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成吉思汗在他的晚年征服了中亚(天山南北和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并把这个地区分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汗。(察合台汗的领地基本上即原西辽的领土。)自此以后,中亚落入蒙古的统治之下,垂数百年。甚至到清朝统一新疆和俄入侵中亚三个汗国的时间,这些地方的统治者仍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霍渥斯的《蒙古史》把十三世纪以后的中亚史作  相似文献   

2.
牛汝极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63-181,206,207
7世纪中叶,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开始传入中亚七河地区,并为突厥语部族所信仰,汉语称之为景教。蒙元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宽容的宗教政策,景教在七河地区臻于极盛,与其他宗教一起形成了多元化宗教局面。14世纪中叶,随着突厥语部族改宗伊斯兰教,景教逐渐趋于湮灭。通过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可知,七河地区基督徒的日常用语主要是中世纪突厥语方言,而在传教场合则主要使用叙利亚语,但叙利亚语并非当地的主流语言;当地家庭普遍有基督徒,除了传教士以外,信徒中还包括其他职业者,比如军官、教师等;元代七河地区的基督教与中国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反映了彼此的联系和互动。七河流域发现的碑文资料对重建当地基督教的历史,全面认识元代中国和中亚基督教的真实状况,丰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世明 《西域研究》2001,(4):105-106
一、工作启动情况中文古籍二十四史中保存了丰富的有关中亚地区(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哈萨克斯坦草原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研究中亚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以及风土人情的可靠依据。俄国著名史学家B·B·巴尔里德在他1922年出版的《突厥斯坦简史》中说:“我们关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后7世纪间的中亚所能知道的一切,几乎都取之中国史料。”法国著名史学家韩百诗在他1966年出版的《中亚历史和文明研究概论》中也说:…  相似文献   

4.
一《元史》卷137有《曲枢传》,传主是西域啥刺鲁族人(又有啥儿鲁、合刺鲁、匣刺鲁、罕禄鲁、哈鲁、合鲁等名称)。哈刺鲁在唐代称葛逻禄或葛禄,是突厥族的一支,和唐朝有朝贡关系。西突厥衰亡后,她据有中亚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今苏联中亚托克马克)。九世纪后半叶,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和哈刺鲁人共建了喀喇汗王朝(在十世纪后期),并共同信奉了伊斯兰教。西辽(公元1124——1211年)盛时,她成为西辽藩属。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前,其部长阿儿斯兰汗投降蒙古,并出兵帮助蒙古西征和南进。元朝建立后,哈剌鲁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为数不少,也有  相似文献   

5.
(一) 黑龙江上游鄂嫩河和尼布楚河下游一带,这里居住着我国蒙古族的茂明安,布利亚特、喀尔喀等部。他们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和中原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明朝政府管辖这里蒙古族主要通过在鄂嫩河流域设立的斡难河卫,管辖鄂嫩河流域一带的喀尔喀等部。随着明朝对故元残余的征服,明成祖永乐帝四次远征的成功,在鄂嫩河地区击败本雅失比,蒙古汗阿鲁台遣使至明献马,并亲自来北京入贡,明政府封他为和宁王,每年向明朝贡,从而使明朝政府在该地区的统治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6.
契丹民族的祖源地潢河流域,在契丹部落族群及有辽一朝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潢河为今西拉木伦河几成学术定论,但将潢河比定为今西拉木伦河,与史籍关于道路里程、契丹与室韦接界、河流流向等记载明显不符。潢河不是今西拉木伦河。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两河流域研究中,特别是涉及有关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讨论,“神庙经济”、“神庙国家”或“神庙城邦”论依然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力。其核心看法认为,在最早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社会政治制度乃是以神庙为中心的神权政治,神庙占有全部土地,控制全部经济,这种典型的神权政治及其变形对后来两河流域政治经济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其表达足够简单直接,“神庙经济”论成为把握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方便标签。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和对有关证据的重新审视,有理由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传统“神庙经济”论已经基本寿终正寝。另一方面,对两河流域早期神庙及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讨论仍然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涉及早期两河流域神庙的新近研究表明,虽然还没有成型的迹象,同样以神庙为关键的新理论可能正在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对当代中国经济腾飞的理论阐释有可能对构建一种早期两河流域研究新的“神庙经济”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8.
“Turkestan”,是亚洲中部一个历史地理区的名称,在中外史地图籍、书刊中屡屡出现。这个地名来自古波斯语,原为伊朗语族人对中亚细亚锡尔河(Syr-  相似文献   

9.
夫余原居住地与乌桓相邻,在今大兴安岭中段东麓,可能在南起绰尔河流域、北达甘河流域、东至嫩江河谷的范围内。约于公元前188年至公元前128年之间,夫余人东迁进入原减人居住区立国。朝鲜史书《三国遗事》称北夫余于公元前59年东迁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10.
规范逻辑的产生和演进陶景侃人类有许多行为规范,在其中,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构成了体系。研究行为规范体系的逻辑工具,就是规范逻辑。一、规范逻辑的产生规范逻辑产生于十四世纪的欧洲。法律规范在西亚两河流域早就形成为体系,如公元前二十世纪的《苏美尔法典》,公...  相似文献   

