、海上力量的建设和海上力量的应用等三个方面。黎塞留海权思想直接指导了法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推动了法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传统海洋观念和国防理念的更新,为法国乃至世界海军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黎塞留海权思想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由传统陆权国家所提出的系统的海权思想,其内容不仅对其他"滨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破解其自身"在海权发展上面临的两难困境"提供了启示,也为传统海洋强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10—11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外交学和外事管理系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洋安全合作"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1.
风电作为最为安全可靠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黑龙江省依托资源优势,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有利于风力发电新能源的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经济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对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产业、机会和政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黑龙江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求》2015,(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而且其已把中国视为其首要战略对手,其以外向型、进攻性为突出特点的海权战略已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惟其如是,才能确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海洋的论述,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不仅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重视海洋、关注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定决心。现将两会代表、委员的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人大代表谈"海上丝路"海南省省长蒋定之: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理所应当发挥主力军作  相似文献   

15.
西方海权的本质是"海洋霸权",我国奉行"和平崛起"的海权观,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从世界范围看,海权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从军事保护、司法保护到行政保护的变迁。我国完善海上执法与海权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传播"新型海洋安全观"直接落实和平崛起的海洋战略;通过常态化海上执法直接保护海权;通过海上执法联合形塑整体合力;通过立法实现我国海上执法的法治化;通过两岸海上执法合作维护海权;通过涉外执法强化海上执法的国际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希腊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了在雅典举行的中希海洋合作论坛。李克强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重要演讲,全面阐释了"中国海洋观"。这是我国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首次这样全面、系统、具体地对外界公开阐述中国的海洋观及海洋外交政策,并就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发展海洋交通和海洋安全、解决海洋争端和维护海上和平秩序,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反对海洋霸权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中国的看法。这是  相似文献   

17.
海洋强国梦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词汇,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等已成为中国官方的正式宣言。然而发展是相对的,强弱也是相对的,中国究竟要在世界海洋秩序中谋求什么样的权力地位?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府政策规划,这都是一个远未澄清的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中国海洋强国崛起的条件及环境,结合中国的海上利益诉求,重点从必要性及可行性两个方面,系统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洋强国的三大权力目标,即地区性海上力量、国际海洋政治大国、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8.
海上执法属于行政执法范畴,与陆地执法相比,海上执法需应对海洋特殊的自然环境,其复杂性与风险性大大提高。因此,研究影响一国政府开展海上执法活动的因素,有利于把握一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并厘清海上执法的影响因素,并重点针对其中涉及的自然因素展开探讨,据此建立国家海上执法的自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海上执法—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自然因素对海上执法的影响具有多面性、静态性、关联性等特点。随着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的加快,执法部门应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改进,为建设海洋强国助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领域具有优势,这是其在全球进行海洋能源产业布局的基础;英国海洋能源产业全球布局反过来也有助于维持英国海洋能源产业的优势。为此,英国同法国等欧洲国家及环太平洋国家开展海洋能源合作,英国同中国的海洋能源合作则是英国海洋能源产业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中英海洋能源合作不仅源于英国的主动,也源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重诉求。今后,我国要加快制定海洋能源国际合作战略规划,重视参加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海洋能源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海洋能源人才储备和信息服务,提高海洋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增进中英海洋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和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为海上大国,两国不仅海洋互动频繁,而且海洋权力和利益也同步延展,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逐渐由内陆边疆不断向海洋延伸。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背景下海洋权力不对称、威胁认知偏差、民族主义沉渣泛起、外部行为体介入是中印出现海洋安全困境的动因所在。中印在海上竞争加剧、敌意螺旋上升,严重影响中国营造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建设中印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缓解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