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袁莹 《理论界》2012,(1):135-136
"所"字有人认为是代词,有人认为是助词,持代词说的人,往往搞不清楚所字具有什么样的指代作用,而又不重视所字的特殊作用;持助词说的人,往往忽略了所字的指代作用。本文认为所字是一个兼有指代作用和提示作用的代词。对所字结构,诸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刑法修正案(六)》确立的新罪名。该罪在司法认定中的难点在于,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可采用事实推定的方法来判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财物的犯罪所得应当按照狭义解释;犯罪所得收益应理解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产生的超过犯罪所得的利润;对于"情节严重"的量刑应当区分不同的赃物的性质来界定。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2):166-173
名量词"所"由处所词"所"变化而来,学界以往对名量词"所"的历史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量词"所"的源形式及其变化机制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量词"所"最早产生于秦代,但仅指称瘢痕、印迹单位,指建筑物单位到汉代才出现。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量词"所"的指称功能趋于泛化。唐代以后,量词"所"又倾向于专门表示建筑物的计数单位,呈现出专职化的特点。量词"所"并非来源于指称建筑物的名词"所",而是来源于表示处所的"所",即由具体事物占据的空间处所而转指事物的单位,发生转指变化的机制是认知转喻(metonymy)。转喻是汉语量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所”字结构的“所”的词性归属问题,虽经长期讨论,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两种意见,即“所”为代词和“所”为结构助词,由于前者来源远、影响深,致使后者不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还是主张后者而放弃前者。  相似文献   

5.
"三严三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首先从共产党的目标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方面对领导干部职责的内在规定性进行了阐发;其次是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具体化,形成了符合当今实际的方法论;最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所以,"三严三实"为下一步从严治党做了思想动员和方法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技术并非是抽象的、孤立的工具,而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负荷科学、政治、经济、伦理文化意涵;技术并非是自主的、价值中立的,而是负载价值,并且渗透着伦理。技术不仅具有物性,而且充满着人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物化。因此,技术不仅具有“真”、“善”、“美”,而且三者又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8.
庄子的“无功”、“无名”思想在价值观上是对儒家功名价值观的超越 ,是对更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方法论上是通过“无功”、“无名”达到有功有名 ,即在建立功名中不以功名为念 ,获得功名后不以功名自居。庄子的“无己”观则是通过无执 ,达到与道的相通 ,达到对自然的归依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在评价孔子时说;“自生民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孔子者也。”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自孔子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王子者也。”我认为,这对王夫之不能不说是一个恰当的评价。王夫之的思想(包括哲学思想)是中国封建时代思想的集大成者,这已成为思想史界的共识。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尤其具有“大成”气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邹元标为晚明东林党"三君"之一,早年更以新进士身份,力劾首辅张居正"夺情"之议而遭廷杖远谪,声震中外。仕途淹蹇,家居讲学三十年后,再返之天启之朝。于其行迹,同时及晚间人多以其人为晚明"士气"之所标尚,而王夫之独认为邹元标之再立朝为士气沮,君臣道丧之表现,本文试从王夫之此论试析其"士气"观。  相似文献   

11.
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要求,共产党员尤其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并把学习提到“三讲”之首。他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作为跨世纪的领导干部,能否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节拍,能否继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关键在于如何讲学习,如何不停地提高自己。讲学习,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要对学习注入感情。理论兴趣是一种探求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高级和高尚的情趣。领导干部的理论兴趣问题,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爱好,不是一种可有可…  相似文献   

12.
赵昀晖 《学术探索》2010,(3):115-118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孔子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和阐发,后人多认为此条是对君子修养方面的要求。本文从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关系分析入手,集中论述“器”与“不器”实为孔子“以仁释礼”、“仪礼相重”的又一具体阐发。  相似文献   

13.
在美学界进行的有关马克思《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讨论中 ,“内在的尺度”是一个有较多争议的概念 ,而且论者们还从对它的不同解释出发证明自己对诸如美的本质等问题所持的观点。本文从马克思原文的含义、思想资料的渊源上讨论了“内在的尺度”问题 ,并进而指出 ,尽管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许多阐述中引申出他关于美的规律、美的本质的见解 ,但是他的阐述并不是就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立论的  相似文献   

14.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道教也将“逍遥”状态作为得道后乐趣无限的神仙境界来追求。然而,道教是怎样将哲学和美学上归趋完全不同的道家之“逍遥”转化成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我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以“知”为径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以“情”为纬伴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以“势”联网复盖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领域 ,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的“知”  “知”在这里指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16.
《性自命出》所论述的主题是"道"。这个"道"因为其可"道",故为"人道"。此"人道"始自"人情"出自"天道",终于"义"回复于"天道"。"道"此"道"之方为"教",圣人设教,制礼作乐,终成其"治道"。故《性自命出》之"道"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乃是圣人之治道。至于简文中所出现的对"心、性、情"等的论述皆是服务于此"道",从对"道"的论述上来说,相比于传世文献,《性自命出》并无多少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川平 《河北学刊》2002,22(3):110-114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均是他俯仰天地,参悟人生的所思所得,由于对中国古代思想资源的重视和颖悟及其观察生活角度的别致,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哲学观,这些观念又使小说文本焕发出不同凡俗的光彩。本文试图揭示出作家、作品、观念这种三位一体,互动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墨家虽然很重视“亲知”和“闻知”——特别是“亲知”,以为最可靠,而且是一般知识的基础,但决没有把它们看作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知道有些知识是“不以五路”(即不靠感官)的,如对时间(“久”)的知识便是。知识也决不能停止于“见”和“闻”,却必有赖于“心之察”,才能“循所闻而得其意”。更概括地说,知识不但要靠感官(材),知的要求(虑)和与客观事物的接触(接),而且还要将感官所得借理智加以分析论列,以了解其意义。反之,不借理智,是无法获得知识的。事实上,人们也有许多知识是靠记忆和推  相似文献   

19.
“所”字语法研究吴正中,李清(二)指示代词Ⅰ.近指指示代词──此、这、这种、这个1.所以(1)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孙腹兵法·威王问》译文:出谋划策,(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用这种方法使敌人无法防备。)(2)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相似文献   

20.
“所”字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字语法研究吴正中,李清“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用得非常特殊而又活跃的词,使用频率之高,词法句法之复杂,都是首屈一指的。前贤论述,宏观者居多;时人解析,多伤琐碎。笔者宗“闻者补之”、“讹者绳之”之旨,拾遗补缺,纠偏救弊,对“所”字之语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