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于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评价海洋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便是是否具备一流的海洋科学人才,特别是随着沿海省份海洋产业发展的日益高端、智能化,海洋事业发展与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因此,该文基于涉海专业院校视角,着重论述了新时代海洋科学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概念,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是实现海洋强国的基本途径和具体规划。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3.
海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海洋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1949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从以"生存"为底线的海洋认知,到以"发展"为基调的海洋政策,再到以"强国"为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内涵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正处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既有良好环境和基础,也有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因此,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在21世纪提出数字海洋的发展战略,对于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步伐中,如何构建“数字海洋”,实施海陆统筹,走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完善海洋政策和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从毛泽东时期的向海图存防御性海洋战略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放性经略海洋思想,从江泽民时期"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主张到胡锦涛时代发展建设"和谐海洋"的延伸,习近平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海洋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理论体系。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旨在厘清和明确我国迈向海洋强国发展进程中的顶层设计、政策发展嬗变的轨迹、核心理论与重要观点、实践经验与历史教训,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综合管理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初步建立健全了海洋法律体系,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提供了法律保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海洋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履行国际义务,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海洋问题。70年来,中国始终并将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7.
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让国民重视海洋,认识到发展海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而为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及教育是重要的举措。国民有了强烈的海洋意识,对国家发展海洋会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努力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及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发展海洋文化的必要性、中外关于海洋意识的比较、我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如何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教育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在海洋领域人类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框架下,中国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海洋能源技术强国,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海上能源丝绸之路和构建蓝色能源伙伴关系三根支柱推进海洋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此保障能源安全、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洋创新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源泉。为响应国家海洋创新战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受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委托,一直  相似文献   

10.
海洋命运共同体研究逐步由理念倡导、理论探讨过渡到实践建设,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是重要实践构想之一。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实践来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示范。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将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通过城市间跨国合作自下而上地形成国家间合作纽带。作为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在前沿发展和示范先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推进跨区域海洋治理体系和蓝色伙伴关系的建设。以建设青岛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为例,可通过国际渔业合作、港口园区互通和城市共商共享三个路径来建设试验区,以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恩格斯海洋观的哲学基础和表达场域是世界历史理论,主题是海洋与国运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大国海洋历史活动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马克思与恩格斯从经济和军事两个维度对海洋与国运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海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海洋观对于当代中国海洋观的建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20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306人,高级职称135人,涵盖了物理海洋、海洋气象、地质、化学、生物、遥感、经济、管理、法律、档案、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外语等十几个专业,形成了一支多学科、高水平、综合性的专业技术队伍。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管理国家海洋信息资源,指导、协调全国海洋信息化业务工作,为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公益服务和海洋安全提供海洋信息的业务保障、技术支撑与服务。为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心以国家海洋信息化建设为  相似文献   

13.
建立特殊海洋保护区是南太平洋岛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南太平洋岛国的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主体多元且呈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建设的内部动因包括渔业、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国内非政府力量的推动,西方国家资本推进和西方企业技术拉动是其外部动因。通过分析斐济、所罗门群岛、帕劳及库克群岛等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模式与措施得知,南太平洋岛国的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注重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的融合,并进一步寻求区域合作是南太平洋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未来走向。作为世界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为成功的区域之一,南太平洋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不仅推动了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快成型,也为中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火金 《浙江学刊》2012,(2):220-224
海洋是自然地质的产物,海洋文明在人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意义.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环境等种种问题不断凸显,海洋文明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海洋是一个普遍关联的生态系统,海洋文明及其海洋文化建设基于“场域”的视角,在自然与文化、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取得平衡,以利于人类永续发展.舟山海洋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文化场”理念,全面整合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场效应,增强海洋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深化拓展海洋文化功能,在国家海洋战略及其文化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增加很快,主要海洋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偏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海洋产业结构、布局有待调整。科技开发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急待转化。海洋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宏观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海洋管理体制不顺,开发秩序不佳。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建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辉 《社科纵横》2014,(1):74-78
中国的海洋执法队伍在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上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海上执法体制属于分散的执法体制,没有形成一支综合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执法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这种体制与社会经济、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也不利于中国海洋权益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海洋执法体制亟待改善,执法力度需大大加强,而执法力度的加强需从建立高层统一协调机制、建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国家海洋部、建立统一的强大的海洋执法力量——国家海洋部海上执法总局、加强海洋警察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海上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薛迎春 《太平洋学报》2010,18(8):F0003-F0003
<正>罗钰如作为国家海洋局第四任局长,给中国的海洋事业留下了太多值得人们纪念的功业,也给中国太平洋学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罗老的工作作风、治学精神、人格魅力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典范。1973—1985年,是一段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中值得称道的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人们在回顾这段光辉岁月的同时,总是忆及曾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领导——历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局长及党组书记的  相似文献   

18.
海洋软实力的建设是日本建设其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日本结合其内在需要、刻意对外打造"国家形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共分五个阶段:"脱亚入欧"时期对海洋软实力的无意识建设、"低调收敛"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经济大国"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逐步成熟、"经济文化大国"时期综合性海洋政策的统筹规划、"大众文化大国"时期的全民海洋软实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项阶段性成果和一项目标:海事社会的发展模式、综合性海洋政策下的海洋事业统筹发展模式、"国家—社会"的全民海洋事业发展模式。日本海洋软实力的建设经验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在处理重大问题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意义,在国家海洋发展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对美国海洋发展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概括出其运用的"海洋自由思维""政府主导思维""知识产权思维""立法思维""必要性思维"等思维方式,以及由各类思维方式指导海洋强国建设所取得的应用实效。通过分析"国情差异"形成的背景、原因、过程与结果,将"国情差异"的特点与国家海洋发展相联系,讨论美国海洋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启示借鉴意义及其适用性。结合中国当前应用海洋思维方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实施过程中显露出的不足,阐明了不同"思维模式"的现实基础、发展路径和措施建议,初步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科学发展思维体系,旨在为推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凤灵 《太平洋学报》2011,19(3):97-F0003
大地回春暖,四海涌春潮。3月18日,国家海洋局借“十二五”规划启动之机,在北京召开两院院士座谈会,听取院士们关于“十二五”期间开展海洋工作、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面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对如何推动“十二五”时期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巢纪平、胡敦欣,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袁业立、高从堵、金翔龙、徐洵、潘德炉、方国洪、黄锷分别从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灾害预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