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需要不会放弃扇形原则的主张,并以自然延伸原则巩固对北极资源的控制权。同时,俄罗斯积极采用共同开发政策对北极资源进行权利控制,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临时协议拥有对北极争议区自然资源的开采权,这将对非北冰洋国家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有必要对此高度重视,通过现有法律途径承担起维护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于2015年5月26-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芬兰、冰岛、丹麦、瑞典、挪威、俄罗斯的80余位参会代表汇聚一堂,就北极政治、治理、法律、经济、航道利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以来,对北极地缘区位的认知逐渐从地理边缘的概念,向更具战略意义的地缘政治边缘地带转变。冷战期间,北极地区更是超级大国进行全球战略竞争的重要场所。冷战结束后,北极成为在政治和安全意义上自成体系的地区。开展北极区域合作、淡化北极安全的不确定性并使地区局势正常化,成为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北极国家达成的阶段性共识。一些涵盖北极地区的军控协议的签署和信任措施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极的去安全化进程。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后期以来,北  相似文献   

4.
5.
刘合行 《唐都学刊》2005,21(5):25-28
《资本论》围绕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最终价值目标,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伦理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过程,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伦理思想,展望和构造了未来社会新的伦理关系,蕴藏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因此《资本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结构两方面重新观照解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原型性主题乃是寻求与回归。西天取经,是寻求的具体形式;从天界贬谪尘世,再由尘世修成正果回归天界,演绎的是一个简单的贵族回归的叙事结构。这种解读富有深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的生存哲学的阐释——解读《活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阿平 《唐都学刊》2007,23(4):122-125
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反复渲染的苦难和死亡来表现中国底层老百姓特有的人性的善良和光辉,他们对苦难的承受和忍耐。零度感情的叙述策略和对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片奇妙的心灵视域: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式的生存哲学和局限。  相似文献   

8.
《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8卷发布会暨“北极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8日在中国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日益朝着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立场转移,给中美关系及南海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变数。奥巴马政府不仅对中国的断续线主张提出质疑,还指责中国阻碍南海航行自由,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鼓动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与多边化,积极向越南、菲律宾等国提供外交帮助和军事支持,甚至直接派遣飞机和舰船进入南海争议地区。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积极的干涉立场与举措,不仅折射出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和海洋抱负与日俱增的忧虑,也反映出美国维护亚太领导权、安抚亚太盟友及维护其海洋霸权的战略决心与考量。在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声音抬头、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加剧及美国政治正进入大选周期的背景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态势只会加强而不会弱化,并可能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中国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利害关系,积极稳妥应对南海困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极地区的形势变迁,奥巴马自第二任期以来加大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和北极政策的调整与落实。在2013年颁布《北极地区国家战略》的基础上,美国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了北极事务机构和决策体制,并推动北极气候治理以引领北极事务议程。奥巴马政府的此番调整有其深刻的原因:北极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提升,美国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引领北极事务议程的雄心,以及美国力图实现以其为主导的北极地区新秩序等目标。奥巴马政府尤其重视提升国内北极事务决策体制的效力,加强北极战略的落实以及重视北极地区的安全利益。随着奥巴马任期即将结束,其北极政策的遗产以及美国北极政策的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00号令,公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同时宣布该条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基金会管理条例》一经颁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公益界和法律界的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于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使社会分配更趋公平,起到  相似文献   

12.
张瑞  杨柳 《太平洋学报》2013,21(6):11-18
北极气候与环境正在经历快速变化的过程,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法律问题也随着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变得十分敏感。争取并维护我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北极地区的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为此,我们必须对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进行评估,构造“中俄北极合作组织”的法律框架。本文认为,在中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上要充分行使在北极事务活动中的参与权,保持我国在北极航道上的航行存在,从北极气候变化直接造成我国气候灾害的情况入手,努力将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考虑和解决,围绕着北极争议的共同点来寻找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商人》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燕安 《社科纵横》2005,20(3):198-199
学术界对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评价总体包括两方面其一,他是一个残忍的高利贷商人;其二,他是一个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本文拟从犹太文化视角以及犹太教与基督教关系等领域,解读该剧,并探讨莎士比亚的反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7):153-156
《呼啸山庄》是17世纪英国作家爱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及恐怖怪异的氛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女性主义和凯瑟琳的性格悲剧是研究此短篇的两个主要着眼点。笔者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在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的双重压迫下,凯瑟琳恪守着自己的伦理义务。父亲的去世、希思克利夫的出现,让她终于有勇气反抗自己门第观念、追寻自由意志。希思克利夫的种种玩世不恭及疯狂的复仇心里及行为终于导致凯瑟琳的死亡,也标志着追寻自由意志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5.
北极航道:欧盟的政策目标和外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 《太平洋学报》2013,21(3):41-50
气候变暖和海冰的快速融化向世界展示了北极航道开发的经济前景。经济上高度依赖贸易和海上运输的欧盟对参与北极事务和北极航道开发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也面临着北极国家和北极理事会一定程度的排斥。欧盟充分利用北极多层级治理结构的特点,开展多支点外交,将自身在北极的利益与北极生态环境保护和北极治理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自己塑造成公共产品提供者;同时,以市场和投资为手段使自己成为北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合作者。中国与欧盟在北极事务上具有许多类似的战略利益和外交立场,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付小兰  夏喆 《唐都学刊》2016,(4):124-128
查尔斯·弗雷泽在作品《冷山》中,以逃兵英曼艰辛漫长的回家之路为明线,描绘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又以艾达与鲁比相互帮助,在农场中求生存的故事为暗线,深刻地表现了人与土地的交融共生关系。从深层生态学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在探索作者渴望人类融入自然、返璞归真,实现人性归化的生态追求之外,呼吁人类学习印第安先民朴素的生态智慧,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在《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危机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自负和悲剧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才能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8.
唐仁芳 《阅江学刊》2010,(6):114-117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也反映了很多法律问题,体现了当时威尼斯人法律至上、契约等同于法律必须遵守的信条的社会现实。同时,一些法律规定并不公正,对"威尼斯公民"和"异教徒"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区别对待。导致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一磅肉契约无法履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公序良俗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江右论坛》2007,8(2):39-41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前进的方向,如何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蕴含的全新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中,真正达到和实现提出的目标,必定要通过注重个别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章可敦 《学术交流》2007,23(1):153-155
可以说《诗经》是西周时代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历代名家对它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成果累累。但以前人们侧重于从政治、思想、伦理和哲学方面研究《诗经》,很少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它。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诗经》中就有不少是农事诗,从中能解读出较明显的经济意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意识,农时意识,保护生产力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区域经济意识和公平分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