11.
王卫国 《殷都学刊》2007,(3):152-154
洹河是500万安阳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深邃厚重的洹河文明。洹河流域的历史遗存非常丰富,碑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集雕刻、书法、文学、历史为一体,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试对洹河流域的碑刻所体现的儒家、佛家文化以及文学、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些探讨,并以期对洹河的开发和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伊犁州文物部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个支流,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境内,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全长约1500公里。此次考古发掘,也是伊犁河流域考古的一部分。伊犁河流域考古在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新疆正式提出命名并经过一定程度论证的考古学文化有三个,即察吾乎沟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和苏贝希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发现于1958年,当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文弼先生在伊犁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伊犁昭苏发现许多古代墓葬。此后虽然对伊犁昭苏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对新疆北部的史前文化的认识.总体仍是一片模糊。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甘肃回回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回族先民大量进入甘肃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中亚等地回回人在甘肃的分布和留居,奠定了甘肃回族形成的基础。13世纪中亚等地回回人的大量东来,与蒙古军队的西征密切相关。“那时候,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国来的相当多,他们被称为回回,属于色目人的一种,成为构成回族的一部分来源”。早在公元10世纪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逐渐伊斯兰化,伊斯兰教在这些地方广泛传播,并成为各族人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从宋嘉定12年、蒙古成吉思汗14年(公元1219年)开始,在成吉思汗、窝阔台和旭烈兀的指挥下,蒙古军队3次西征,横扫亚欧两洲、共历时41年。在西征中攻陷和占领的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有:花剌子模、钦察、波斯、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叙利亚、巴勒斯坦等。西征后,大批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以回回人为主的  相似文献   

14.
华夏民族聚集的大地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河流作为气候的产物。同样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差异性。虽然同属于外流区的河流.但是因为流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河流多为国际性河流,位于中国西北.西南.它们流向不一.分别注入北冰洋和印度洋。如北疆的校尔齐斯河.额敏河及伊犁河.乌伦古河。甫疆的喀什噶尔河及塔里木河的支流阿克苏河,其中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是中国西部沟通哈萨克的两条重要的国际河……也是西北边疆流量最大.具有独特水文特性的两条大河。额尔齐斯河也是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中国西南地区的国际河流.主要有雅鲁藏布江等.它们均发源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其下游分别流经印度.孟加拉等国.注入印度洋。这些河流具有源远泫长.坡陡谷深.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肃岷县占旗遗址出土的30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该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材质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铅含量普遍较高;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量器物为锻制而成。这一特征与陇南地区早期齐家文化的铜器相比存在差异,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导的铜器技术在陇南地区洮河流域出现的时代最早,可能受到齐家文化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洮河流域寺洼文化铜器的技术特征,为深入探讨甘青地区早期青铜技术的发展及寺洼文化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翻开八百年前的亚欧史,一个赫赫人名跃然在目,他的一生不仅震撼过亚欧两洲,而且在世界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就是在蒙古大草原出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因篇幅所限仅略述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一些粗浅述评。 (一) 成吉思汗出身的蒙古民族,约在一千多年以前,从呼伦贝尔地区西迁到斡难、克鲁连两河之间的广大草原,前后曾为突厥、回纥、辽国及金国所统治。 约八百年前在斡难河上游的帖里温·索勒塔黑地方,孛尔只斤氏族的一个颇有势力的族长也速该,于1162年他喜获初生婴儿的那一天,从宿敌塔塔儿部虏来一个名叫帖木真·兀格的头目,也速该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就给他的初生儿取名为帖木真(精铁之意),这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蒙古帝国第一代皇帝成吉思汗。  相似文献   

17.
牛汝极 《西域研究》2023,(3):101-120+176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用叙利亚语的传统,在其他场合使用突厥语、回鹘语、粟特语、汉语甚至波斯语。本文借鉴了近年在中亚和新疆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从中亚的考古遗存和吐鲁番发现的叙利亚文残片以期洞见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状况,其中介绍了几件重要的叙利亚语祈祷书《胡德拉》的不同版本及其价值,力图呈现6~14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传教的脉络和图景。  相似文献   

18.
大庆地区的锡伯族人于北魏初年开始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兆儿河等河流域活动,迁至松嫩两江后,生活习俗还基本保持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塞人及其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谋 《阴山学刊》2006,19(2):67-69
塞人是古代生活在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沿岸以及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的总称。塞人分布地域广阔、构成成分复杂、生活方式独特、风俗习惯怪异。塞人的迁徙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塞人是最早沟通中西交通的使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建筑美学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建筑的艺术成就,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伊斯兰宗教建筑礼拜寺(中国称清真寺)及帝王宫殿和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阿拉伯民族有自己辉煌的文明史。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地区,完成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伊斯兰教义顺应了阿拉伯民族要求统一的政治愿望。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继续发展,到公元8世纪时,就已经形成了东起印度河和乌浒河,西至西班牙、北非,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它的领土包括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埃及、巴基斯坦、伊朗、中亚等许多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