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 ,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 ,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 ,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 ,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提出的总体性理论概括了有关社会与自然、总体与部分以及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整体性。这一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但卢卡奇试图将其绝对化、神秘化,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然而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启示作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通常被标示为一个从总体性的创立到瓦解的过程。卢卡奇被认为是这一理论思潮的创立者,而阿多尔诺则是终结者。这一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黑格尔的统一性哲学虽然对卢卡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明显受惠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阿多尔诺的非同一性思想则继续深化了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阿多尔诺虽然强调辩证法的否定方面,但是这种否定并非是彻底的大拒绝逻辑,而是有规定的否定。在摒弃了黑格尔和卢卡奇的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是辩证法的前提假设后,阿多尔诺把思想的有限性和社会存在的冲突性作为有规定的否定的动力。阿多尔诺的批判并没有走向自我矛盾的境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没有走向终点。  相似文献   

5.
总体范畴是卢卡奇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作为哲学规定的总体性是研究社会历史和批判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科学方法,它所追求的是与社会历史的契合。从总体性的逻辑张力出发,卢卡奇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现实的非历史性特点,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合历史性和合目的性,这也正是卢卡奇总体性逻辑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卢卡奇将理论研究转向了辩证法,写下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该书中,作者对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地论述,揭示了实证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本质。分析作者批判实证主义的思路与逻辑归宿,对我们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察卢卡奇在其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路进行深度剖析的运思轨迹,我们会发现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条追寻认知与自由的道路。这奈道路曲折迂回,先后经历了形式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三个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地往前推进,但最终未能摆脱自由与必然、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二律背反”困境。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8.
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在卢卡奇的盛赞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她在继承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其总体性方法,并在运用它分析马克思学说和资本主义积累问题中得到发展,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路向的先锋。卢森堡总体性方法成为思考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的方法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面对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庸俗化、实证化而导致对资本主义批判力极度弱化的现实,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以及"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阐明自然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致力于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启蒙,仍然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极为重要的历史课题。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否定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无愧于"与时俱进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称号,尽管他们的马克思主义阐释方向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最为鲜明地表达了卢卡奇的自然观。而学界就此认为卢卡奇“只见社会,不见自然”的观点蕴含着“以苏解马”的思维范式。只有回归《历史与阶级意识》论述自然概念的实际语境,才能破除这一“幻象”。青年卢卡奇视域中的自然概念具有三重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也为工人解放指出了实践的路径。卢卡奇的自然观建立在其自然概念的地基上,对其自然观的探讨要深入到存在论根基。通过回应“自然还是社会”的哲学总问题与“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问题,从总体性、过程性与目的性三个维度把握其自然观中辩证法主体思想的核心要义,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卢卡奇对恩格斯的批判,并科学地得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存在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错误认识,即认为它是反“总体性”的。本文在详尽考察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以及《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同一性”与“非同一性”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我们不能就字面含义把阿多诺所批判的“总体性”不加转换地当作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意义上的总体性。总体性在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的语境里事实上相当于同一性。那种认为阿多诺反“总体性”的观点混淆了总体性与同一性。澄清阿多诺与总体性的真实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的认识,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若干范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文中简称《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总体性”,“物化”和‘阶级意识”。总体性是指总体对部分的优势性;物化指物的世界对人的世界的全面占有,从而使社会单面化、零碎化;阶级意识指一个阶级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即阶级主体意识。这三个范畴密切相关。总体性体现的是全部事实的有机统一性,而物化破坏了人与物,人与社会及其自身的联系,因而破坏了总体性。要返回总体性,必须有阶级意识。卢卡奇这些理论范畴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即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呼唤无产阶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不仅要通过"历史的批判"来进行哲学重建,而且要通过"克服物化"的审美来进行文学重建.这一对历史与审美的意识形态重建,虽然带有纯思倾向而偏离了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但毕竟表明面对世界展开理论思考的不可或缺.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显示出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以后,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理论探讨的现实可能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对当代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和直接性与中介性的统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唤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新思考,他们的理论是在 "寻求总体性与反对总体性"的交锋中不断发展的,然而由于他们过分强调人在历史创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夸大社会意识的功能,对于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理解不足,他们没有找到变革当代社会的科学道路.因此我们在重视发挥历史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时,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去考察"总体性"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阐述了在实践中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必要性及方法和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青年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本质在于它由辩证法生出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第二国际那种消极观望的科学的唯物主义,而是号召民众起来革命、走向解放的批判号角;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历史辩证法,不是自然辩证法,它的核心内容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青年卢卡奇在强调辩证法的历史性、总体性、革命性、批判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时,和马克思所要达到的历史科学还是有距离的,难免出现一定的理论偏差.他在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解读中既有"复原"其本真规定的一面,又有偏离其理论实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主体的解放和实践"新道路"进行了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尽管这条"新道路"是以直接告别无产阶级革命为前提,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等为表现形式,但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客体辩证法和阶级意识革命到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和弗罗姆的"健全的人格",再到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观,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主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其中总体性范畴作为历史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卢卡奇把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的区别所在。然而,就其存在论境域的整体而然从属于黑格尔,未能决定性地终止存在论建构的知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9.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性是贯穿卢卡奇早中期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克服资本主义物化的意义。卢卡奇在主客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总体性的思考。在早期,他接受了新康德主义主客二分的范式,只能以主观的赋形创造总体性。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凭借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客体地位,将总体性揭示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真正现实,由此为他中期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必须反映现实的总体性,揭示历史的真正结构和真实动力。但卢卡奇未能超出主体优先逻辑,这使他的总体性与现实主义理论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