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革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分作两步走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这条胜利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則,经历了反复曲折的探索才走通的。1 中国革命到底是一步走,还是两步走,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一步走即直接在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指先搞民主革命,再搞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屡遭失败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还不能明白民主革命还有新旧之分,普遍的认识是深感民主革命的道路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建党初期,即在党的“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这在当时党的文件、刊物和许多共产党人的言论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的这个最初见解,一方面正确地否定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先进分子对中国革命运动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另一方面又超越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以为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便可一举完成中国革命的全部任务,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是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西欧的巴黎公社革命和发生在东亚的中国革命,在革命进程中,都是由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1870年9月4日,在法国的巴黎推翻了资产阶级第二帝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后发展成为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无产阶级起义,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中国革命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后,在中国共  相似文献   

4.
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10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通过对俄国革命阶级性的分析,认为面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革命任务。然而他认为这场革命一定会引发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起义胜利后,列宁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所指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实施计算和监督意义上的、单纯政治斗争意义上的、“导向”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些思想体现了列宁理论与实践的以下特点:根源于社会实际,趋向于未来革命,渐进倾向与缓和倾向,理论发展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5.
列宁提出了革命的有原则的妥协思想,并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进行了成功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把列宁的革命的有原则的妥协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要求领导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本文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以"两步走"理论的形成及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为内容,阐明了党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不同点,除其所处的时代不同外,还在于革命的领导阶级的不同和革命的指导思想的不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主要在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期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经周折;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农民土地问题,并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探索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理论"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1922年到1927年,中共领导人在共产国际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进行,第一步革命成功后必须立即转入第二步革命,且可能实现两步革命和平转变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大体指出了实现两步革命直接转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革命一词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中国革命史的称谓、研究对象,同时以革命应具备的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标准,论析了中国革命史的上下限问题,以使中国革命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结论得以再次印证。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为把马克思主义移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生做了大量的宣传、捍卫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李大钊同志热情地歌颂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指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应该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中国社会阴霾满天,死气沉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赶跑了封建皇帝,但是革命很快失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北洋军阀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复古尊孔的恶浪又一次泛…  相似文献   

12.
<正> 毛泽东把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从他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那一天起,便投入社会主义这一无比壮丽的伟大事业之中.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缅怀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3.
一保証党絕对的統一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設的成就的一致經驗,也就是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中国革命和建設的实践也証明了:沒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沒有新中国,沒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沒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就沒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設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侍承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规范体系,即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自觉道德基础的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革命道德发挥了主导社会道德的作用,并经受执政与改革开放两大考验。研究中国革命道德对我们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与过去的中国革命相比,最本质的区别,首先在于在这次革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以自觉  相似文献   

16.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政治条件,只有完成政治革命,才能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有完成社会革命,才能最终消化和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社会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因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要进行政治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革命的任何时期.都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科学发展之路,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在实践中他们也是用科学的态度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是号召我们学鲁迅的榜样,读点鲁迅,发扬鲁迅的彻底革命精神.一九四○年一月,在鲁迅逝世不到四周年的时候,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的历史文献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明了中国革命和世界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蔡和森以鲜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从革命领导权、农民问题、工农革命武装三个方面对党内右倾错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蔡和森的批判为我党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