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个主题思想是十分明朗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社会唯有改革才有出路.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实行改革?怎样实施改革?以什么标准衡量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邓小平改革理论必然要回答并构成了这一主题思想基本内容的东西.学习这一主题思想使我们深切体会到,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是唯物论的,又是辩证法的;但它不仅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改革思想中的运用,而且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即以时代主体能动性为契机,使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改革观的高度上有机统一.在邓小平看来,时代的主体当然不是个人,而是党,是群众;主体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改革的理论认知的时代要求方面,而且表现在充满勇于改革探索的时代气息方面.改革必须以“自己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历史前提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4月29日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指出:“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是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别国的人对情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不断地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的路线,指导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导。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宇宙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学习外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照般别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8,(5):30-3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恩格斯晚年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辩证的发展观,这一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文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意义、辩证的发展观的理论特质及对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论述恩格斯辩证发展观的特点和作用,是我们认识真理和认识历史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真理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认识论的唯物论和可知论,也涉及认识论的辩证法和实践论。因此,要想正确理解真理问题,就必须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否则,对真理问题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其结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22,(1):7-1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抉择。这一决策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土壤,着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大厦,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钥匙。新的历史条件下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胸怀复兴全局,准确识变;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应变;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求变。  相似文献   

6.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缺陷是忽略了人.萨特提出一种既有对历史总体的宏观概括,又有对历史总体中的具体个人、事件和对象的微观确认的"前进-逆溯方法",试图通过受动与授动的双重规定的人学辩证法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空场".由于萨特混淆了马克思对个人与历史所作的严格区分,其人学辩证法的底层仍潜藏着一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予以批判与扬弃的异化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坛上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是许多具有创新勇气的作家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高度重视,文学作品的中心是人,作家的责任就是使人的世界不断增值,而使物的世界(包括权力的世界)不断贬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沿着人物思绪流动的轨道,淋漓尽致地抒写人物的潜在意识,努力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灵魂深处的真诚、善良、酷爱自由、积极进取的品质展示出来,使人们充分认识在战胜丑恶事物、创造美好生活的斗争中人的作用,从而唤起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而重视人的革命激情。这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发掘,对社会历史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就必然带来艺术方法上的突破。原来的艺术方法与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作家们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更深广地把自己的深刻的思考、丰富的联想、浓烈的感情倾注给读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8.
陈燕霞 《社科纵横》2013,(1):198-200,229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了"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它要求紧张的劳动,也要求严肃的思考。它有助于洗刷唯心观念,排斥主观臆断,只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进行,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它不仅是门科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调查研究正是使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的根本途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历来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做理论  相似文献   

11.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两种人:实实在在干事的人和专门琢磨干事人的人。前者要好好干事,后者却偏偏想方设法不让他好好干事,这就有了矛盾。矛盾既然存在,斗争也就难免,有斗争,当然也就有胜负之分。按照“邪不压正”的道理,这干事的人应当是胜者,但让我们不能不脸红心跳的是:那些干事的人却经常败在专门琢磨干事人的人手里。而更让我们不能不惊诧的是,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并不鲜见”。《今日商报》最近推出的“回首20年”专栏中就有一例:20多年前,南京汽车工业公司财务科负责人王步美提出了“净产值承包分成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可称为社会主义辩证法。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系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呢?下面试从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时形成、它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等几方面,谈谈个人的初步看法。 一、邓小平哲孝思想体系的形成 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和产生过程。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因为,中国在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正是在领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吸取了某些外国改革失败的教训,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邓小于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创立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 (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没有唯物主义范畴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在哲学界已成为定论了。但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哲学史,尤其是中国哲学史,那就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个观点不仅否认了历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在历史观方面的对立和斗争,而且也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历史已经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澄清上述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一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就是“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由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而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捷克哲学家科西克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辩证法观--具体的辩证法.具体的辩证法批判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异化的生存方式,即伪具体世界;它所要揭示的,是人类通过革命性实践超越伪具体世界的统治,实现"具体存在"的历程.科西克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缺陷,其思维方式仍然局限于近代人本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但由于经典作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我们借以理解辩证法的,主要是根据经典作家的一些笔记。札记和散见在各种论著中的表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对辩证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种机械论倾向,表现为,忽视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发展的影响,把发展看作是一种确定不移的必然性过程;坚持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人的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认识方法;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实践观的结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加以粗浅地探讨,以…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在以下4个方面赞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是起点;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本身就是历史的,也惟有基于此历史科学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现实的、实际的个人就是在不断地变革着自身和世界的个人,历史就是运动、活动;现实的、实际的个人生活的历史性蕴涵着人的有限性。海德格尔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本质性一维",实际上有两个方面:对不断革新自身及其世界的本真自我的无尽追索;对人的有限性以及由之而致的历史决定论的深刻体验。他在该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赞同主要是就第二个方面来讲的,这一点同时就决定了他必然要评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学术交流》2007,40(1):2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来解决中国自身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别为问题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唯物主义的指导、辩证法的指导、提供认识论的指导、提供唯物史观的指导。问题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现实生活互动的最基本的方式。大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问题视域下经历了三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方向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以及对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的问题回答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有在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在革命的惊涛骇浪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为本阶级所信赖的,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列宁说:无产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就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华国锋主席就是跟随伟大导师和领袖毛主席革命几十年,经受了长期的考验,具有各方面经,验和才能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者,华国锋主席是毛主席的最好的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理论中的革命概念可以套用于整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严格说来,这是一个表明社会中各种实际趋势的历史概念;它又是一个揭示各个历史时期中固有的各种反向趋势的辩证概念,这些趋势和反向趋势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身就是重要因素.马克思的理论本身是历史斗争中的一种力量,就它的概念在"转化"为实践时便转化成反抗、变革和重新建设的力量而言,它们是随着这种历史斗争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概念反映并且包含这些斗争,但是并不能左右这些斗争.因此"重新  相似文献   

20.
黄学胜 《江右论坛》2007,8(4):41-44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而现实的理论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申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卢卡奇的这一思想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