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青海农牧区作为一个场域来解读劳动力流动及其文本政策的社会变迁过程,并从农牧民劳动力流动中的几个问题即青海农牧区传统经济的窘迫问题、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后的就业状态与特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演进发展中冲动与现实困境的矛盾、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文本政策执行差距的现实调查等方面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体观察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质量,对于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收入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分析,深入探析了制约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旨在解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困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南州作为青海6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藏族人口较集中、民族风情浓郁、草原文化内涵丰富、农牧业较发达,是传统手工艺的富集之地。本文通过对海南州农牧区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认为其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对全省农牧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之路将产生一定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农牧区小额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是对农村低收入居民提供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青海农牧区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为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如供给量不足、结构单一、利率高、期限短、不良贷款率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青海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特殊的原因 ,青海农牧区不但现在是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内仍然将是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从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实践看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青海农牧区经济 ,其市场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和服务业 ,由此而产生的利弊从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显现。一、青海农牧区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从上一世纪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 ,青海农牧区经济体制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改为乡、村和农业、牧业合作社 ;二是耕地由集体经营改为承包到户 ,牲畜、草场由集体经营分别改为“作…  相似文献   

6.
党风廉政建设是青海农牧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全省各州县认真开展了这项工作。本文以海南州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阐释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务监督机构、做好集体三资管理以及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对农广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面对青海对农广播现状,认识青海广大农牧区发展对农广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注重广播的社会效益,创新农牧区广播管理机制,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精准广播节目定位,是实现青海对农广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青海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尤以副食品为甚。1988年,青海居民生活费支出中,副食品所占比重城镇巳达26.33%,农牧区也达21.6%,地位显赫。保证副食品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消费品市场兴旺发达,保持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是调动群众建设“四化”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分析研究青海副食品市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一个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为落后、农牧区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大力发展青海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对解决青海省“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走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发以后小城镇发展象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大大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在经济后发展的青海小城镇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现在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规划、重点建设 ,带动全省特别是农牧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青海城镇化发水平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青海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 0 0 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 1 80万 ,比 1 978年 6 8万人增长了 1 .6倍 ;城镇化水平为 34 .76 % ,比1 978年的 1 8.59%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族地区在西部发展、区域稳定、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地方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贫困与反贫困、生态移民与生态区产业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青海民族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与机制分析,是构建青海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中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和睦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海处于中原、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民族四大文化圈的交融地带,这里多种文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指各民族对于自己族属及其重要文化特征稳定的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的则是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它包括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在同一社会空间和平共处;各族人民具有多重的认同;有理性解决矛盾的机制等。文章还就青海形成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条件和青海经验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党报务必从实际出发,充当党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宣传队、播种机和宣言书,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报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青海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与目标模式,关系到一定时期内青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主体问题。在制定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能否科学地从青海的客观实际出发;能否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计划,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任务、总目标、总格局;能否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改革、开放的局面联系起来,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考虑问题,使青海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经济结构、发展道路和发展步骤等稳妥地建立在本省的最佳优势上,这是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党政部  相似文献   

15.
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青海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弱 ,有些不相协调和矛盾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继续贯彻落实“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加强经济建设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强社会发展 ,特别要加大农牧区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青海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机制进行了探析:一是已取得的初步成效;二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如何开门建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如何面向市场,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青海重大项目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青海省基础条件的改善和青藏铁路的建成 ,青海将成为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新疆、西藏和西南地区转移的重要地带。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来看 ,进行青海省重大项目布局研究 ,对于青海抢抓机遇并在西部开发中走在西部诸省的前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1.国际环境发展和加入 WTO的需要。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及我国加入 WTO将给青海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 ,必须有重大项目为依托 ,才有可能形成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的…  相似文献   

19.
京族传统翁村制是京族传统社会带有原始氏族社会性质的长老制度,是海村村民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具有较深厚基层民主特征的乡村社区村民自治制度,深深地植根于京族部落的传统文化和乡村土壤之中。由于国家权力向乡村部落的渗透下移,目前“翁村”组织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职能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迁移,但仍在海村京族人生活中发挥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可完全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一次根本性超越,也是指导当前我国城市平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近年来,青海省平安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理念滞后、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渠道不足、法治化程度低等现实困境。社会治理理论为突破当前平安青海建设瓶颈提供了崭新思路。平安青海建设需要以坚强的组织建设为保障,以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基层治理、源头治理六大维度为抓手扎实推进,从而更快实现平安青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