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明初自实行"海禁"政策后,海上走私活动一直零星存在,但到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则开始活跃.与以前主要为沿海卫所军卒不同,这时期形成了由普通商民、海防军官、沿海豪势、册封使节、权贵人物等多种势力参预走私贸易的复杂局面.虽然明政府通过增补新的条例打击走私,普通商民的走私活动被有所扼制,但闽粤沿海豪势和权贵势力的走私活动却在抬头,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与权贵利用出使占城机会前往满剌加贸易不同,闽粤走私商人则多与来广东朝贡的番商交易,由此形成内商走私贸易与外商朝贡贸易相互依存的局面.而成弘时期闽粤商民的走私贸易,也重塑了中国在东亚海洋贸易体系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走私犯罪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为适应惩治走私犯罪之司法实践的需要,中国内地立法和司法领导机关不断创制、修改、补充和调整法律、司法解释,构筑了目前我国惩治走私犯罪相对完备的罪名体系,体现出法网严密、惩罚严厉等惩治特点。但是,从科学合理和发展的眼光来考量,走私犯罪中关于武装走私行为的定性问题、增加保税货物的种类问题、不准确关键用语的修改问题、限制和废止死刑问题等方面的立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自1935年8月至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为实施其全面灭亡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罪恶目的,同时也为了摆脱因经济危机及扩军备战而引发的国内财政危机,在华北进行了大规模走私活动.尽管日本通过华北走私获取了巨额利润(包括利用走私利润进行的投资回报),使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较早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物质条件.然而,由于这种大规模的华北走私对南京国民政府财政经济、中国民族工商业、广大人民生计以及英美在华利益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而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到来和以中、美、英为核心的远东反日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出入国境,毕竟不像我们在国内那样来去自由、随意携带物品。中国是一个一向对走私行为采取严厉打击政策的国度。如果不知中国对进出境行李携带方面的规定,就可能构成走私、贩私或其他非法活动的嫌疑,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朝使臣的走私贸易对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6.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与日本、中国海盗勾结,盘踞双屿港进行海上走私贸易长达20余年。文章通过对双屿港海上私人贸易兴衰的论述,就明中叶浙东沿海“倭寇”的组成,以及海上走私贸易对明海外政策的影响,作了简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鸦片走私组织的研究 ,阐明了清代禁烟时期的鸦片走私状况 ,试图说明在清代禁烟时期鸦片走私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香烟走私活动由来已久,许多地区香烟走私已渗透到当地上层社会,高层官方实权官僚和黑社会头目相互勾结组织或参与走私,大肆掠夺和暴敛社会财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无力医治、四处溃疡的“毒瘤”。 欧洲的香烟走私以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最为猖獗。香烟走私集闭早已就向哪个国家走私哪种名牌香烟划分了势力范围,如法国和意  相似文献   

9.
清朝鸦片走私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后逐年猖獗。清政府反鸦片走私斗争和鸦片走私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鸦片走私与反走私斗争异常激烈。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为导火线,使这场反鸦片走私斗争,最后走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接连失败,使其无力继续进行反鸦片走私个争。清朝反鸦片走私斗争,最终以悲壮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0.
走私贸易是抗战时期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它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国民政府相当重视缉私问题,国民政府应对日寇走私策略演变的统一缉私制度尚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但略显迟滞,消极应战的政策和措施居多,不过国民政府的缉私制度在抗战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中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夜。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四省;进而以武力为后盾,图谋分割我国华北。为此,在军事、政治入侵的同时,又在所谓冀东“停战区”进行大规模饿运和武装走私,既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经济,也损害了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盆,引起了世界上的强烈反响。达就是三十年代中期的冀东走私问题。冀东走私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一手操纵的,是日本企图分离华北、进而灭亡中国政策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根据中日两国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这一课题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一夕欢爱     
人家的感情走私叫出轨,而她的感情走私,却完全脱了轨。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后,走私犯罪现象将总体呈下降趋势,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贸易性走私犯罪对象将集中在少数商品,不受关税影响的非贸易性走私将有所上升,走私犯罪主体更趋多元化,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因此,调整反走私的重点和方向,完善进出口管理体制等,才能预防和控制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14.
1998年7月12日,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大厅内气氛空前肃然。这里,正召开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 江泽民主席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近几年来,我们打击走私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反走私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走私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危害之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会议召开之后,成效如何? 最近,笔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在7月16日至8月16日仅一   相似文献   

15.
鸦片是危害近代中国人的一大毒瘤,而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则是这一毒品的保护伞。本文通过分析五口通商时期的鸦片走私情况,英国政府对鸦片走私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鸦片贸易对英印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从英国的角度探讨了英国确立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的原因和目的,因此就从侧面说明,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起了主要作用,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走私犯罪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做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走私犯罪的成因、严重危害及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化成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中殉国的民族英雄。陈化成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之时,正值东南沿海鸦片走私猖獗。陈化成与林则徐一样,对鸦片毒品深恶痛绝。他积极支持林则徐禁烟,多次阻截英军的鸦片走私船,打击了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陈化成临危受命,调任江南提督,驻守吴淞炮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集聚于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通过海关、走私大量输入中国,中国人民陷入鸦片烟的毒雾之中,而上海地区的人民尤首受其害  相似文献   

19.
广州湾是法国在东亚鸦片贸易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在有名无实的"自由港"制度下,鸦片贸易实为鸦片走私;随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政府的鸦片专控方式从专营转变为专卖,鸦片走私逐步从商贾走私走向官方走私。官方的长期隐性或直接的参与是广州湾毒品走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毒品走私严重地扭曲了广州湾的经济体系,也是法国在东亚殖民大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略论曾国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年间(1796—1820),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与接踵而来的天理教农民革命风暴,如同滚滚惊雷,震撼着清封建王朝。英国侵略者对华的鸦片走私,变本加厉,特别是到了道光(1821—1851)初年,一道走私鸦片的黑流,滔滔不绝地涌进中国,与此同时,英国兵船不断在广州海域进行武装挑衅,英国侵略者并唆使张格尔在新疆发动武装叛乱,祖国的西北边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