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求》2015,(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而且其已把中国视为其首要战略对手,其以外向型、进攻性为突出特点的海权战略已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惟其如是,才能确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海上互联互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方向。因此,通过海运机构、行动计划和海运便利化机制了解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战略措施;从海上贸易、海港运营、海洋航运以及海运辅助性服务分析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现状及挑战,剖析东盟港口互联互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与中国海上互联互通的合作体系和问题,提出构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议,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丰富其战略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5,(4)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如何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广州作为一个千年商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东盟等国的合作关系、强大的城市群带动作用以及悠久的商业历史和传统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的因地制宜和先行先试。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开展主题商贸旅游、放松贸易规制、提升文化影响力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广州以海上丝绸之路重构广州开放型经济优势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5,(4)
"海上丝路"是广州面向世界的窗口。海洋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广州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因海而兴"的千年港市。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和广府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广府文化烙上了深深的海洋性。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做好岭南文化的传播工作,对于广州城市形象而言,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2):39-42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当前深化改革及部署经济与外交工作的迫切需求,凭借着良好的历史底蕴和有力的经济实力,广东省必然要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行列之前,做好"探路者",谋划格局、促效未来。本文即是以广东省如何参与并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研究中心,分析实效意义,阐明有关优势,提出实践建议,力求为广东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分析、支点选择与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支点是指对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战略空间。基于我国对外贸易海上物流的实证分析,本文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及关键水道,分析了战略支点建设的基础、问题与风险。针对沿线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状况,本文提出了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道的关键水道、分支通道及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点建设战略通道的布局方案,并提出了保障战略支点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文昌联合举办第四届"南海《更路簿》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以《更路簿》和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一次盛会,这两个主题契合当下南海理论和南海现实发展的大势,与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16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和象山县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在浙江象山举行。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和谐海洋为愿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开放创新为路径,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互联互通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本届海洋论坛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行动"为主题,紧扣国家战略大局,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分享专家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7,(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及其城市合作机制建立起来的国际沿海经济带。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文章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特征、目标、重点等进行了科学诠释。从全球看,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挑战与困难,如何加快共建步伐,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开辟有效路径,实现合作共建。这就是在国际合作、通道安全、投融资、联动发展、区域分工方面进行机制设计,在自贸区建设、港口互通、海洋经济、企业走出去、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文化交流等路径上集中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21世纪海洋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掘海洋文化发展力,从而提升当代中国的海洋文化自觉,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海洋文化的发展力体现为文化和谐力、文化包容力、文化开拓力、文化创新力四位一体的整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五通”中最难的是民心相通,只有文化包容才能带动民心相通.当代中国海洋文化正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本,海洋文化发展力成为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智力支持和内生力量.实践路径包括: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培育全民海洋意识;借鉴其他文化优长,促进多元文化交融;发掘海洋文化潜能,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1):47-49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是传播交流科技文明的重要渠道。福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形式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创新网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展海洋科技合作,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南海问题是指南海有关方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以及在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部分的海域存在划界争议,菲律宾单方对中国提起南海仲裁案,域外国家的卷入及挑拨生事,推升了南海风浪,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南海问题是否会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蓝色海洋文明与多元沿海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8日至2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海洋文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对当下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意义。5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苏智良教授致开幕词,他阐明海洋给沿海社会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6.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海洋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海洋强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海洋公共外交提供助力。中国海洋公共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部分,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阐释中国海洋战略、讲好海洋合作故事、扩大蓝色朋友圈、传播传统海洋文化、提升蓝色软实力为使命。中国的政府部门、沿海城市、中央企业、主流媒体以及智库机构普遍具有政治可靠性高、易于统筹协调的特点,因此可重点发挥其优势,形成"五位一体"的海洋公共外交主体布局,协力讲好海洋领域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10—11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外交学院外交学和外事管理系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洋安全合作"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海洋的论述,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不仅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重视海洋、关注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定决心。现将两会代表、委员的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人大代表谈"海上丝路"海南省省长蒋定之: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理所应当发挥主力军作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9,(6)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大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和地缘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推动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为广大参与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3月的博鳌,又一次以绚烂的国际化色彩,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及商界、学界精英,他们齐聚一堂,围绕"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畅谈合作,共话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随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