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6%,工业只占整个产业的12.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广东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可喜成就.目  相似文献   

3.
杨芳勇 《社会工作》2008,(23):20-22
一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人口、社会生产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相似文献   

4.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地制度和城市土地制度的统一、协调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了两种制度的协调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关系演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历史进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成为广泛而复杂的全球转型过程,具有内在动力机制和演变共性.国情差异决定城市化模式多样性.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可从纵向和横向演变分析,主要表现在农村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方面.其进程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起步、大起大落和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步,即城市化恢复、平稳和加速发展阶段.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目前我国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较长时期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化东中西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从而明确工业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采用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为测度方法,并选取人均GDP(美元)、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4个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参照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数值,并以泉州市为例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体制改革、信息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当前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等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提高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是其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张继焦 《创新》2015,(2):27-34,40,126
有美国人类学家认为,城市化、工业化等不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其实,中国人类学的先驱费孝通先生约70多年前已探讨过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市场化等问题,30多年前探讨过中国的城镇化,可见,中国人类学具有研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学术传统。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正在推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从农牧业转为工商业、从农村社会转为都市社会等,这些都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议题,企业人类学则为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04,(5)
20_91;陈传志000600030016557-560科技论文摘要(文摘)的编写本刊编辑部0西南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7 141G232I142;3;C;II142_3;本刊编辑部000700110003422-556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叶裕民,黄壬侠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872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互动机制;;装备产业;;制度创新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  相似文献   

10.
欧阳仕文 《社科纵横》2011,26(4):128-131
孙中山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思考了中国城市化的诸多问题。对于现代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功能已有一定认识和体察,对于中国城市的市街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卫生状况的改善、花园和绿地建设的内容有清晰设计,并提出了建立现代交通、通过工业化推动中国城市化、通过特大城市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通过"平均地权"解决城市化所需土地资金等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仁锋  刘修通  张新兵 《创新》2009,3(9):42-4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城市化模式研究重点为:对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借鉴、制度视角与转型期的城市化模式、西部城市化模式选择;而工业化模式研究聚焦在西部工业化模式选择或创新、具体区域实证分析等。应从二者关系的测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空间结构协同等方面研究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机理。当前,我国面临复杂情形,需从多维度和多尺度建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2.
魏万进 《社科纵横》2005,20(3):17-18
城市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互提升。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历程,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依靠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和规定。  相似文献   

13.
郑恒  张国平 《浙江学刊》2007,(6):183-187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变动趋势,指出不同的时间段工业化对城市化带动作用是相异的。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角度对这一差别进行了解释。就如何立足于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凌 《社科纵横》2008,23(3):67-69
公共危机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足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徐亚荣 《社科纵横》2008,23(3):27-28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点的特殊社会群体.关注解决这一特殊群体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远景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农民进入城市工作,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途径和模式,正确引导推进这一历史潮流,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论产业结构演变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是一国经济走向发达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也是其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对工业化内涵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构扭曲、资源浪费和二元经济加剧的情形.实际上,工业化并不只是发展工业或重工业,也不是只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改变政府的职能,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协调发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先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易善策 《求是学刊》2008,35(1):60-65
我国农民工低工资福利水平是制度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工资福利水平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稳定、企业竞争战略以及农民工自身发展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工资福利水平的上升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可以与工业化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其发展.当前应通过纠正偏向性制度、多元化供给社会保障、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农村城镇化多向分流以及分批逐步市民化等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创新》2009,3(10):5-11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仍然不会放缓。面对经济周期的"后危机"时期,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即:可以充分吸取世界先进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并对国内城市在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进行评估,依据当前中国处在城市化加速期的阶段性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理念来推进城市的科学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