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系到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化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转型"的关系,并阐述长株潭城市群低碳转型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2009,(12):34-39
2007年底.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获得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试验权,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高级区域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制度因素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变迁,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早期主要受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空间一体化的趋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沙、 株洲和湘潭三市产业联动发展,受多元化的制度因素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功能一体化.近年来,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减弱,诱致性制度变迁作用加强,制度因素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经济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3):56-59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城市群行政区经济色彩仍然相当浓厚。长株潭城市群应通过合作博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调整行政区划,以弱化行政区经济.为城市群成功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低碳城市群,促进节能减排,保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构建低碳化的城市群落生态体系。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区位、资源、人才、科技等优势和基础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重化工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挑战。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布局、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低碳消费与营销等。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万涛 《城市》2008,(10):48-53
现阶段我国对城市群的研究比较多,尤其是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研究更是见仁见智。长株潭城市群于2007年12月14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它的研究可为我国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然后进行简要评述,并提出几个值得后续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 《城市观察》2011,(3):163-169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分析导致当前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阐述产业布局对两型社会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产业布局发展的新的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宋姣姣  彭鹏 《城市》2017,(10):14-19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深入分析汨罗经济一体化、区位及交通等优势,正视经济实力不强、投资环境欠佳的不足之处,进行汨罗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定位分析.最后,从交通、产业及规划等方面对汨罗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路径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万涛 《城市》2011,(2):22-25
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已3年有余,建设长株潭“两型”新市镇既是优化长株潭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需要,又是建设长株潭“两型”城市群的要求。长、株、潭三城结合部昭山、益阳东部新区、湘阴县界头铺适宜建设第一批新市镇;浏阳市、醴陵市、湘潭县将规划第二批新市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新市镇建设的首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