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历史上由哲学演绎出的教育目的其实质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皆需要哲学,然而哲学不能"统治"教育,更不能规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研究要从哲学视域转向教育学视域,即教育目的指向教育要"培养人的什么"。教育学视域下的教育目的,第一要义指向个体的德行,第二要义指向个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教育"?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着经验的层次与本体论的层次。立足于本体论的层次,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施教主体向受教主体传授知识的活动,而是指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自由程度的活动。要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自由程度,就必须变革现存的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种文化环境与结构。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完满人性的生成有赖于教育。在批判当下教育人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原则,强调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与现代大学教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人的物质基础的生成 ,潜能的发挥 ,本质的丰富和个性的弘扬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其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教育是在人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教育的原初目标就是人的发展 ,教育活动实质上是人与文化的互动过程 ,教育与人不可分。现代大学教育有脱离人的发展或者使人片面、畸形发展的倾向 ,并且已经带来了人自身不愿看到的后果。 2 1世纪的大学教育要回归本真 ,重塑自我 ,必须以人为本 ,把目标定位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6.
柔性教育目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育目的观是一种客体论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忽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发展自我的主动要求。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目的设定和达成的实践者。柔性教育目的观是与刚性教育目的观相对的,它的基本内涵是:教育目的的设定,应顾及受教育者自主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而不仅仅是社会的要求和成人的预设;教育目的不再是单一的终极目的,而应是一个多元分层的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实现,应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协调,是一个动态可变的目标达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的书法艺术教育目的中审美教育是最根本的,书法艺术教育安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理想,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书法艺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在书法学习活动中注入自己的情感,陶冶性情,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是对“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的规定 ,而“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又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因此 ,大学校长的教育目的理念不仅对“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起确定的作用 ,同时还对“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产生影响。大学校长的教育目的理念对“大学应该教什么”即课程设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具有针对性、宏观性及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大致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是鲜明社会本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更基本的是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特殊人和完善其特殊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使命在于育人 ,当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时 ,那么 ,其教育者和治校者首先要遇到的就是应当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亦即教育目的的问题。一般认为 ,教育目的既要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要求 ,又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对学校自身而言 ,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组织起来的。据此 ,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得以确定 ,而教育的效果也据此得以检查和评价。本文通过教育的演进的讨论 ,进一步明确了自由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发展过程亦因此明朗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要以其个体功能的实现为基础。社会职业存在与发展的模式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职业功能-需求-收益”的交易行为。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体现为对受教育者功能与需求主体特征的现实影响,以及对外职业环境发展趋势的引导。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能实现的职业服务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单纯地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所有与教育职业服务能力不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对教育的本质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人的解放和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使个体社会化”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文化的传递、内化和创新是教育“使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所以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教育价值的核心 ,同时 ,因为人与社会密切相关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再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兼对"教育非上层建筑说"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教育的社会属性不仅对深入揭示教育本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上层建筑.各种"教育非上层建筑说"的主要问题:贬低了人的社会地位,夸大了教育的转化价值;曲解了生产劳动概念扩大的理论,误解了教育的劳动性质;违背了关于事物性质的主要矛盾观点,犯了方法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论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在我国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何以需要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应该并且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以及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等问题,是研究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之意义所不可规避的基础性、根本性课题。在职业教育中,只有全面贯彻、切实落实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才能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三理”教育是指广泛意义上的心理学、伦理学和法律基础理论的教育,它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三理”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伦理道德修养是核心,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是保证。处理好心理素质教育、伦理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关系是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合理安排好“三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环境道德教育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面临的新课题。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德教育,而是与人代际道德教育相提并论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教育,是改造环境价值观,塑造生态人格,提高环境道德素质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功能和价值。就其社会目标而言,是要达到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性,就其个体目标而言,是要促使人们养成生态意识和生态人格并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8.
确定会计教育目标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会计教育目标具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将影响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文章从会计教育目标的内涵入手,从不同层面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文化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文明以止,其必由学。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教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和而不同”的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树立非功利的社会本位观,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