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以来,梁漱溟怀着对中国和人生两大问题的忧思,强调行重于知,以“践形尽性”概括儒学的真精神;同时以西方生命哲学来诠释他的儒家哲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先河。梁漱溟坚守儒学理性主义的传统,认为儒学在近代中国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是未来儒家学说必然重光于世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有声称“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的,如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有隐然“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的,如贺麟先生,创立了被称为“新心学”的哲学学说。他们的哲学创造,都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特定学脉的自觉选择和继承,而坚持了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他们又在自己的哲学中融摄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因素,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乃是程朱理学与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奇特结合,贺麟先生的新心学则是陆王心学与西方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精巧融汇。与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不同,我要讲的是“新人学”。中国…  相似文献   

3.
《学术探索》2009,(6):F0002-F0002,F0003
作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和翻译家,贺麟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在他的“新心学”中,他试图融西方哲学(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与中国哲学(主要是陆王心学)为一体,先后发表了《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论著,苦心建构自己的“新心学”思想体系,在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和新儒家代表了以西学消化中学和以中学消化西学的两种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长短互见、功能互补。“五四”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缺陷,却泯灭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潜能;新儒家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却有意无意地为传统文化的不足辩护。“五四”开辟了一条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长河,造就了中国文化范式的革命,新儒家开启了一条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大流,以扬中国文化之所长。在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既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自我转换或转型的潜能,重铸民族灵魂,又要引进西方文化的结构和格局,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也许这就是建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开新及其理论困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现代发展和现代转型。作为“五四”以来的新儒家学者融会中西、谋求儒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和努力,它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与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规定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使其成为一种与传统儒学既区别  相似文献   

7.
柏格森哲学与“五四”进步思潮董德福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五四”期间传入中国的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代表者。由于它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儒道之学相遥契,颇受现代新儒家等新人文主义者的青睐,并成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颉颃的保守力量的重要理论来源。因此,论者...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是五四以后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在当代港台学术界,一般认为,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钱穆、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是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梁漱溟、熊十力等称为第一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则称为第二代新儒家。本文试图把洋务派与港台新儒家作一些比较,从而显示他们之间的思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儒家略作评价。一“中体西用”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毋庸赘言。但“返本开新”是什么意思呢?牟宗三的追随者王邦雄曾有一个简明的界说:“返本者,返传统儒学之本,对自家文化能自作主宰;开新者,开科学民主之新,使西学中国化而为中国所用。”可见,新儒家通  相似文献   

9.
把宋明时期的新儒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别虽不无道理,但也不能忽视理学与心学在理论上的内在联系。事实上,朱熹在“性即理”、“心统性情”、“心与理一”等命题中关于心、性、理关系的论述,一方面表现出其理论结构内部的某些矛盾和混乱,另方面又与陆王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朱熹哲学中心、性、理关系的分析,指出朱熹在宇宙论中虽然坚持了理本体论,但在心性问题上却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余秉颐 《学术界》2007,(6):143-149
现代新儒家学派是在"五四"以来的文化论争中形成、发展的,它首先是一个思想文化学派,有着特定的文化立场,即在现代条件下重建儒家价值系统,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这种文化立场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基本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之所以成为现代新儒家的本质特征所在,因而也应该是界定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标准.依据这个基本标准,我们可以舍弃现代新儒家学者之间不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而把握他们的共同特质,从而真正将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派、将现代新儒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思潮来看待,立足于近现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去深入认识现代新儒家和现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12.
刘述先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第三代新儒家中,刘述先的特点是从不隐饰自己在“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对儒家的钟爱,并几十年如一日在哲学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孜孜于以心性之学为核心的儒家哲学之现代重建。“意义哲学”的探索正是他数十年心血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末期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核心人物之一。戊戌变法作为晚清青年知识分子与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与哲学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环。而除了西学之外,谭嗣同在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船山思想作为其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传统哲学基础与精神动力。在谭嗣同的维新变法思想、哲学与精神气质中,船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代表与西学、佛学一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3,5(3):148-152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 ,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 ,冯氏不是新儒家 ,而是新道家 ;但同时承认 ,就文化意义上 ,说冯友兰是新儒家可以成立。就“道统”意义而言 ,中国人追求真理的传统是一个儒道互补的动态平衡过程。冯友兰作为一代宗师 ,他为种族生存权和文化合法性奋斗终身 ,因此 ,他的“接着讲”决不仅仅是接着哪一家来讲 ,虽说他的新理学之根柢确在道家。  相似文献   

15.
“格物致知”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上,二程和朱熹同样表现出其哲学个性。程朱的“格物致知”论是儒家哲学体系中最为发达的认识论成果,其最主要特征就是客观外求的认知主义思堆路线,但这一思维路线与中国古典哲学主观内省的大传统相左,故而对后代理学并无实质性影响。程朱“格物致知”论的失败正是其整个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它对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发展滞后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君劢的新儒家政治哲学解见伟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阵营中很有特色的人物,自称"一生兴趣,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不因哲学忘政治,不因政治忘哲学";海外学人也肯认他"以儒家精神落实于宪法上而有功"。的确,张君劢的学术成就与其说是表现在纯哲学上,不如说是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理学“宗主”的二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中和哲学的多方面丰富发展。一方面,二程在继承孔孟中庸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中庸精髓的儒家时中观,掘发了儒家中和哲学的辩证精神;另一方面,二程继先秦政伦中庸哲学、汉唐阴阳中和哲学后开创了儒家中和哲学的新形态———阴阳中和哲学,从而把儒家中和哲学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祝薇 《船山学刊》2009,(4):141-143
冯友兰作为现代新儒学中唯一一位接着程朱理学讲的代表人物,受新实在论和儒家传统理性主义的影响,其哲学呈现出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作为冯友兰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鬼神观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这一特征:他以“理”说“鬼”、以“理”释“神”,从经验事实的角度对鬼神观念进行了理性的诠释。理性主义色彩的注入,使冯友兰的鬼神观念摒弃了传统鬼神观念的宗教气息,彰显出一个儒者鲜明的现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哲学形而上学的奠基者,他同时也是。五四”以后唯科学主义思潮最有力的反对者和批判者。表现在哲学方法上,他突出地强调理智分析和语言概念的局限性,强调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区别,认为要把握作为宇宙人生之“大本大原”的形上本体,要达于哲学所追求的终极境界,不存在一条纯理智的道路,而只能依靠与人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直觉体认。  相似文献   

20.
在方东美看来 ,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分别代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真精神”。对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 ,是方东美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方东美关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论述 ,并指出这些论述至少表明了以下两点 :l、方东美的学术立场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位 ,同时有选择地接纳西方文化。这正是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文化立场。 2、方东美认为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创造精神”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超脱精神”。这两种精神 ,都是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