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在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社会网络虽然能带来效益,但对它的运用会直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并产生一种职业寻求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网络就业有碍市场制度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往往以代理人和管家两个对立的角色出现在文献中,但两者皆难以准确刻画现实中家族企业的行为和绩效.通过引入社会嵌入理论,从微观上“企业如何嵌入家族”和宏观上“家族如何嵌入社会”的双重视角来探析这一问题:微观上企业主要在认知、关系和权力三个维度嵌入家族,但家族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具有状态依存性,取决于由上述三维嵌入而产生的“家族治理情境”,宏观上家族主要在法律与规制、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维度嵌入社会;微观层面“企业如何嵌入家族”决定了家族影响企业的性质(或导向)及绩效,而宏观层面“家族如何嵌入社会”则很大程度决定了微观层面“企业如何嵌入家族”.当前国内家族企业治理的优化离不开家族治理的优化,而外部广义治理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企业治理优化和家族治理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赊欠交易在农村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借鉴"嵌入性"理论,从社会学视角以"总体社会事实"的方法对安徽ZX镇绿园商店赊欠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农村赊欠紧密嵌入于农村市场、关系网络和赊欠文化之中。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市场转型诱使赊欠由"支配型"向"共谋型"转变;人际信任、信任差序格局和信誉再生产是赊欠运行的现实逻辑;"去耻辱感"、赊欠"善举"和象征资本的赊欠文化是赊欠成风的人文背景。赊欠在农村具有牢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需要淡化其"问题"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社会学的社会人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非经济行为和非利润最大化制度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责难,社会人假设和弱嵌入性概念可以很好地对此作出分析。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行动之中的,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行动主体在具体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制度中追求结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机制的研究,主要存在结构-功能视角、个人建构视角、网络分析视角和制度分析视角,它们彼此之间在方法论上存在系列的对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综合,为我们提出一种综合性视角提供了重要启示。这种综合视角可以称为网络嵌入视角,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张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对于社会分层的影响都是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中介的,从而可对当前我国制度结构转型背景下复杂的社会分层机制提供全面的描述与适当的规范评价。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决定的,而企业行为是由其嵌入的社会环境体系决定的.企业是嵌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三重结构中的历史存在物,国家、市场和社会三重力量时企业的影响决定了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取向的一元嵌入格局、二元嵌入格局到三元嵌入格局的演进,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不同的宏观逻辑.  相似文献   

8.
从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理论”和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中提取“社会的”共有要素,即“社会的”是对个人、群体、社会3个层次社会现象的“惯例”“指向他人的行为动机”侧面的抽象,构成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内核;将“社会的”作为投影视角,建构对社会现象的“投影世界”,构成一个认识上的整体,形成社会学学科体系。研究认为,以“社会的”为理论对象的社会学必然有专业性且平等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可称为狭义社会学。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宏观的社会变迁秩序中,变迁的景观是一个“总体性”的社会工程,也是密布的微观生活系统调适.在一个立体式地多雏时空,其观察层可以是顶层制度架构、中层的阶层结构,延及到个体的家庭结构及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体验.而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我们的生活正被数字化“编码”,并解码出无数种可能体验,对此我们产生了工具层和情感层的双重依赖,网络拟态的空间正嵌入我们生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提要]村规民约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只有嵌入特定的社会网络中才能发挥作用。传统时期的村规民约具有内生性,嵌入在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治理网络”之中,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时期以儒家伦理、科举制、士绅、宗族等为支撑的“文化治理网络”,被以现代政权、行政、制度以及现代文化为支撑的“组织整合网络”所替代。当前推行的村规民约是由现代国家力量建构的,脱嵌于当前乡村的社会网络,因而在乡村治理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村规民约作为基层治理中“三治”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发挥预期的治理功能,需要根据乡村社会网络作出相应的调适,激活自治以培育内生性主体,践行德治以振兴文化基础,推行法治以优化国家“在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特定的职业教育形态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之中的,这种“双重嵌入”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过程。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产业体系形态等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职业教育存在吸引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社会嵌入、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技术嵌入的建设逻辑,从社会嵌入上应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需求,从政治嵌入上应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市场嵌入上应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协调运行机制,从技术嵌入上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受权变因素的影响.基于广东省212家制造型企业的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功能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重网络嵌入中的市场网络嵌入对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间没有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产品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制度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制造型企业嵌入市场网络进行升级时需要考虑吸收能力的影响,积极提高企业对来自供应商、顾客、行业竞争者等的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实现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企业品牌价值的塑造与提升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在分析网络嵌入对品牌价值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动态性在网络嵌入、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关系中的整合边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嵌入与制造业企业品牌价值间具有积极关系,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和结构嵌入程度越高,品牌价值越高;技术动态性在网络嵌入与品牌价值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整合边界作用,即随着技术动态性的提升,网络嵌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品牌价值的作用下降;市场动态性在认知嵌入、关系嵌入与品牌价值的作用过程中同样具有整合边界作用,但社会责任在结构嵌入与品牌价值关系中的路径作用并未受到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以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然而,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区与社会的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市场化无疑偏离了社区发展的轨道,面临着社会脱嵌的风险。具体来看,社区集体经济的社会脱嵌表现为行动脱嵌、规则脱嵌和资源脱嵌,浙江杭州高沙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态势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社区集体经济市场化导致的社会风险需要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地方政府应实施积极的干预政策以纠正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依据其对村庄社会的嵌入性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内内生型与外生型两个基本类型。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于农村社会,与小农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对小农户的带动行为源于二重动力,即一方面是谋取利润和促进发展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关系维护和文化价值的社会动力,两方面动力的整合使其带动行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属性。经营态势、政策支持及村庄的文化与利益关系影响两方面动力的强度、结构和稳定性。需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的动力激发与政策支持,涵养其为农惠农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称不上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因此被扭曲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由此而派生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越来越强化。建立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  相似文献   

17.
柔性嵌入是驻村干部通过沟通、对话、协商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实践。柔性嵌入式治理并非单纯的行政制度吸纳与整合,而是包括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在内的多维柔性嵌入的互动与治理的过程。从辽宁省X县的治理实践来看,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仍受根深蒂固的刚性治理思维、运转不畅的民主协商机制、薄弱的乡村社会资本、匮乏的村庄公共精神等现实因素掣肘。需要从转变刚性治理观念、运用情感治理技术、完善基层协商机制、挖掘乡村内生资源、培育村庄公共精神等层面进一步激活柔性嵌入机制,持续提升驻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息时代下,受劳动与市场双重引擎的作用,人与电子网络出现了明显的异化现象。人与电子网络的异化虽然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但却表现出人的思维与模拟思维的异化、人的角色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等新的特征。这种异化不仅导致了人的感官能力、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的下降,而且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社会诚信的危机。要扬弃人类与电子网络的异化,必须实现个人自觉、电子网络从业者自律、政府强治,以减少人与电子网络异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