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地区贸易集团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和重要过程,已是各国之共识。在此前提下,各国都试图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地区集团之中,以增强竞争的力量和筹码,也进一步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本文试图就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以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实力,对外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由地域向邻近的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签订文件或者条约,在不同程度上将所有缔约国(地区)经济结合在一起,将范围内的经济行为纳入同一经济框架之下进而建立地区性经济组织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窥探中国沿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前世界经济一突出特征。1994年欧洲经济体和北美贸易区开始启动,这一特征更加引人瞩目。研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现状及其影响,对于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区性经济合作或经济一体化组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陆续建立,至今世界上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的国家达119个,其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2%。这些区域贸易集团形式多种多样,但真正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以下三个:(1)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环太湖地区不但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区域,也是一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特定经济地理空间。这里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历史上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摇篮,现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的热土,是“长三角”的核心腹地。近年来,在“长三角”的框架中,环太湖苏、锡、常、嘉、湖五个城市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五市政府协作发展的共识日益强化,相关工作的推进也呈加速趋势,旅游、环保、工商、质监、科技等方面已有合作协议,区域一体化已经取得一系列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环太湖地区各地之间的天然的联系从来没有因为行政的分属而隔断过,但改革开放以来的环太湖地区一体化进程还是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政府间合作客观上还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环太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鉴于中国现实的国情,由政府层面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和联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环太湖地区政府间合作问题对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比较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显得相对缓慢,这无疑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了解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全进程,来探索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尽快融入全球化世界的同时,如何加强国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是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体制性障碍入手,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区域政府合作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亚太地区建立区域经贸集团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由于该地区国家众多,意识形态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使其一体化目标难以一步到位。但勿庸置疑,亚太各个国家与地区诸如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东盟等经济关系都日趋紧密,一体化水平逐渐提高。本文着重讨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在一体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经济的分析视角深层次探讨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中国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合理选择,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中国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决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钰 《决策与信息》2011,(6):275-275
本文在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和希腊债务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分三个层次讨论欧盟内外部各力量是如何进行理性分析并做出最优政治和经济决策,同时结合现实做出判断和评价。从博弈论的角度观察时局的发展和进程,用国际力量到联盟力量再到国家力量这一条主线来阐释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和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点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属于我国内部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在全国统一市场范围内的区域一体化,与一般意义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有着根本的区别。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一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按理说应该比较容易,障碍较少,但实际并非如此。学者们提出的建立区域共同市场,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一体化等多种建议难以实施,是有客观原因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特定的体制背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深入开展的背景下逐渐升温的一个话题。鉴于跨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复杂性,只有首先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决策主体"、"目标"、"发展模式"这三个重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明确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框架,进而为各国和地区的合作实践提供政策和计划制定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战略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渠道是事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但学术界尚未有深入研究.本文以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研究场景,从企业商业信用的微观视角检验了区域一体化这一正式制度推行对社会网络这一非正式制度作用发挥的替代性影响.基于京津冀“区域内非本地”的综合社会网络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社会网络较低的上市公司在一体化政策全面实施后所获得的商业信用显著提升,且结果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和供应链依赖度低的企业,以及更多地体现在无高管政治关联、高管兼任网络中心度较低的企业和工作网络类型中.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政策有助于系统性降低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改善营商环境,为区域一体化战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机制检验,从而也为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中国现阶段要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港口的发展出发,系统地阐述现代港口城市的内涵,分析现代港口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必然的要求,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企业面临的既有挑战,也有空机遇。为了让中国企业更好的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本文从宏微观方面提出了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欧盟是21世纪世界重要的一极。迄今为止,欧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上。目前欧盟正加快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司法和安全全面一体化过渡,采取的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做法。未来欧盟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对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先引入相关背景和资料以建立研究的对象与体系,然后从四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欧盟一体化进程下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前景及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众学者一直争议的话题。笔者将从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并提出以各国国家利益为先这一根本出发点,阐述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产生的一个最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区域化是怎样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的,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一个对我国民主化进程极具意义的问题,是我国立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政治社会思想,物质水平,立法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当下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在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参与形式和扩大参与范围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提升我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应当首选工业经济的一体化合作,这符合两省市重点抓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川渝工业一体化条件具备,应当从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培育产业集群和大集团、大企业,共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完善政府合作和政策配套机制等方面实施川渝工业经济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实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从这一目标出发,需要论证其战略依据,确认其制约因素,阐明其价值取向,需要展开对策创意:注重建立市场化区域经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促进跨区域产业融合;注重健全区域性协调机构,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