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目前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已引起学界关注。通过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基于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对三年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进行综述,梳理了相关论文数量与主题发展趋势,对立德树人内涵、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来源与挖掘方式、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等研究内容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于高校外语金课建设体现了外语专业内涵建设的方向。外语金课在课程思政指引下获得方向性引导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提升金课教学水平;课程思政以外语金课建设为依托,将德育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新文科教育指导下某地方高校外语金课建设的实践,分析课程思政与外语金课建设的联动效应,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外语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指出新文科教育推动了外语金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课程话语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从教育政策、外语学科属性和外语教育现实需求三方面分析了实施外语课程思政的理据。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五条路径:1)创建校院两级组织保障体系;2)按课程分类挖掘思政教学内容;3)融课程思政于外语课堂教学全过程;4)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5)健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挥高校外语课程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外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28所高校的55名外语专业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探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不足。结果发现:学生认为理想的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要素包括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科学多元的教学模式、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突出的教师特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缺乏个人特质四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聚焦某全国性大学外语教学比赛32支参赛团队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设计文本的统计与分析,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及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参赛团队在教学设计中呈现了完善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能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但不足之处是思政目标的设置不全面,思政内容的设计较单一,思政元素的选择标准不清晰以及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环节缺乏有效衔接等。本研究对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促进教学赛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境与教师身份相关理论,提出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师身份建构框架,进而探讨外语专业教师如何在课程思政外语境、内语境和心智语境相互作用下建构其社会身份、心智身份和课堂身份。结果表明,社会身份建构是外语专业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社会角色和重塑自身形象的过程;心智身份的建构是外语专业教师自我感知、理解和认同的身份建构过程;课堂身份建构是外语专业教师通过课堂输出其社会身份和心智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外语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新文科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要取得实效长效,必须有规划有组织地建构基于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思政资源体系。新文科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体系的构建,必须汇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建构人力资源,尤其要建设一支认同课程思政理念并具有结合专业课程内容适时恰当地开展课程思政胜任力的师资队伍,深化其对新文科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认同度和践行度,促进知识和思想资源的科学收集、系统编选、创意开发,持续扩容并完善具有思政价值的新文科外语专业课程内容的知识图谱库,增加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存量,为培养能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实证研究,提高高职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4个方面阐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选取某高校2021级英语教育专业的106名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成绩测试、调查问卷等方式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思想价值观念后测结果在政治认同、文化自信、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价值观念等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育人效果优于传统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跨文化对比中加深母语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以英语类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构建了依托项目学习的IDEAL课程思政模式,旨在推进课程教学与思政德育目标的共同达成。研究表明,该模式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外语教学与文化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亦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外语教育中课程教学长期受西方理论的负面影响,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教育普遍欠缺,因此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尤显重要。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外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语言本体知识教学中要遵循语言习得整体式融合原则,在语言本体治理和语言运用治理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提升“外语课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能力,构建跨学科的“外语课程+课程思政”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群体系,引导学生成为本土现实自觉者,思政自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意味着外语教育须全方位变革才能适应并服务外语课程思政的新要求。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为案例展示了教材内容二次开发能有效服务课程思政新需求。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1)提炼思政主题思想,明确育人目标;2)运用内容型教学法实现主题统领教学活动,并置语言能力与情怀格局的培养;3)围绕主题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现课内课外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时代要求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整合。基于TPACK视角,针对外语教师思政教学现状、思政教学能力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思政教学的相关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校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总体良好,但基于整合技术的思政教学能力仍有待提升;国内不同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差距较大,教师的学科与教法知识能对其信息化外语思政教学能力有正向影响;外语教学可以教学内容、团队沟通以及TPACK发展活动为切入点,提升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迅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热点。学界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生成依据、重大价值与实践路径等维度展开。已有成果为人们理解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同时还存有诸多分歧。学界在今后研究中,应强化课程思政的知识供给,建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强化课程思政的协同意识,建构育人共同体,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强化课程思政的问题意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习焦虑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外语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对西方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和探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克服和减轻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教师起主导作用;自信心对学好语言至关重要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院校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鼓励教师在大学英语及后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学会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母语与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地位、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关系,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在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母语与外语的相互影响及国内外语教学现状之后,进而提出应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各种语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强调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语言价值观是正确处理教学中母语与外语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行动.基于专业教师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对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关系,分析目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研究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路径.专业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布兰奇的ADDIE教学设计框架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开展五步式外语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分析教学需求和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发教学资源和内容,准备教学环境并实施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设计效果评估,探寻外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置具体而鲜明地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特色。本文对中国与俄罗斯某应用科学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进行案例式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应用型大学外语课程应借鉴俄罗斯大学外语课程"专业化"设置方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大学外语通识教育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要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服务,为中医药“走出去”服务,为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服务。然而,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开设语种较为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中医药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强化等问题。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应对其实用工具价值、文化调适价值和话语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围绕通识化、体系化、国际化、特色化、思政化开展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