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中美关系经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美国国会内部却始终存在着一部分对美国台海政策高度关注的国会议员,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帮”和“台湾帮”议员群体。这部分亲台议员尽管数量不多,却对美国台海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台三边关系的顺利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在本文中,笔者以国会“中国帮”议员推动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阻挠行政部门承认新中国、“台湾帮”议员支持和促成李登辉访美等事件为例,探讨了国会亲台议员对美国对台决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美国赴华与赴日传教士团体的比较研究,认为赴华美国传教士及其子弟在中国和美国本土两线都积极而成功地影响了美国的东亚政策,从而密切了当时的中美关系并推动了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相对于此,赴日美国传教士所发挥的作用是微妙和复杂的.同时,本文还通过对传教士历史功能分析模式的再探讨,揭示了传教士在特殊历史时期所扮演的"外交"、"宣传"角色背后的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贸往来受到双边政治关系和美国作为域外大国的竞争政策的影响,中美大国关系变化也会溢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本文利用中国和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1995—2018年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美国和沿线国"三角"政治关系及其互动对中国和沿线国贸易的复杂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和沿线国之间的高层互访和外交关系持续期均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但中美关系紧张会溢出到沿线国,抑制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美国在沿线国的较强贸易地位也会削弱中国和沿线国的双边贸易。作为美国域外竞争工具的对外援助和盟国对中国和沿线国贸易具有复合影响,接受美国对外援助的国家身份和盟国身份单独都会产生促进沿线国与中国贸易的贸易创造效应,但接受援助且是盟国的身份却产生贸易抑制效应。纳入中美关系变化的序贯博弈后,中美关系恶化使得中国和沿线国之间的高层互访对双边贸易的激励作用显著增强,且主要发生在美国贸易地位较低的沿线国;但中美关系恶化后,美国对外援助对中国和沿线国的贸易抑制效应却不明显,表现出域外竞争工具作用的复合影响及其在抑制中国贸易上的作用局限。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中美建交已40多年,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两国贸易战升级、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台湾当局主动与美相勾连等因素影响,特朗普政府大肆操弄“台湾牌”,美介入台海动作明显加大,影响非常恶劣,使中美关系降到1979年以来的最低点。拜登政府上台后,舆论多数认为,虽然美国对台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一次次摩擦中 ,两国走向对立冲突的边缘。令世人欣慰的是 ,在经过了曲折的过程之后 ,两国关系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1 997年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 ,确定两国的关系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两国关系步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从 90年代初“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到 90年代末“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 ,中美关系走过了伟大的转折。这一转折是艰难的 ,它既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根本地将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整体实力的上升与战略地位的提高。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转变相连 ,90年代以来的台湾问题也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台湾问题既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台湾问题的变化不但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及作用 ,也说明美国的对台政策服从于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一个历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调整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每一次调整和变化都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由此判断,美国将继续加强同台湾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是历史的定论。"只有一个中国"是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前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的别有用心,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成为"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美国为了达到其牵制中国的目的,以"共同防御条约"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一再挑起所谓"台湾问题",影响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正常交往。本文通过对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核心地位的讨论,明确指出,所谓的"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是美国一手操控台湾、制约中国的结果。弱化"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实现中美关系的长期正常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符合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政体中,国会分享对外政策的决策权。美国国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在历史上就曾对中美关系产生过重大影响。国会对“遏制”新中国也起了推动作用。然而,国会组织的政策研究报告和听政会,却为日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转变提供了理论框架。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国会保守议员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屡设障碍。冷点结束后,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中掀起更高波澜。论文旨在对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贯作用及其规律性作出准确的分析,以为我国研究对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了解特朗普"新政"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当前并预判未来美国内政外交的走向。特朗普"新政"的内涵可从内政、外交、社会思潮三个维度来解读。内政方面,主要体现为4项内容:大减税、促就业、争民心、反移民。对内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增长,执政效果较好。外交方面,体现为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继承并发扬了20世纪以来美国共和党总统的"三大外交法宝"。社会思潮方面,特朗普"新政"则打破了数十年来美国文化多元主义的所谓"政治正确性"与"道德正确性",让过度"左倾"的美国回归正态。同时,我们不宜过分解读特朗普"新政"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而应从战略高度认知和正面塑造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最大的资金捐助国,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如何互动关乎该组织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的发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政府史无前例地做出了断供世界卫生组织资金乃至退出该组织的决定,标志着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互动关系的重大转变。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与世卫组织互动的过程中,美国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度,将卫生问题作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手段。在意识形态利益、经济利益及卫生安全利益的驱动下,美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的控制与合作(1946—1978)、南北斗争时期的疏离与对抗(1979—1993)、冷战后共建卫生伙伴关系(1993—2016),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削减与退出(2017—2020)四个阶段。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从来不是只考虑单一的卫生治理因素,而是与美国不同时期不同的利益重点密切相关。