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创新民族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举措和策略选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交叉研究和互学互鉴的热点知识领域。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维度进行数据挖掘,可把握该研究领域的整体图景。研究结论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理论渊源的追溯、科学内涵的阐释、实践路径的探索等方面;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研究主题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折射出鲜明的政策导向。后续研究应注重个案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的融合;研究主题应继续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决策之间的逻辑关联,提升研究的时代性、融合性和宏观性;研究内容应当以价值导向为出发点,谋求各民族共同团结发展的内生动力,寻求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党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为调动…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较大的意义。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团结一心,永跟党走;亲如一家,共同富裕;多元一体,复兴中华。它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建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加快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精神,以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场域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历史逻辑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生成和敞显的,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是一个连贯的、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就现实逻辑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关系融洽与和谐,进而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通过“认同谱系”(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一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团结氛围。在新时代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现代化以其创造性,展现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在当代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现代化正凸显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充满着希望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民族意识,是用以区隔内外进而获得内聚力的重要力量。因其内在气质的特殊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中无论是地位、使命还是实践逻辑都有别于其他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对其主体性的重新确认,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巩固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基础,为政治一致性提供了想象空间,也为政治团结与合作搭建了舞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为使命。在铸牢对象的内在结构上和援引资源上都与其他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因而在实践逻辑上也呈现出特殊面相。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是对我国发展前景和国际形势的积极判断,理解这一判断的情感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激发奋斗动力。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积累已久、不可压抑的向往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清醒认知和有效利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祖国和平统一历史进程、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取得光辉成就的能力和信心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韩梅 《理论界》2007,5(3):152-153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科学地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历史进程、正确道路、社会力量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整个社会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其标志,从国内来看,至少应体现为经济发达、政局稳定、政治清明、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且共同繁荣、人民富裕、民气旺盛、祖国统一八个方面;从国际上看,至少应体现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三个方面。目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明显增强的综合国力以及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这个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之中依靠自身力量推进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博 《新疆社会科学》2022,(6):87-96+178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维度互嵌关系与多面向复杂生态的存在,网络空间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理论层面,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塑应当着眼于框架共享、心理共振、价值共创等维度,以夯实认知共同体基底、增进情感共同体引力、强化命运共同体观念为主要发力方向,贯通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实践层面,对应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应着力于共享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的精准嵌入、群体共鸣感与个体代入感的提升强化、表达有效性与沟通有效性的协同提升,实现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持续生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11.
韩梅 《理论界》2007,5(6):17-18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科学地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历史进程、正确道路、社会力量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震 《社会科学辑刊》2023,(2):5-12+2+237
一个政党的价值及其蕴含力量是由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国际上许多传统政党因使命的局限而遭遇困境。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就蕴含在其历史使命及其使命必达的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新时代中表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为此,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普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过系统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率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种重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国家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载体.诚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亲和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即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孟庆旺  张岩 《理论界》2006,(2):38-39
在全党普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强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哲学自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土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既坚持主体性、历史辩证法和创造性原则,又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民族语言的表达和话语传播,可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场域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展现的,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民族复兴,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8.
机遇意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和树立起来的最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机遇意识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的确立,深化了党对民族兴亡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新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明确使命,党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命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全面把握机遇意识这一发展理念的关键、思想方法、要求和相应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和使命。边疆民族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其独特功能。然而,新时期边疆民族教育需求与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回应边疆民族教育需求,满足其在教育质量、教育数量、教育层次等方面的需要,在回应边疆民族教育需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因此,树立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政治价值目标、文化价值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和生态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