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学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华 《人文杂志》2002,(1):107-111
要恰如其分地评价网络文学 ,就必须首先追问 :网络文学是什么 ?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者直截了当地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 ,但由于任何文学样式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 ,因此 ,此定义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只能被如其所是地理解为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有两个特征 :1、社区性 ;2、多元互生性。所以网络文学是 :1、独特的社区文学 ;2、多元互生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欠缺都蕴涵于其特性中 ,这是我们评价网络文学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安文军 《兰州学刊》2008,(11):181-184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两大学术焦点,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并从去中心与自由、平面化与游戏、复制性与互文、消费性与狂欢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伴随电脑网络而生、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的文学现象 ,它在表现方法、表现内容、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与传统文学有显著的差异 ,显示出新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与网络的存在机制密切相联。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领域 ,也是文学的新变迁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必将成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介语境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及理论面临着新的审视与重铸。网络文学的"架空"写作并不全然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的"新现实",表现了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数字媒介带来了虚拟生存,它并不是远离现实的存在,而是在日常生活内部起作用的数码化现实。数码化现实并不是直接表现为网络文学的内容,而是从各种欲望叙事的背后折射出来。在后现代社会中,隐伏在大众文化根底的无意识,实际上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症候。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9):104-116
来自二次元的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文学领域最具活力的生长点。随着80后、90后乃至00后作者们的成长与成熟,二次元文化正逐渐由边缘的小众文化向中心的大众文化渗透,而来自二次元文化的网络小说也必将随之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但是目前的文学批评界对二次元文化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传统的精英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无法适用于网络文学中来自二次元文化的话语体系,是目前困扰网络文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研究二次元文化及其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是当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吴新平  马会超 《云梦学刊》2012,33(4):131-134
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文学治疗原理,论述网络文学在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上较之其他治疗方法所具有的大众性、便利性和深入性,提出网络文学治疗的实现形式,阐述网络文学阅读治疗、评论治疗和创造治疗的具体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网络文学这一新方向,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的传播工具,网络的性质经过三个途径内在地嵌入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文学的表述形式,文学生产模式,文学的传播模式和读者的接受。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具有巨大意义,十五年来它并未在形式实验方面走多远。尽管批评家对网络文学的浅白、通俗颇有微词,它却获得了大众、利润的支持。盛行的网络文学凸显了大众的娱乐渴求,同时往往流露出粗糙简单的倾向。论文具体分析了多种谱系的大众理论对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作者同时指出,对于文学研究说来,网络文学仍是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其内部研究远未展开。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其欣欣向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隐患.从外部表象来看,网络文学尚处于杂乱无章的"井喷"状态,针对文学网站、网络写手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内部因素而言,网络文学虽然"百花齐放"却难出经典,其自身并未形成稳定、积极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亦处于摸索阶段.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等多重冲击和渗透下,网络文学"爆发"了"精神缺失"危机。新时代的"通三统"为我们克服和化解此危机提供了既深切关联又各有侧重的三重启示,即重建网络文学之"情本"精神、政治伦理精神以及意识形态精神等维度。网络文学的基本定向和发展道路,必然且应当是社会主义网络文学及其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从众声喧哗到理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德强 《江淮论坛》2005,(5):134-137
曾经喧闹一时的网络文学如今已逐渐归于平静,有人因此感叹网络文学已“走向死亡”。本文从网络文学的主题选择、价值评判、网络写手、创作规律等方面入手,来说明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喧哗浮躁后,正在逐步走向理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转型与网络文学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的失落已是不争的真实 ,文学失落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转型理论出发 ,认为传统的以真理代言人自居的 (严肃 )文学没落势在必然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文学艺术 ,互联网的出现使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如虎添翼 ,也为新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随着互联网发展成为主流媒体时代到来 ,具备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网络文学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出现拓宽了民主、自由的内涵 ,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文学上传统的、封闭的出版模式 ,网络文学向具有大众审美特征的民间语文复归 ;网络带来的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使得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创作空间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原子为载体的线性书页构筑起人类知识文明的大厦,却以权力话语不断实施对知识理性的整饬和对文明形态的规约。由比特技术和虚拟空间构成的数字化网页,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多媒体性、迅捷性和大容量等特征,其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存在形态、传播和功能模式的变化,对以书页为载体的传统文学造成强大的冲击。书页与网页的博弈不只是媒介使然,也是文学历史转型在传媒变迁中的必然反应,我们应该借重从书页到网页媒介延伸的机遇,促使网络文学的观念审理和价值重建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命名,让新旧交替的"文学洗牌"获得一种意义重建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文学的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给文学带来巨大影响.网络文学一方面和传统文学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它扩张了文学的话语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创新了文学的题材体裁,客观上扩大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共享空间,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其特立独行的"非主流"创作状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创作追求,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而集中出现的两大趋势,是网络文学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对传统的有意识的逆反和消解.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批评要改变其与网络创作不相适应的格局,需要正视网络作品海量阅读、评价标准无从依傍和评价方式形殊而理异等现实困境。要破解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呼吁批评家真正进入网络文学现场,二是建立网络文学批评的通变观,三是打通写、读、管、评各环节,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是随着它赖以依托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繁荣的,并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纵观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总体评价,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欢呼"到"清醒"的过程,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文学格局变化和阅读生活变化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亟待正视与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引发了怀疑与争议。针对当前网络文学不被正视与批评的现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文学批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通过批评界与网络界的共同努力来创造网络文学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粤钦  鲁捷 《理论界》2004,(6):244-245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的传播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利用比较的方法,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进行了比较,得出网络媒介没有改变文学作为精神活动产物的本质,它只是文学的一个全新的载体,为更多的写作者和阅读者提供一个平等、开放、自由地发表自己思想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