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做出的重返世界卫生组织的决策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是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动荡,日台关系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不断,对中日建立互信构成很大困难,严重干扰了中日关系的大局。日台关系和日本对台政策作为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中仅次于美国的变量,成了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囿于日本是否"亲台"或者"反中"的双边框架内进行分析,对于日本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认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缺乏关注。日本对台政策的知识基础主要建立在日本从对国际体系认知中派生出的对台战略认知上,考察日本对台战略认知和政策的历史变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超越原有认知框架并创新研究视角,或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在对日外交中处理好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洋软实力的建设是日本建设其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日本结合其内在需要、刻意对外打造"国家形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共分五个阶段:"脱亚入欧"时期对海洋软实力的无意识建设、"低调收敛"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经济大国"时期海事社会发展模式的逐步成熟、"经济文化大国"时期综合性海洋政策的统筹规划、"大众文化大国"时期的全民海洋软实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项阶段性成果和一项目标:海事社会的发展模式、综合性海洋政策下的海洋事业统筹发展模式、"国家—社会"的全民海洋事业发展模式。日本海洋软实力的建设经验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关系是中国和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关对于如何定位双边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尽管中美两国曾试探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式的关系,但是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政策严重阻碍了双边关系的发展。笔者认为处理中美关系最关键的是要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对待中美关系,利用眼前出现的有利时机,稳定中美关系,确立一种战略协调关系,以求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历史时期,民进党的南海政策曾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总体而言,民进党的南海政策包括不放弃对太平岛的"主权"、寻求加入多边解决框架、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南海航行自由以及坚决不与中国大陆合作等,集中表现为消极性、欺骗性、斗争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民进党所奉行的南海政策是"台独"意识的必然产物,是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结果,更是屈从于美国亚太战略的表现。蔡英文上台后,其南海政策不仅将使台湾维护南海"主权"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下降,对两岸执政当局重建政治互信也会带来新的外部挑战,甚至会减弱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先后三次调整对台政策。在导致对台政策调整的众多因素中,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对台政策变更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为有效实施亚太战略,极力对日本施加影响,力图将日本的对台、对华政策纳入美国的亚太战略框架;而日本由于在安全等问题上有求于美国,加之自己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发挥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国际作用,也始终把从总体上保持日美“战略一致”,加强日美基轴关系,视作处理对华及对台关系的指导性方针。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因素对日本调整对台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试图立足于这一视角,分析日本…  相似文献   

16.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一个被美国要求修订的重要协议。从协议修订的内容上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改动并没有像"美墨加协定"那么大。这也反映了美国要求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贸易赤字,也有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转嫁国内经济风险、缓解社会矛盾等更深层次原因。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修订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采取单边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总体态势,对已经与美国签署或正在与美国谈判的贸易协定带来不好的先例。面对美国的经贸单边主义政策,中国也应积极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解法,在通过战略经济对话稳定中美关系的同时,也要继续推动自主开放与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规则"、"维持地区军事平衡"乃至"巩固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以"遏制"与"抵消"的混合战略为指导,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并渐次升级,政策实施愈发激进、顽固,成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两国关系与地区安全影响急剧突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塑造应注重形势变化,多种手段并重,有效化解该方向日渐突出的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国家在国际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角色随着自身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和摇摆。国家的角色在彼此相互认知中建构和确定。韩国在中美关系影响下所扮演的角色异常复杂,主要由韩国的自身需求和中美两国对韩国的影响所致。韩国根据自身的安全战略需求有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期望,同时寄希望于中美两国。美国因韩国特殊的地缘位置和美韩同盟关系,对韩国有很大的角色期待,希望韩国成为东亚地区遏制朝鲜和牵制中国的棋子。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期待韩国不要损害中国和平崛起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周边环境,并有益于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关系和朝核问题解决的不确定性使韩国在外交上摇摆于中美之间。韩国时而偏向中国,时而靠近美国。韩国的角色是中国、美国和韩国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实际上是中美韩三国间的博弈,从中可以进一步清晰地看出韩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尴尬与困境。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台海政策相较于以往仍存在一定的延续性,这既包括其具体台海政策的延续,更包括政策背后美国联盟政治战略思维的延续,其典型表现即是美台安全合作的持续与深化。本文提出,美台安全合作是美国长期以来打入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楔子,其并非仅出于制衡大陆的战略考量,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统一预阻"的楔子战略目标,预防美国在亚太区域的联盟体系被弱化,维系美国对东亚安全秩序的主导权。"统一预阻"即动员自身战略资源实施楔子战略,预先阻止两岸统一。美国"统一预阻"楔子战略的动因主要包括两点:其一,在美国保守的联盟思维中,若两岸统一,那么台湾地区作为美国"准盟友"的角色将会丧失,这可能导致日本、韩国等东亚盟友怀疑美国主导亚太的能力,并在安全层面上倒向中国,进而会弱化美国在亚太区域的联盟体系;其二,于美国而言,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将极大增强,美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盟友的势力范围战略部署可能因两岸统一而被迫东移,美国及其盟友在西太地区战略利益可能面临重大威胁。通过实施"认可"型楔子战略,美国动员较少战略资源即可收获较大的战略效益。本文旨在尝试从联盟政治理论层面为探讨美台安全合作提供一个新的楔子战略视角。  相似文献   

20.
虽然蔡英文当局南海政策的文字表述前后存在差异,但其固守太平岛、投靠美国以及利用南海问题推行"台独"路线的核心政策始终没有变化。蔡英文当局的南海政策不仅与马英九当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使与同样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当局相比也有诸多的不同。认清蔡英文当局南海政策的本质,有利于廓清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未来涉及南海的对台工作中作出恰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